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中
小麦是潮河镇的主要小春作物之一。近年来,播种面积逐年减小,选育和推广的小麦品种缺乏多抗性,加之冬季气候变暖,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影响,造成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因此进一步抓好小麦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是确保小麦高产、优质、稳产的主要措施。笔者经过近几年小麦田间管理的调查和分析,总结提出如下防治技术。
1.小麦蚜虫 是麦类作物的重要虫害。麦蚜危害是通过刺吸小麦叶、茎、穗汁液,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直接造成小麦减产或绝收。蚜虫以孤雌生殖为主,繁殖相当快,几天内可暴发成灾。同时蚜虫具有迁移性,小麦播种出苗后麦蚜便迁移至麦田进行危害。冬暖春早,炎夏高温期短,湿度大,是造成麦蚜猖獗危害的原因。同时,蚜虫还是其它作物发生病害的传播媒介。
2.小麦蜘蛛 小麦蜘蛛主要是通过刺吸小麦叶片吸取细胞汁液和叶绿素。叶片受害后呈黄白色斑点,造成植株矮小、穗小、粒轻。为害严重时,叶片变成黄白色,甚至枯死。温暖干燥,秋雨少的季节是小麦蜘蛛的高发季节。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下旬是小麦蜘蛛发生的高峰期。
3.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叶锈、秆锈3种,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发生最普病,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上产生黄色和红褐粉状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病原菌。条锈病夏孢子都借气流传播,在田间可多次侵染小麦。如气候适宜,易于发生大流行。每年的3~4月份,平均气温1 0~1 5℃左右,且潮湿多雨年份是小麦锈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抗原较单一,严重时可引起大面积减产。加之,近几年由于品种抗性较差,所以在气候适宜时易引起条锈病流行。
4.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也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白粉病和锈病一样,也是一种专性寄生菌病害,主要是因带灰白色菌丝覆盖小麦叶片表面(严重时叶背还有白色霉层),导致小麦叶片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降低,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从而造成小麦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而减产。白粉病在潮河镇干旱少雨年份发病较重,萌发的最适温度是1 0~1 8℃。
5.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温暖潮湿雨水较多的地区发生较重。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都能发生,引起苗枯、茎基腐、穗腐和白穗等症状,其中以穗腐危害性最大。小麦赤霉菌的初次侵染源很多,如带菌种子,带菌秸秆、肥料、风雨等。病菌以菌丝形状潜伏在病残体上,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便随气流传播在开花麦穗上进行侵染,引起发病。小麦赤霉病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 2~2 8℃左右,最低为3℃、最高3 5℃。每年的4月上、中旬,小麦扬花盛期雨水多,温度低,日照不足,相对湿度大,是发生赤霉病的主要原因。
6.小麦草害 为害小麦的杂草种类很多,主要是鹅儿长、丝丝草、软柒草、锯锯藤等,与小麦发育争水、争肥矛盾突出,导致小麦缺水、缺肥、分蘖减少、叶片发黄、干枯、杂草丛生,最终导致小麦穗小、粒少而减产。
1.推广抗病品种 应极积推广使用科研单位和农业大专院校选育出的小麦品种,如川麦系列、宜麦系列、川农系列等,有利于控制小麦三大病害的流行。
2.推广旱地改制 小麦要稳产、增产,病虫防治是基础。主要推广“双三0”(1尺=3 3 c m,下同)带状种植,套种其他作物,利用生物多样性抗病的原理,增强作物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原物侵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深沟高厢、排水降湿,消除湿害。
3.小麦三病一枪药 每年的3~4月,无论气候干旱或气候潮湿多雨,日照不足温度低,都是小麦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这期间主要防治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可亩用5 0%多菌灵1 0 0 g+2 0%粉锈灵1 0 0 g对水5 0 k g。每隔1 0天防治1次,小麦一生最多防治3次。
(1)防治小麦蚜虫 每年3中旬至4月下旬,防止蚜虫上穗侵染危害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健。主要防治药剂有:亩用7 0%吡虫林1 g或4 0%的乐果1 0 0 g对水5 0 k g防治。
(2)防治小麦蜘蛛 可用药剂有2 0%达满灵或2 0%吡虫林·灭多威或1 5%扫满净防治,亩用5 0 g对水5 0 k g防治。
(3)防治小麦田间杂草 播种前可选用2 0%百草枯2 0 0 g,对水5 0 k g防治,待小麦3~4叶期用2 0%使它隆3 0 g+1 0%骠马3 0 g对水5 0 k g,可有效防治小麦田间单双叶杂草。总之,对于小麦的病虫草害,不光只是采用药剂防治达到目的,同时应选用抗病品种,改善栽培管理措施,掌握气候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才能使小麦生产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