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利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作者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形成性评价模式主要指的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比如调查问卷、观察、考试、询问访谈等等来对学生进行了解,而展开的持续评价。可以这么说,借助于形成性评价模式,能够更为全面的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该评价模式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将学生进行等级分层,而是为了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学习中需要提升的部分。从整体上看,形成性评价模式是动态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进行,能够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调节。
随着课程改的深入,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上应该利用评价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改善口语学习方法,树立口语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自身英语能力的全面性发展。
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而言,其主要采用的评价模式仍然是传统英语教学体系中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但是在英语口语测试方面,通常都是通过主观评价,学生的口语往往都需要凭借评分老师的主观印象来进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评分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而这种将口语考试成绩作为最根本的评价方式在本质上是存在有一些问题的,这种评价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开展口语学习的过程,也忽略了他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过于注重英语分数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影响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而已,并没有将英语学习当成是一种趣味的过程,往往难以保证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从当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模式中暴露的问题能够发现,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在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评价模式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运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内能够加强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掌握,能够让教师从传统的分数为尊的观念中脱离处理,让口语教学活动进入到动态环境里。在动态教学时,学生能够更为积极进行训练、尝试和思考,将形成性评价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能够对高职英语口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某高职院校中的(1)班和(2)班,在前一个班级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作为实验组。对后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作为对照组。
第一步:主要把握好实验前的工作,由特定的工作人员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研究前的测试,以获悉他们原有的运用英文基础,以及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了解他们对于学习英语口语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在了解这些的同时进一步探寻他们自我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这些工作下来,我们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下来,综合原先获得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和记录,以便更好地掌握规律。
第二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的实验,通过对两个班级整体呈现出来的英语口语水平测试经过实践产生的变化进一步分析,配以问卷进行技术性地调查。
第三步:在综合各个因素之后,通过多番整理数据和分析,我们尝试在实践结果出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力求得到实证。
主要由教师对学生们平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作观察并且记录,教师们主要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以及课余时间学生所组织的角色扮演和即兴英文演讲上,还有老师在课堂上随机的课堂测验上。成绩的变化和口语水平的提高都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来。其中相对而言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们与老师的互动,就是相互讨论。因为这样一来老师能够随时并且能直观地看到学生们在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习任务的评价,二来老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老师能给予学生正面的学习力量,老师能为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大致的评估,督促学生们下一步的学习。
之后的学习成效不同于传统的只由老师统一评估,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学生自我评价和老师评述,来源是学生们平时对自我发展的评估,对自我作业的完成情况评述,也可以让同学进行评估。另外教师的评估也纳入数据当中,之所以让学生们自我评价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自我实际地了解到自己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弹性地调整学习安排,更有利学习效率的提高。
通过对整理分析的数据进行总结以及归纳,我们发现了形成性评价模式确实对教学起着促进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学生们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因为学生们不是被动地由教师评价,而是自己能投入进去自我评价,并且摒弃了以往一刀切的由期末考试一次决定的方式,分开了多种方式和阶段,让学生们能循序渐进,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以及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更能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从而获得比以往更大的进步。当中学生们参与到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会了快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其次表现在老师通过这种评价模式,对学生的了解更深学生们和教师的相处和互动中使教师更懂得因材施教。再次,鉴于课堂上开设的各种各样寄学习于快乐当中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花了更多时间去准备,进而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学习。
经过实验和调查,我们发现,实验班的英语口语能力相对之前的结果显示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让人欣喜的是,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成果都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上得到了验证。其次,形成性评价模式进一步充实和创新了了原有的教学评估方式,教师通过学生们的自我评价直观地看到学生们的不足和薄弱处,更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随堂测验。而学生们通过自我评价和学习计划的预设,明确了自身的不足并且及时补正,促进了自身水平的提高。需要反思的是,尽管实施了形成性评价这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不同程度上水平的提高,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投入,学生们也获益良多,他们在英语口语水平、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这些让人欣喜的成果背后,有相当大的付出。首先,形成性评价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大,无论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实际的调查过程。因为对研究对象的每个独立个体都进行情感、态度、学习基础等进行详细的调查需要花费很多的课内外时间。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各式各样的评价表同样很耗功夫,因为这些评价表必须回收还有总结分析,再对症下药。这些过程都相当耗费时间。再者,教师们要深入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必须通过研究学生们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也得定期回收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表,这些都得在整个班级范围里解决,在实施起来经常会占用到非常有限的课时。再者,学生们参与到评价当中,由于受分数为主的思想所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马马虎虎,只浮于形式上。
总的来说,形成性评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显示出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形成性评价模式弥补了传统评价模式的不足,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对于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提高作用。此外,培养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使他们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1]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 论在外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5).
[2]周志坚. 应用科学的评估体系提高学生口语能力[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