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抉择。当前,国家加快开放的重点正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河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扩大开放的黄金机遇期。如何立足独特省情,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步伐,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近年来我省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总的来看,我省开放型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开放领域不够宽广、优势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开放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开放承载制约因素凸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较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先进省份差距明显。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和短板,亟待突破和解决。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重点要坚持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带动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扩大开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把河南打造成为最具活力、最有吸引力、最富竞争力的中部开放高地;二是抢抓当前的产业和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机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努力抢在中部前列,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大跨越;三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郑汴新区率先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为重点,促使对外开放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要明确重点、抓住关键、注重实效。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与央企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协同联动,打好对外开放总体战,继续实施“大招商、招大商”策略;第二,把打造“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基础,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三,创新招商方式,丰富招商活动,综合采用以商招商、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精细招商、专题招商、园区集聚招商、重大题材招商、驻地招商、代理招商、专业队伍招商、小分队招商、商会协会招商等方式,通过举办大型的专业洽谈会、对接会、投洽会等招商活动,促使招商活动既全面开花又重点突破;第四,拓宽招商领域,加大服务业、社会事业、城乡建设和农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力争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取得突破;第五,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高效规范、诚信公平、稳定有序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和谐氛围。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寻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着力培育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奥巴马政府强调发展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我国也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个产业领域。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到2030年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省应结合招商引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搞好重大项目的引进与发展。一是发挥“头羊”效应,更加注重“招大引强”。经济学中有个“羊群效应”,说的是领头羊到哪里吃草,其他的羊也就跟到哪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巧打“招商牌”,从“满手抓”到“弹钢琴”,进一步突出引进龙头企业。二是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应密切关注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变化,结合我省实际做好产业规划,重点发展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四个先导产业以及四个现代服务产业。三是围绕重大项目集聚资源,做大做优做强关键项目。以大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大发展,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等生产要素,围绕重大项目快投入、快产出,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发展,着力发挥龙头项目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就像一只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一样,薄弱环节往往决定承载能力高低。提高对外开放承载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发现短板,弥补短板。一要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围绕构建“五网一系统一枢纽”基础支撑体系的目标任务,以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强化与沿海和周边经济区联系为重点,以提高通达能力为目标,以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为关键,加快构建货畅其流的立体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口岸大通关体系。二要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配套能力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体系和协作环境,是具有上、下游经济联系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它主要有两层含义:在一定区域内上、下游关联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前后向联系;关联产业能够在空间上邻近。我省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已经造成了产业转移的“两难”,即龙头企业要转移过来,希望我们有较完善的配套,而做配套的小企业要转移,在龙头企业没走之前自己又不敢走。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首先要加强配套企业建设。要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围绕龙头企业集中引进更多的配套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实现配套生产本地化,这样既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也能为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其次是要搞好配套服务,包括企业急需的金融、物流、信息、人才引进培训、生活服务等方面,既为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便利,又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再次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标准化厂房、道路、水电气暖等,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条件。三是大力催化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便利条件,取得“1+1+1>3”的倍数效应,从而在国内外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取得集群优势。一个地区的产业不在多,关键是围绕市场空间大的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共同的成功经验。河南各地市要突出差异化,找准定位,扬长避短,走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集群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制约日益凸显,必须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这些难题,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一要努力破解项目用地供给不足问题。要大力推进土地规模整治,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清理盘活力度,促进已批土地及时充分利用。严格落实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有关规定,依法依规控制用地规模,积极推进多层厂房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确保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二要努力破解用工制约问题。我省劳动力总量较为充裕,但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工人严重不足。我省人均拥有高校数全国倒数第一,受到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在中部六省倒数第二,高层次技术工人严重不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适应产业转移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缺乏,国际贸易、金融、现代物流等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较少。建议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强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通过与国外、省外学校、企业合作办学,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推动技能培训上规模、上档次,为承接转移培养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不断满足外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外,我省有一千多万外出务工人员,随着省内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应考虑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流,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用工荒”问题。三要努力破解资金短缺问题。随着招商引资项目的大量落地,对资金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融资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全面提升银政、银企战略协作和互动协调。同时要做好金融开放工作。金融开放一小步,产业发展一大步。金融开放不仅支持商业的开放,也能大力推动产业的发展。要加大金融开放步伐,除了发展传统金融业务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外,还要发展境内离岸金融结算市场。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必须“融入世界”,这不仅需要“引进来”,也需要“走出去”。一是研究制定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关政策文件,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要用政策和服务充分激发企业“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政府主要是要引导、推动,提供完善的服务环境,争取国家的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把握准“走出去”的重点。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应重点鼓励能够带动我省设备、产品、技术、工程和劳务等出口的项目,重点鼓励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开发国内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收购兼并带有研发中心和品牌的国际制造业项目、拓展海外销售服务网络等项目。三是推进机制和方式创新。为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要积极引导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激发企业“走出去”的动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走出去”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培育国际化人才,加强“走出去”的咨询服务,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走出去”的领导组织协调机制和机构。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既要靠市场力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更要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明确政府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进程中的重大责任。政府是地方发展经济的责任主体,中西部区域争相打造开放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剧烈竞争,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地方政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调控作用。内陆地区市场经济水平不高,仍处在政府调控重大资源和培育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政府的因势利导对开放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三是政府在打造开放高地中能够大有作为。要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结合实际推动政策措施创新,形成吸引投资的“洼地效应”;要发挥杠杆作用,利用掌握的国有资源,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招商引资,形成乘数效应;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资源要素保障;要把培养开放型干部和专业化招商人才作为核心,把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作为关键,不断强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智力支撑;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工作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形成举省一致、密切配合、高效通畅的良好体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