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河南郑州 450045)
职业决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职业决策被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决策者要经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价、最后选定等一系列活动来对职业进行确定,决策者要在方案选定后对其进行检查和监督。狭义上的职业决策仅被理解为行动方案的最后选择,即认为职业决策为决策全过程中从众多被选方案中进行抉择的环节[1]。
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的概念是由Bandura在1977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即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等同于“我能行”[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定义则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的分析,研究者多认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在进行职业决策以前对自己能否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职业决策的信心、预期和自我评估等,属于职业决策的主观能力感。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定位的有效性有较大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的信心越足;反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低,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择业成功越悲观,会影响到个人对自我的定位和评价,从而影响到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当前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的应用最为广泛,该量表的内容结构由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计划和问题解决5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各包含10个条目,整个量表共50个条目。该量表采用10点计分制,即从0到9依次表示了信心程度,信心程度最高的计为9分,最低的记为0分,该量表整体得分的高低表现了做出职业决策自信心的高低程度。经过验证,该量表很适合应用于针对大学生的研究。
2001年,彭永新教授和龙立荣教授参考CDMSE,在对武汉市14所大学1 000名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为自我评价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选择目标能力、制定规划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量表共39个题目,每题5个选项。大量实证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2003年,浙江大学的李莉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3]。林志红、朱锋于2007年的研究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职业决策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它能够预测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态度。在同等能力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成功与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越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第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降低,到了大四又有一定回升;第三,虽然只在两个维度上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的总体得分普遍高于女生[4]。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其来源、性质以及功能的研究。本研究关于社会支持的定义为个体在社会网络中与其他社会关系的一切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取关心和帮助,同时也提供关心和帮助[5]。
大学生需要的社会支持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大学生面临困难境地,他人给予的物质支持或心理支持;另一类是当大学生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取得成绩时他人给予的尊重或认可等积极评价。即一类是客观的、实际的、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或组织、团体的交际等所提供的支持。第二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指个体受到社会的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支持源是家人、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学校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等。社会支持源只是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可能性来源。大学生若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还必须与社会支持源之间建立良好的支持关系,即自己需要时主动寻求和利用支持[6]。
2005年王桢在其研究中指出: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起到了正向作用,即个体体会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则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7]。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客观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物质支持是指大学生为了能够正常生活和完成学业所必备的物质方面的支持,比如金钱和物资等,这类支持大部分来自家庭,少部分来自社会和学校。物质支持不充足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忧虑和自卑。而信息支持指大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这类支持主要来自师长、同学和朋友。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必要的指导,从而顺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社会支持不良的大学生会感到孤立无援,陷入困境[6]。及时、有效的情感支持可以帮助刚入校的大学生很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而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健康成长;反之,情感支持比较缺乏的大学生会感觉孤单和无助,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无法信任,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不愿接受别人帮助,更不愿意帮助别人。
Whiston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中的独立性维度、成就性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收集信息维度存在负相关;Hargrove等对大学生的研究也表明,家庭关系维度的矛盾和情感表达两个因素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显著预测源。情感表达与目标设置、职业信息利用自我效能呈正相关,而矛盾因素与目标设置、问题解决和自我评价效能呈负相关[8]。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针对家庭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了研究。2005年王桢等人的研究调查了清华大学和北京中医大学的278名本科生,分析表明家庭的职业引导对自我效能起到了正向作用。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的形成有直接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生理心理状态。而家庭的职业引导是替代经验和社会说服的重要组成部分[9]。
许存的研究指出,家庭变量对职业行为的影响在个体依恋方式和家庭系统角度两方面。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家庭变量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家庭变量如何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供了理论支持[10]。
王金良等人在研究中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发现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得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预测作用,其中成就性和矛盾性维度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最重要的预测变量[11]。
一般情况下,朋辈群体是指处在同一年龄段并且身份和地位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关系较为亲密的群体,其成员一般是在相同经历、相似爱好、共同观点或共同心理倾向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朋辈群体是大学生做出职业决策最为直接的微观环境,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朋辈间信息的交流对于大学生自我概念和社会认知的影响非常重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发挥着较大作用。
傅蓉在研究中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考察朋辈群体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社会认知的影响以及这两者如何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兰州大学的六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朋辈群体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体的职业自我概念和对社会的认知两个方面。其中,对个体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比较和反射性评价两个途径,对个体社会认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示范效应两个途径。朋辈群体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但也存在信息交流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加强引导。
学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社会支持源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学校,比如学校对困难大学生资助等物质支持,老师、同学、朋友提供的情感支持。学校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着直接影响,学校支持越充足,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必然越高。学校能否合理开展关于大学生职业决策的辅导是决定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低的重要因素。学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辅导来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以通过讲座、团体或小组辅导以及个体辅导等方式进行,为大学生提供政策的、人际的、心理和情感的全方位的支持,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提升。
:
[1]狄敏,黄希庭,张志杰.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2]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2).
[3]李莉,马剑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归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4).
[4]林志红,朱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特点与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2).
[5]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3).
[6]陈秀敏,李志国.大学生社会支持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4).
[7]王桢,时勘,高晶.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8]Hargrove B K,Creagh M G,Burgess B L.Family interaction patterns as predictors of vocational identit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 efficacy[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2,(61).
[9]王桢,时勘,高晶.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10]许存,马红宇.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
[11]王金良,张大均,王云霞.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