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晖,陈 蕾
(1.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高级高中,湖北 咸宁 437000)
论毛泽东“长征诗”的传播*
余朝晖1,陈 蕾2
(1.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高级高中,湖北 咸宁 437000)
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毛泽东“长征诗”是其创作的第一首七言律诗,也是毛泽东诗词中最早被国内外媒体所披露的作品。“长征诗”是毛泽东对火热战争生活的一种诗性解读,艺术地概括了长征这一艰苦卓越、影响深远的历史壮举。它的问世、公开发表与传播过程较为复杂,且与时代结合紧密。“长征诗”所折射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力远远超出了其文本意义,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浓缩,具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闪烁着永恒的魅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
毛泽东;长征诗;传播
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并为之赋诗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诗”是毛泽东对火热战争生活的一种诗性解读,艺术地概括了长征这一艰苦卓越、影响深远的历史壮举。它的问世、公开发表与传播过程较为复杂,且与时代结合紧密。在国内外流传最早的毛泽东诗词是《七律·长征》(以下简称为“长征诗”)。长征诗第一次非正式公开发表,是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在甘肃通渭县城的文庙街小学接见林彪一纵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在转战万里的红军战士的耳际,毛泽东首次满怀豪情地朗诵了他的气势磅礴的长征诗,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指战员的斗志!
从时间上看,长征诗应写于1935年9月29日之前。但权威的版本如《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诗词集》都认为此诗写于1935年10月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毛泽东年谱》中记:10月,过了岷山,长征则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作《七律·长征》诗。[1]而红军老战士胡安吉在《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中说:1935年9月红军北上到达甘南的通渭时,毛泽东在红军副排级以上干部会上讲话,“最后,毛主席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就朗诵起了该诗。“毛主席那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感到有移山倒海、开天辟地的力量。毛主席诵罢诗句,全场响起了长久的掌声。”[2]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也提到长征诗,当时红军刚过完雪山不久,时间还不到十月。因此,长征诗的写作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长征诗首次见之于出版物,理应感谢“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36年春,斯诺专程到上海向宋庆龄表达了访问陕北苏区的愿望。宋庆龄通过中共地下组织特地为斯诺写了一封用隐显墨水写成的致中华苏维埃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协助他秘密通过国统区,经西安到达陕北。当时,和斯诺一起同行的还有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医生)。到达陕北后,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苏北红区,采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访问了许多红军指挥员、战士和根据地群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毛泽东与他的多次彻夜长谈,使他获得了关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红军和长征的重要而真实的情况。一向不大喜欢谈论自己的毛泽东,向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人敞开了心扉,谈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谈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经历。在介绍完中国红军波澜壮阔的长征壮举后,毛泽东把自己的《七律·长征》抄写给了斯诺。斯诺得到长征诗后非常珍惜。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十几本日记和笔记、30个胶卷秘密回到北平。斯诺回到北平便戳穿了国民党散布的关于他被红军枪决的谣言。11月,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斯诺报告了访问苏区的经历,并开始在英、美各报刊上陆续刊登了他到苏区采访的通讯和拍摄的照片。当时,有一位名叫王福时的燕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组织人员汇集翻译了几十篇斯诺已发表的文章,编成《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于1937年3月在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印刷出版,斯诺还为该书提供了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一诗。此诗发表在封三上,这是长征诗第一次在出版物上出现。《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初版印行5000册,很快销售一空,后来有许多翻印本。
1937年10月,斯诺的英文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这是斯诺中国西北红区之行的最重要成果,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书的开篇,斯诺即以“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为题,一连写下了79个问号,成为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观。斯诺还把毛泽东的长征诗直接写进了这部著作,使长征诗首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斯诺在书里写道:“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既善于领导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因而直到1937年,人们才惊讶地发现,长期在山沟里,在马背上战斗的毛泽东,竟然还会写诗。斯诺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一个红色的中国,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初版后的几个星期内,印行了5版,销售达10万册以上。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看了这本书后,很快成了“斯诺迷”,主动召见斯诺,并亲自推销这本书。美国政府还把《红星照耀中国》列为了解中国背景和历史的20部最佳著作之一。[3]1938年1月,该书由美国蓝登书屋出版,成为美国研究远东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当时非小说作品中的畅销书。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胡愈之主持的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4月再版,10月三版,11月四版,次年4月印行增订第五版,后来又有十余种翻印本。《西行漫记》在许多爱国青年中传播。
随着《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的广泛传播,长征诗已广为人知,名扬天下。长征诗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在战争年代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有不少红军战士得知了毛泽东的长征诗后,非常喜爱,也试着唱和。1941年袁国平就唱和过毛泽东的长征诗。袁曾任红军师党代表、军团政治部主任兼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突围战斗中牺牲。他生前唱和了一首毛泽东的长征诗:
和毛主席长征诗
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驰茫荒笑开颜。[4]
他的这首诗后来刊载在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中。这首和诗韵脚与长征诗一致,内容也几乎一样,气势磅礴,但在语言表现力上不如长征诗凝练、含蓄。
长征诗曾经被谱成歌曲,在敌后根据地广为传唱。陈志昂在《论毛泽东诗词歌曲》的文章中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根据地流传的,似乎只有七律《长征》,可能这也是最早被谱成歌曲的毛泽东诗词。大约从1940年起,这首由王承骏(久鸣)谱曲的《长征》,在敌后根据地开始传唱。”[5]
国统区的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也知道长征诗。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民主人士柳亚子曾请求毛泽东“写长征诗见惠”。可见,长征诗早已在社会上传播。
一些战士还将长征诗写进了日记。我国著名革命文艺家阿英(1900-1977),原名钱杏邨。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并将绝大部分日记保存了下来。后江苏人民出版社先后分两次出版了他的日记,题为《敌后日记》(上、下册)。其中1942年8月20日记载了他从《淮海报》上看到毛泽东的两首诗,“又昌平《两首诗》一题,介绍毛泽东同志长征诗”。[6]其实指的是1942年8月1日新四军主办的《淮海报》附刊《文艺习作》上的文章引录了《长征》、《六盘山》。该文题目为《两首诗》,作者署名昌平。这里不仅提到了长征诗,还提到了一首《长征谣》,即《六盘山》词,但此处是以歌谣的形式出现。
在战争时期,出版的书刊虽然有限,但还是有不少报刊、书籍登载、收录了长征诗。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内部刊物,只在部队内流传)刊载了毛泽东的两首诗词,即长征诗和六盘山词。毛泽东的两首诗词刊载在报纸的第三版左中部,标题是《毛主席的诗》,标题下有一段编者按:
“这里搜集到毛主席在长征时所作的两首诗词,气概雄伟、豪迈,革命乐观溢满其中;正值我全国各战场举行反攻的前夜,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前夜,人民解放军经过二十年战火的洗礼,已成为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的今天,重温毛主席这预见、刚强的诗篇,当是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1947年10月冀南书店出版的《二万五千里》的最前面刊载了长征诗、六盘山词,两首诗词前有一个总题目“毛主席咏红军长征”。1948年7月1日东北解放区出版的《知识》杂志上刊有锡金(蒋锡金)的文章《毛主席诗词四首臆释》,分别讲解了毛泽东的四首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这篇文章在解说长征诗时指出:“古今中外,行军的遥远,险阻的众多,敌我的悬殊,没有像中国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于政治信仰的力量,虽濒于万难,也不曾却步,士气的旺盛,实在是足以雄视千古的。”在毛泽东的诗中,“只见得红军的豪气,磅礴宇宙,这就是今日的革命领袖的不同于昔日的个人英雄之处,也就是他的诗的超卓万代的地方。”在解释“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蓬勃走泥丸”时说,“红军的经越五岭,看起来不过像腾跃在细浪之上”,“红军经越磅礴宇内的乌蒙山脉,也仅看作是走过几个小泥丸而已”。[7]这些理解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这可能是最早阐释长征诗的文字,因而也是弥足珍贵的。
《知识》杂志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主持出版、东北书店发行的,发行量很大,这使得4首毛泽东诗词广为流传。后来,东北的《哈尔滨日报》根据锡金的文章,改编成一篇《毛主席诗词三首》,介绍了除咏雪词以外的3首毛泽东诗词。1949年8月2日出版的上海《解放日报》转载了《哈尔滨日报》的《毛主席诗词三首》。[8]194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群众图书公司发行的《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在封二上单独刊印了毛泽东的长征诗。1949年8月2日上海出版的《解放日报》在第六期右上角,以《毛泽东诗词三首》为总题目,刊载了毛泽东的3首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六盘山》词、长征诗。每首词末有简要注释。
建国初,长征诗首次出现在党刊和国家级出版物中。《党史资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编的党内刊物,从1954年第1期(2月出版)起分三期连载八路军总政治部1942年11月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一书,题目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第一篇文章的前面刊载有毛泽东的长征诗、六盘山词。这里的两首诗词,是首次由党的中央有关机构刊行的。1955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集》目录前单独刊印着毛泽东的长征诗、六盘山词,每一首诗占一页的篇幅。这两首诗词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出版社的出版物上,字句经过严格校核。该书系内部发行,印行5万册。
“好诗不厌百回改”,毛泽东对长征诗的反复推敲,也为我们留下了动人的诗坛佳话。1957年元月,《诗刊》创刊,经过毛泽东亲自校订的8首传抄稿和10首诗定稿(其中就包含“长征诗”),在显要位置以《旧体诗词十八首》为总题发表在创刊号上,这是也是长征诗正式在国内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诗作出现多处改动,一是诗的标题正式定为《七律·长征》;二是改“浪拍”为“水拍”,改“悬岩”为“云崖”,通过修改,使得诗作在艺术上更加精致,更为完美。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77.
[2]胡安吉.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J].解放军文艺,1959,(2).
[3]邵建新.毛泽东《长征》诗的发表与修改[J].档案与建设,2007,(6).
[4]萧三.革命烈士诗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225.
[5]陈志昂.论毛泽东诗词歌曲[J].音乐研究(季刊),1996,(4).
[6]阿英.敌后日记(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94.
[7]陈安吉.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317 ~318.
[8]陈安吉.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J].党的文献,2002,(2).
A841.4
A
2095-4654(2013)1-0032-02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