齐兵 毕文平
廊坊市农业局 065000
廊坊市毗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下辖3区、2市和6县。除近几年新增设的广阳区和开发区没有农机化学校外,其他9个县市区都保留有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其中有4所学校还承担着汽车、摩托车和大客车驾驶员的培训工作。
廊坊市9所学校现共有教职工135人,其中科技人员92人;农机校总建筑面积12350平方米,训练场面积18500平方米。各学校都基本具备必要的教室、模具室、教练车库和维修车间;都有大中小型拖拉机、教练机车和常规田间作业机具;一般都配有电教设备和农机维修设备,近几年大部分学校都购置了电脑。目前廊坊市共有拖拉机9200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899台,小拖71105台;各种拖拉机配套农具114252台套;联合收割机5022台;农机户178928户,农机户人员226270人;农机修理厂点1200个,修理人员2216人。各农机职业培训学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培训,为廊坊市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廊坊市努力改善农机学校培训设施,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管理模式。通过农机校基地培训,使更多的农民和机手掌握了生产技能,凭借一技之长走向了富裕。2005年,廊坊市借助全省农机校培训资质验收这一契机,下大力提升硬件建设,9所农机校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完整地保留了我市农机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奠定了基础。
廊坊市9所农机化学校九十年代以前主要进行拖拉机驾驶、内燃机手、小麦割晒机和田间常用作业机具操作培训,九十年代后期扩大到农用三轮车、小麦联合收割机、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等培训。随着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对上路车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许多农机手购置了汽车。而我市也有几所学校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取得汽车培训资质。目前这些学校除正常开展农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外,都成为当地汽车培训的主阵地。
近几年,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地调整和农机新技术地发展,在培训内容方面廊坊市注重社会需求,突出重点,努力完善。各县结合本地农牧业的生产需要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坚持以下列培训内容为重点:小麦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小麦玉米机械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及深松技术;大棚温室机械化技术;农机维修技能培训;农机营销管理知识;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有关农机方针政策。近两年我们还增设了购机补贴培训,从政策宣传到补贴机具“三包”规定;在秸秆综合利用培训内容中增添了秸秆青贮、秸秆饲料压块等培训项目,使培训内容不断充实与完善。
在培训方式上我们坚持以培育农村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农机人才为目标。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做到三个相互配合: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相互配合;培训工作与农机年检、驾驶员年审相互配合;培训工作与农机推广相互配合。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改善培训方法,做到了5个结合:理论分析与实物讲解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新技术推广与新机具演示相结合;机关管理技术人员授课与企业工作技术人员讲课相结合;机具、原理、装配、使用、维修和管理等内容相结合。
廊坊市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下乡活动,不断拓宽农机培训领域,向农民传授农机知识,宣传农机政策。同时廊坊电视台《金色田野》栏目还适时制作农机专题节目,为农民朋友提供贴心服务,做好跨区作业培训服务,加快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加强教学管理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照章办事,做到用制度管理规范各项工作,使培训工作做到严格有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逐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农机学校不能再坐等培训,而是要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就廊坊市9所农机化培训学校而言,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他们的安全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农业机械不需要挂牌,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证,而农机监理部门又缺乏强制手段。
个别县农机培训和监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技术培训和考核发证失去制约,不能保证培训质量,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也有损农机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此外个别学校不按规定办班,一味迁就机手,缩短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质量。
根据全市农机拥有量统计情况来分析,农机校培训生源应该比较充足。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用运输车移交公安,被当作汽车管理,该法对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的行为也由原来的全方位管理变成静态管理,对违章农机查处面缩小。同时,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参与重点工程建设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管理持默许的放任态度,农机监理对这些无证人员也只能说服教育,不能按规定查处,这样就给农机手造成一种错觉——有证无证一个样,主动参加培训的人员就逐年减少,农机校的生源得不到有效保证。
由于廊坊市毗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近些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大,相应的一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入,一些农机校的教学设施明显落后于农机实际需求,不能为“三农”提供良好服务。由于资金短缺,一些教学设备虽急需购置但得不到落实。
由于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对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重组,农机学校面临撤并、裁减和改制等问题,农机校人心不稳。个别县学校虽然挂着学校牌子,其实名存实亡,只是一个学校的“留守处”。
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和扶农力度地不断加大,都为农机化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农机职业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实用型人才,适应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服务“三农”的需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拓宽培训途径,造血强身,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应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一是树立坚定的为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二是明确农机培训教育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要把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全市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当地财政预算中,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办学规模,拓宽培训市场,实现农机培训工作的新跨越。
农机培训和监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机构设置不是个别现象。为避免学校不按规定办班,一味迁就机手,缩短培训时间,降低培训质量,防止有损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声誉的事情发生。建议农机培训学校和农机监理“分灶吃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农机培训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
[1]晏国生,毕文平.农作物高产农机农艺综合实用配套技术[M].中国计量出版社,1995.
[2]毕文平,李庆军.两茬平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探讨[J].农业机械,2006增刊.
[3]晏国生,毕文平.计算机在农机化管理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毕文平.农机化宏观管理咨询系统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