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钦赐
(泉州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工具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已成为校园信息传播的平台以及高校学生与社会沟通的重要媒介,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递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与魅力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各种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和心理发展等等。1996年6月,张建松《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中,最早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2000年2月,刘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最早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曾令辉等人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是这方面比较权威的书。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网民”为受众,有计划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达到教育者所需要的素质修养、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是指以认清互联网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互联网促使上网者形成符合高校教育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道德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和载体。因此研究当前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是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要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形式创新,不断创新与探索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不断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活动空间。通过总结与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与优势:
(一)便捷性。互联网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便捷性,现代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互联网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能让高校学生迅速的获取大量信息,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具有极大的便捷性。
(二)即时性。互联网能够及时准确的传播信息,速度很快,互联网这种即时性的特点,缩短了信息传播的周期,拉近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距离,因此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擅于运用互联网传播的这一特点,保持与其受教育者之间的实时“交流”,以使组织或机构赢得广大学生的信赖。
(三)信息量大。互联网将这些资料从教学资料中传输过来,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降低了教师的备课强度。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旦需要同样的素材,仍旧可以通过互联网从教学资料中心获取。
(四)互联网教育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个性化。互联网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的信息,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受教育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教育素材。
(五)互联网教育的互动性增强。互联网平台让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交流,评论也不再如平面媒体时代,只是单一的由传播者发出,被受众接受。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让受众能够通过留言讨论等手段互相沟通,使得互联网思政教育更具有参与性互动性。
网络世界里面鱼龙混杂,在传播着巨大正面信息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在网上流传,并且让广大学生不断接触,从而引起了一些大学生思想的迷茫和困惑,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如便利、快捷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与问题,从而导致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以下困境与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价值观与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因此互联网思政教育一大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思考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和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平台虽然建立起来,但是互联网信息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者的信息交流不够,渠道不够畅通,交流效果不明显。
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身兼思想教育、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学校常规工作等职位,专业程度不高,专业思想政治老师与学生交流不多,严重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高校应该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设立相应的领导和专职人员管理以及相应的互联网规章制度,以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开放创新的互联网文化为引领,建立积极有效的学校、二级部门、相关专业甚至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站、电子邮箱、BBS、互联网互动软件平台(如微博、QQ群、飞信等),针对所有校内互联网资源、平台开展宣传、指导、监督、评估、改进活动。力求做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常规化、规范化、普及化、法制化。
(一)线下教育。开展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开放创新的互联网文化,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规范网络言行,了解学校互联网工程,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整合丰富多彩的资讯,向高校学生传递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求成为高校学生精神成长,坚定政治方向的基地。
(三)设立电子信箱,开展网上答疑、政策咨询、问卷调查和思想交流等活动,对高校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帮他们排忧解难,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倡导网络道德规范,要求学生自尊自爱,不散发有害的、迷信的、淫秽的内容,不散布谣言,不搞人身攻击,不谈论庸俗的话题,不使用粗俗的语言;开展“明礼诚信”、“中大精神”等网上讨论和先进集体网上评比活动,并对网上不道德行为及违纪案例给予全校通报;建立学生互联网监察队伍,让广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
(四)注重构建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过程,大胆开通“在线交流”,正视不同声音。网站以“来自大学生、走进大学生、丰富大学生、服务大学生”为理念,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成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了“网络延伸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春风化雨传播先进文化、润物无声引领校园舆论”,“学工在线”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进行了“三观”、“三情”、“三义”教育。
(五)培育高质量大学生思政网络品牌,扩大影响,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增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六)充分利用微博、飞信、QQ群等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微博、飞信、QQ群等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种新方式,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发挥这些工具的及时性,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注重对微博、飞信、QQ群等平台的正确导向,把微博、飞信、QQ的使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联系起来,和大学生日常的管理结合起来。
总之,在新时代中,互联网不可避免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越来越借助于互联网这种新时代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提高互联网技术、知识的应用和指导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教育的成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达到其相应的教育目的。同时也相信借助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要求,更好的服务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人才,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1]杜艳杰.润物细无声——浅谈校园内多种形式的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科技(理论版),2007,(6).
[2]荆媛.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3]田和军.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7~8.
[4]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3).
[5]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