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的补习教育

2013-08-15 00:53:57苏全有张江波
关键词:实业学堂申报

苏全有, 张江波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学术界目前关于晚清补习教育的研究不多,以汪光华为代表的学者大都从实业补习教育这一个方面进行考究,如《晚清实业补习教育的引进与试行》[1]一文对晚清补习教育制度的演进做了一番考察,《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启示》[2]梳理了我国近代实业补习教育的发展脉络,并探讨了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相关研究仅从一个侧面对晚清的实业补习教育进行探讨,其他方面的补习教育则鲜有论及;而且对晚清的实业补习教育的评价往往称其形式大于内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的实业补习教育不仅在发达地区广泛存在,且颇受欢迎。有鉴于此,以学界的研究缺失为努力所在,梳理晚清的补习教育,以期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一、学校补习教育

学校补习教育在当今时代颇为盛行,而该类教育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发达的地区也十分普遍,与当下可谓不谋而合。晚清的学校补习教育可从补习之缘由、补习之特点和社会对该类教育现象的反应三方面洞悉端倪。

(一)补习之缘由

其一,借假期之闲暇补习文化,以免学业荒废。晚清的学校补习教育大多设置在寒暑假期之时,其实“学校之放暑假,为蓄养脑力也,爱护身命也”[3],但在这一时间里的各类补习所十分常见,究其原因,大都不过是借假期之闲暇补习文化知识,以免学业荒废。例如,龙门师范附属小学在其学校杂志中就明确提出“凡人求学,不可间断,间断则不进,不进则退。今年吾校暑假恐学生之学业荒废,乃设假期补习科”[4]。江苏镇江有一位名叫吴元生的教员,在假期之时因担心“各学堂功课未免旷废”,所以就特别设立了一所补习会,并规定“凡该堂内学生皆得到会肄业”[5]。由此可见,借助假期的大好时光进行补习教育,是为了避免荒废学业。

其二,社会对教育的普遍重视。中国人对教育向来重视,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虽然这是一种扭曲了的价值观取向,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民众对教育的推崇。加之晚清时期特殊的国家形势,在学战的口号下,社会各界更是视教育如同与外国竞争的瑰宝。有鉴于此,安徽安庆的各学生学堂在放寒假之际,“吴提学以各校冬月放假未免过早,因传令各校于腊月初一日仍须开课补习”[6]。江苏常州武阳的各学堂虽然已经下达放假期限的相关通告,但由于担心“暑假期内,延旷日久,且于社会心理亦多未合”,由此而规定“各校应开补习会,每日补习数小时”[7]。如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其三,提高办学质量,增进竞争优势。晚清以来,学校教育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在一些开明之士的倡导下,学校教育的地位一再上升,大批新式学堂纷纷建立起来。但这些学堂的质量参差不齐,办学效果较好的往往会受到奖励,反之则会受到指摘。一些学堂为了提高或保持其办学质量,往往会在假期之时进行补习,武昌路广东旅学广志学校就是如此。1909年该学校创办已有三个学期,“昨日暑假由校员布告教育情形,谓自开办以来,以本学期之成绩为最优,并订定补习时刻,令诸生于暑假期内依时来校补习,以免荒废”[8]。

(二)补习之特点

首先,补习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传统教育形式。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补习时间和补习内容上。其一,在补习时间上较为灵活。作为正式教育的一种补充,补习教育在时间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晚清时期的补习教育从各个补习所的章程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假期时的补习教育更是如此,其上课时间远不像正式教育那样循规蹈矩,往往会视情况而定。其二,在补习内容上则根据学生情况施以相当之教育,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已有学业程度的差异,有的学校在其招生简章中就明确指出,“各就来学者之程度授以相当之文字”[9]。这种灵活多样的补习方式,在很大程多上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对补习教育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其次,补习科目种类多,且收费标准不一。晚清时期的学校补习教育科目种类繁多,比如青浦同乡会所设的一科学补习所,补习科目就“分理化、算学、音乐、游戏四门”[10]。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时补习的科目大致有国文、写作、数学、英语、法语、理化、音乐、美术等。而这些科目中,设置较多的则是国文和数学两科,这也反映了时人对基础教育的重视。除此之外,各私立补习学校所收费用不等,有些补习所还以补习科目多少而收取费用。浙江杭州一所名为时敏学堂的补习所,“设算学、英文、东文(日文)三门课程。入学者既可三课兼学,亦可单学一门。凡学一门的,月交学费2元;学两门的月交学费3元;学三门的月交学费4元”[11]。这种收费方式也为受教育者提空了选择的空间。

再次,公私两种补习教育形式掺杂其中。晚清时期的补习教育不仅包括一些人为谋生计而创办的私人补习会所,还有一些公办学堂在假期内强制学生参加的公办补习教育。诸如“宁波会馆后面定吉庐英法文补习所,发起人沈达人,议办夜课,请王静斋、梁雪堂二君为帮教,闻已定于本月十五日开课”[12],此类即为私人所创的补习教育方式。像“苏州各学堂歇放暑假,本年奉提学司谕饬,减放十日,须迟至六月初十左右始放,并令中小各学堂诸生,仍须时常到堂补习功课,以免旷废”[13],此类即为公办补习教育形式。私立补习因其盈利性质往往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公立学堂的的补习则很少收费。这两种教育形式在当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义务类补习教育间或有之。晚清时期还出现了一种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而办起来的义务补习学校,这类学校亦属学校补习教育的范畴,但其面向的受众则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上的各类民众。比如浙江慈谿北乡观海卫的沈骞、高彭年、叶芳、倪绍雯、汤德铨、陈士逵“这六位热心的读书人,创办一个补习夜学校,专收从前未曾读过书本,无论务农的、做工的,都可到学校里去读书,不取束脩”。这种补习学校因其公益的性质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相关报道还指出“倘各处都能如此办法,则中国识字之人,就可渐渐的多起来了,识字之人渐渐多起来,中国还怕不兴旺吗?”[14]。此类补习学校对减少文盲、提高识字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社会反响

学校补习教育作为当时式教育的一种补习方式,社会上对此评价并不尽相同。

对于有能力设置该教育方式的地区,补习教育颇受欢迎。从相关报道中不难看到一些补习会所的火爆。“美租界爱而近路女子体操学校,拟于署假期内设一女子补习会……住宿者纳费八元,通学者三元,闻日来前往报名者颇不乏人云”[15];“扬州弥勒庵桥幼女学堂监督郭坚忍君,以大小学堂刻虽一律停课,然处此学战时代,竟因炎暑虚掷光阴,未免可惜……现报名者颇居多数云”[16]。诸如此类的报道并不少见,这充分说明了民众对于该类教育形式的肯定与支持。

然而,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实行补习教育徒费时光与金钱,并无实用,“有懒于求学者,以为补习乃习从前已读之书也,何必多此一举”[4]。当然,存在这种声音是正常的,在温饱都成问题的社会里,花费钱财放于教育补习上,对于大多数民众来确是一种奢靡。而且该教育方式在城市里虽不鲜见,但在农村则所设寥寥,可见其影响还是有限的。不过,从另一层面来说,虽然说有人认为学校补习教育多此一举,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此持支持态度的。这既与社会传统有关,又是当时时代的必然发展结果。

二、实业补习教育

所谓实业补习教育,即是指为培养工人基本技能或提高工人的文化素养,在工人入职前或入职后不影响其工作的情况下,而专门设置的教育形式。实业补习教育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从日本引进,在近代社会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相关研究多评价晚清的实业补习教育形式大于内容,其实不然。晚清的实业补习教育不仅在发达地区广泛存在,且颇受欢迎。实业补习教育可从补习之目的、补习之特征与补习之社会反应及其效果三个部分知其大概。

(一)补习之目的

首先,增进个人职业技能,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晚清的实业补习教育设置之初衷,往往是为了提高员工相关技能,以应付在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上海的一家书业商会补习所开设的夜间补习课程,就是为了“以便各店学徒补习普通及商业上紧要知识”[17]。浙江宁波作为通商口岸,由于商业交往十分频繁,金融业便尤为重要。但是该地的各钱庄“故步自封,莫谙商律,一遇交涉,动形棘手,虽有要件,漠不关心”,使得商业之交往因此而受阻。所以该地便“议就该业设立半日补习学堂一所,其经费按大小各庄常年分别捐助,以其赀财,教其子弟”[18]。设置钱业学堂以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之目的,显而易见。

其次,振兴商业,谋求商业之发达。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商战之口号甚嚣尘上,社会各界纷纷推重商业,以谋求商业振兴,民族富强。振兴商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历程,如何使其成为现实,是每一位有识之士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教育作为基础性环节,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补习教育也因其利于施行而广泛设置。当时的一家报纸便指出,商业“操世界上的生命权,操全国人的生命权”,但是当前的商业“一天一天地衰败起来,后进继续的,虽然外表看着,还没什么,内容真有不堪设想”,并通过与日本人的对比,指出开办商业补习的重要性,还表示“优胜劣汰,天演公理,当商战时代,非有个学问,如何商战?如何能战得胜呢?”[19]可以说,正是时代的需要催生并促进了实业补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提升职工个人地位,谋求职工个人的独立。晚清以来,随着各类工厂的相继开办,雇佣工人的数量也在增加。而他们大多来自于社会下层,识字者屈指可数,对雇主的依赖性十分强。鉴于此,许多人便想通过开办实业补习学校以提升工人的实业技能,谋求其社会地位的独立,女工补习所的这番目的尤为强烈。如一家女学社设置实业补习科,指出“今女界谋自立亟矣,求斩除依赖根性,自谋生存之道者伙矣,卒未见有卓然自立者,何也?毋亦仍狃于向来旧习,蹈于虚而少实故耶”[20]。所以主张设立女子实业补习学校,以期实现女子之自立。

(二)补习之特点

第一,相关行业往往充当着补习教育的组织者角色。晚清时期的很多实业补习机构是由一些行业组织所开办的,其主要宗旨就是为了提高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补习教育机构往往只招收同业中人,并不对社会开放。如上海煤炭业所创办的英文补习夜社,在其办学章程中就明确说明“本社系柴炭行同业中人组织而成”,“专收同业中人,业外一概不收,以示限止”[21]。除此之外,还有书业商会所设置的学徒补习所夜校、商界学徒补习会、女子暑期艺术会等。与其相关的行业组织既是这些补习教育的倡导者、发起者,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为实业补习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实业补习学校普遍存在。晚清时期的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以上海、广州和天津为代表的通商口岸,因其实业之先进,相关的补习教育随处可见。尤其是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竟然达到“学界之发达,几乎无业无学堂”[22]的地步。各个实业工厂开办相关之补习学校,最为突出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工人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工人的再生产能力,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同时也为社会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三,义务类的实业补习教育亦存在。在商战和实业救国的大背景下,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往往出于民族和国家的考虑,创办一些免费的实业补习会所,以期为社会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这类补习教育并不少见,而且也较为受到社会的认可。上海学徒补习会在其招生章程中指出,“我国商业之不振,商学之不修,至今日而极矣。各业学徒大都幼少读书,未尝学问,即出而图生计,谋衣食,以致不知外情,闇于时事,浑浑噩噩”,所以“为商界增进幸福,培养商务人才起见,愿意牺牲同人之功夫脑力,不取学费”[23],特别设立了补习所。上海的商业补习夜社已经创办了三年,“兹又重订新章,推广学额,中西并课,不收学费”[24]。此类补习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第四,重视识字等基础教育。从常理来说,实业补习教育的的侧重点应该放于职工的基本技能方面,但是由于晚清的特殊国情,很多学校的补习内容同样十分重视识字等基础教育。虽然说存在有以技艺为主的实业补习,如上海南一女学社所开办的暑假艺术补习会,其开设科目为不外乎裁缝、物袋、摘棉堆绢、图画、造花、触罗、编物各项[25],而大多数则像上海的学徒补习社那样,不仅设有商业道德、商业应用和尺牍有关的实业补习内容,还有国文、算数等基础类教育。[26]这不失为实业补习教育的一大特点。

(三)社会反响与补习效果

实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增进实业竞争力的有效补充方式,在当时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当重商之社会风气形成的时候,几乎所有和商业有关的东西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实业补习教育亦复如此。“沪南学商两界公共组织——商业补习夜社,于大东门外老白渡街东区第一小学校内,中西并课,注重商业教育。每晚七时起九时止,定于十二晚开课。现已刊发章程,报名者颇为踊跃。”[27]从踊跃的报名者我们就可以看到该补习教育的受欢迎程度,而与此类似的相关报道更是不绝于耳。

社会的重视不仅在于实业的重要,还在于通过这类补习,的确能够学些东西。书业补习会参加补习的一位叫做沈瑞生的进步就很大,他“初来时仅能造二三句,科学一无所知”,通过补习后,“目下作文三数百字,清通可观,算学、英文、商业、地理等亦均精熟,”因此“见者无不称赞”[28]。当然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不仅在于补习课程开得好,还和参与补习者的个人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关系,但从这一件事中我们还是可以一窥当时实业补习教育的效果。

三、其他补习教育

除了学校补习教育和实业补习教育外,晚清时期的补习教育还包括培养教员的补习、军人补习以及体育补习和政治素养补习,这些类型的教育方式,都是当时补习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培养教员

晚清以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渐迅速,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所需教员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矛盾。为了缓解供需间的矛盾,各种培养教员的额外补习所便创建起来。苏州的女学补习会“以各处女学缺乏教习,因于暑假期内添设补习会,一班计二十四人,以备各处女学堂教习之选”[29]。一所名为南洋商业学堂员讲习所的补习学校在其招生章程中指出,其办学宗旨就是“以养成商业学堂及商业补习学堂之教员为目的”[30],需要招收学生六十名,以修学两年为期限。苏州的“振华女学以各处女校缺乏教习,特于本校附设女子师范补习社,凡曾习普通家庭教育等书及文理粗通者为合格,不计学额。其课程分国文、历史、地理、家政、算术、教育,定十七、八、九三日报名考试”[31]。以上种种,无不说明传统的师范类教育培养教师的速度和规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各类培养教员的补习所便应运而生。

除了培养教员以外,当时社会上还设立了带有教员继续教育性质的相关补习学校,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这类补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强制性的,要求所有教员无论资历深浅,必须悉数参加。天津的相关教育负责人“拟请通饬各属劝学所教育会,组织国文补习社,凡各堂教员不问曾否肄业、习师范,皆得一律入社补习”[32]。还有一种是教员自愿参与的补习,阜阳一位名叫吴鹏的教员,自从担任该职以来,“上堂讲解均属引诱有方,学生颇获进益,惟理化一门,该员终难自信”,所以他便请求自己出资外出补习理化,学成之日仍愿回堂教学。[33]此类补习学校的开办,对于满足当时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军人补习

晚清以来,针对在役军人而设置的补习学校日渐多了起来。清廷鉴于军队中多有不识字之人,特令各地开办军人补习学校,以提高其基本文化素养。陆军部针对这一问题,还下达了明确的补习命令:“陆军部以各省陆军各镇人员,内中通晓文字者甚属寥寥,亟应设法办理,以资整顿。现经该尚书拟饬各省督抚详细考察,自统制以下各官,凡有不通晓文字者,即行查明驻造清册,咨送本部,以便聘定教员分往各镇,令该员等补习文字。俟有成效,当奖各员之课程,详细报部,以备考核云”[34]。

此外,与该类补习教育相关的记载为数不少,杭州地区便是如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校址在关帝庙北的清文义塾改为清文学堂,管学为贵林。学生从八旗兵中择优选送,学习内容为补习清文、清语和普通科学。操练时仍回原部队,并回队处理日常军属公文。平时上课时间少于一般学堂,假期有学生整日到校温课。学堂开办费由营中官绅捐助,经常费由官款和八旗高等小学堂拨给。分甲、乙、丙3班,共8班,四年毕业。学生40名。”[11]军人补习学校的出现,对于提升军人的基本素养、增进其作战能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体育补习和政治素养补习

作为增强体质的重要方式,体育补习在晚清已经出现。这类补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体质,振奋精神。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拳术、兵器等等。比如江苏溧阳的大团体育会“开办于1906年,由曹承显和其子曹龙光任教。会旨借东门尚公祠。学生六十余人,分高初二级,教徒手操和器械操。历时一年。”该地的体育训练班“开办于1906年,由溧阳县商会主办并负担经费。地址在东门上水关经武殿……教徒手操和器械操。历时二年”[35]。体育补习会的出现说明了当时社会开始对体育教育有所重视,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晚清以来,立宪救国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当时除了部分知识层对什么是宪政略知一二外,社会普通民众对此几乎是一无所知。显然,这种政治素养的缺失是不利于宪政的推行的。针对这一现状,一些人便开办了以补习政治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相关学校。上海的青年会一向设置关于实业类诸科的补习,而“兹鉴于日俄立宪专制之效果,复添设政治专科补习班,敦请严又陵先生演讲政治科学,以为立宪国民之预备。用官话口授,参考书则中西文并用,并增设学额,以冀教育普及”[36]。这种补习会所的开办,对于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增进对宪政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以上笔者梳理了各种类型的晚清补习教育。在此需要补充强调的是,晚清的学校补习教育虽然与当下盛行的学校补习教育相似,但二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作为正式教育的补充而存在,是在正式教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该教育方式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当前时代的补习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导致的非常态的竞争观指导下的产物,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家长强加于学生的额外教育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种负担,因此受到社会的诟病与反对。但是,对于学校补习教育,还是应该辩证地看待,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适当地展开补习。国家也应该对于学校补习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晚清的实业类补习教育和其他类补习教育都可以算作是终身教育的范畴,而该类教育形式在当下可以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晚。晚清时期,无论是实业类的补习教育还是其他类的补习教育,大都从社会实际出发,根据需要而设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当下的相关教育虽然说逐渐建立了起来,但还存在有许多问题,所以清末的相关教育的探索对我们当下而言资鉴意义毋庸置疑。

综上所述,晚清的补习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弥补了正式教育的不足,而且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学校补习教育,还是实业补习教育,抑或其他各类补习教育,都是当时特殊时代下的产物,都对教育事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虽然说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补习教育仍然有其局限,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受教育群体的有限等等,但补习教育的社会价值仍不容否定。晚清补习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对当今时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汪光华.晚清实业补习教育的引进与试行[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5-78.

[2]汪光华.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职教论坛,2005(7)上:62-64.

[3]作者不详.时评(其二)[N].申报,1910-07-13(6).

[4]作者不详.论假期补习科[J].龙门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杂志,1908(1):67-68.

[5]作 者 不 详.设立 暑 假 补 习 会 [N].申 报,1907-08-01(11).

[6]作者不详.学堂仍须补课[N].申报,1908-12-29(11).

[7]作者不详.武阳暑假期内之补习会[N].申报,1910-07-26(12).

[8]作者不详.暑假补习[N].申报,1909-07-18(19).

[9]作者不详.暑假国文补习会简章[J].女学生上海(1909),1910年临时增刊:1.

[10]作者不详.新设科学补习所[N].申报,1906-03-19(17).

[11]杭州市教育委员会.杭州教育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181.

[12]作者不详.英法文补习所添设夜课[N].申报,1911-08-05(20).

[13]作者不详.学堂暑假补习新章(沪报)[J].四川教育官报.1908(11):8.

[14]作者不详.创办补习夜学校[J].宁波白话报.1904(5):7.

[15]作者不详.组织女子补习会[N].申报,1909-06-16(19).

[16]作者不详.女校附设美术假期补习社[N].申报,1909-07-19(11).

[17]作者不详.书业商会补习夜课开学[N].申报,1907-09-13(19).

[18]作者不详.议设钱业补习学堂[J].南洋商务报,1906(4):2.

[19]作者不详.商徒补习之不可缓[J].河南白话科学报,1908(21):4.

[20]作者不详.城东女学社添设艺术科之趣旨[N].申报,1907-12-22(20).

[21]作者不详.柴炭业创办英文补习夜社[N].申报,1907-08-29(19).

[22]作者不详.征求明论[N].申报,1906-07-16(1).

[23]作者不详.上海学徒补习会缘起(时报)[J].四川教育官报,1908(4):7.

[24]作者不详.商业补习夜社招生[N].申报,1911-05-24(20).

[25]作者不详.暑假艺术补习会章程[J].女学生(上海1909),1910(20):4.

[26]作者不详.学徒补习会简章[N].申报,1908-03-26(19).

[27]作者不详.商业补习夜社成立[N].申报,1909-03-01(19).

[28]作者不详.书业学徒补习所毕业[N].申报,1909-01-06(19).

[29]作者不详.女学添设补习会[N].申报,1908-06-20(12).

[30]作者不详.南洋商业学堂员讲习所章程[N].申报,1908-08-05(26).

[31]作者不详.振华女学添设师范补习社[N].申报,1908-02-11(11).

[32]作者不详.拟办国文补习社章程草案(北洋官报)[J].四川教育官报,1908(11):6-7.

[33]作者不详.教员自愿补习理化[N].申报,1908-09-02(19).

[34]作者不详.议饬各省陆军人员补习文字[J].广益丛报,1908(162):2.

[3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溧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溧阳文史资料(第2辑)[M].内部发行,1984:158.

[36]作者不详.青年会创设政治学补习班[N].申报,1905-10-10(9).

猜你喜欢
实业学堂申报
古稀之年上学堂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18
实业为何盯上了
福建轻纺(2017年12期)2017-04-10 12:56:33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2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娃娃画报(2015年6期)2015-07-30 04: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