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无声皆用功——论语言与非语言艺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2013-08-15 00:46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交流语言

丁 涛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郑州 450008)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项活动只有依靠交流才能得以实现。一般来说,高校教师主要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等方式,对技巧、知识、经验、方法、情感等内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传播、交流和沟通。语言是人与人思想交流的工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学工作者依靠语言艺术的魅力,创立了许多独特新颖、切实可靠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就像是一把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打开了学生心灵的门扉。非语言艺术也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是交流师生感情,沟通知识信息,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重要形式。语言与非语言艺术共同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语言艺术在教学艺术中的作用

“燀燀文采话天下,凛凛雄风上讲台”,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种艺术性活动,而语言是这种师生间互动活动的重要媒介物。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可以称作为一种运用语言艺术的活动。

1.明确语言艺术的作用与地位。

教师只有确定了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本质和作用,才能够产生一种语言自觉,把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当做理所应当的事情,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但丁也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运用教学语言技巧,才能充分阐释教学内容,发自内心地用情感将教材上凝固的文字还原为活生生的理论和事实,将清新、文雅、简练、风趣而形象的语言加以运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夜里苏丹梦见自己牙齿都掉了,第二天便请智者为其解梦。第一个智者说:“陛下,您很不幸,您掉了几颗牙齿,便要失去几个亲人。”苏丹大怒,罚其一百大板。第二个智者说:“陛下,您真幸福,这个梦意味着您要比您的亲人都长寿!”苏丹大喜,赏其一百金币。语言就像一把利刃,如果用其谋财害命,就会造成巨大伤害;如果用其惩奸除恶,就会造福一方百姓。

在教育中同样如此,作为教师,教学语言将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不论是课堂授课还是教育批评,都要运用春风化雨的语言,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幽默的教学语言,让“传道”乐在其中。

幽默就像一剂调味料,使用得当,定能使教学课堂充满魅力、其乐无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讲师能够运用具有启发性、幽默感的语言去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科学知识的答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15~20分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教学艺术,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课堂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指教师将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以生动的表述开启学生的的智慧,强化记忆。这种生动形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使用大众化的歇后语、谚语、形象性的词语和临摹词语,充分发挥语言的浅显功能,通过对事物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帮助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把“苦学”变为“乐学”。教学语言艺术的趣味性和教育性、科学性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让学生“乐学”的作用。

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学术思想文化传播的平台,其实也是以课堂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而这个课堂的学生不单是现场观众,更是坐在电视机前的全国的观众,那么这个课堂想要吸引“学生”的眼球、传播知识,就更加不易。而《百家讲坛》中备受欢迎的一位老师——易中天,正是通过其风趣幽默、自成一家的语言风格,将三国、两汉的历史故事及人物讲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们的爱戴。

3.动情的教学语言,让“授业”以情动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现。”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情感在沟通、交流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充满感情、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定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大有裨益。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首先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感情,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行之于外,教师才会拿出自己的心血,认真备课、翻阅资料,并且耐心、细心地指导、培养学生。反之,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现在物欲化严重的社会,教师不能只将教学岗位作为一个拿工资、养家糊口的饭碗,而应该付出自己的热情,把自己对岗位、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教学语言中直接体现出来,用富有情感、充满激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与教师亲切的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非语言艺术在教学艺术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帕尔·梅立别恩经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即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启发了人们对教学中非语言艺术的重视。[2]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主要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教书育人、表情达意的创造性活动。恩格尔在研究非语言交际时,曾归纳总结出三种功能:第一种是指示作用,有时也叫“提供情况作用”,即传递有关经验方面的信息。如说到“有一个盘旋式楼梯”时用手做出旋转的动作,就属此例。第二种是调节作用,如在讲话中插入“啊”、“嗯”等语气词,或者把视线从对方脸上移向他处,或者增加手势,以此向对方表示话还没有说完。对方可以微微点头,示意说话人继续往下讲,或者用力点头,表示他要说话了。这其中的各种非语言行为,就起着调节的作用。第三种是感情作用,如亲切的抚摸、接触,热情的注目等,这些非语言行为在交流中起着表达感情,和谐关系的作用。[3]这些看法对我们在教学中开展非语言行为很有启示性。笔者将教学中非语言艺术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

1.辅助有声语言,使语言表达更富成效。

由梅立别恩的实验得知,语言交流仅仅完成了信息交流的一部分,因此创造性地运用非语言艺术进行表达、交流,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中,眼神、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的变化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辅助有声语言而做出的。如果离开有声语言,就会变成默片、哑剧表演,不能使学生明确其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在非语言表达的辅助下运用有声语言,将其转化为直观语言,学生才会主动接受、深刻理解教师传达的信息,并迅速领会和把握。

实现非语言艺术的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辅助语言。辅助语言包括语言的非语词方面,如声音的音质、音调、音量、节奏、语速等,以及没有固定语义的发生方面,如哭、笑、叹息、停顿等内容。这些虽不是语言本身,但都属于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常被用来辅助有声语言的传情达意,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马卡连柯曾说过,他是在学会了用15~20种不同的语调说出“走过来”这句话之后,才真正地成为教学能手的。这也启示了我们辅助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是恰当使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包括眼神、手势、躯体活动等范围极广的辅助表情达意的方面。体态语言具有润饰语言、表达思想、流露感情和调整行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美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适当体态语言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稳站讲台的刻板印象,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三是注重个人仪表。为人师表一词道出了教师的作用,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起到榜样的效果。教师的个人仪表是教师个性、人格、观念、情感等的直观反映,是自我的延伸,是教师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起到榜样的力量,教师的很多行为都会被学生下意识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典雅、端庄、稳重的仪表对学生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引起学生的尊重。

2.丰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非语言行为是外部的、形象的动作,比如眼神的变化、手势的变化、身体所处位置的变化等,都会经由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有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不容易长久地固定在一个信息源上,因为这样极易产生疲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站立位置等非语言的变化,使学生不断地变换听觉、视觉的集中点,不断获得新鲜感,以保持学习精力的旺盛和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动力机制,能够给教学活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能源和力量。

3.美化教师形象,让“解惑”深入心灵。

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教师塑造教师自身形象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影响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同。非言语行为是教师内心活动真实的自发的反映,教师的动作、行为等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气质和人格,而这种气质和人格可以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如果教师一味地板着面孔、严肃地讲授,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没有生气,对教师也敬而远之;若教师可以热情大方、豁达开朗地结合非语言行为进行表达和讲授,则可以美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融洽师生感情,并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其目的都在于师生之间情感的及时交流、信息的及时传输,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控制,达到师生之间全面的互动。因此,高校教师要明确语言及非语言艺术在教学艺术中的作用,不断学习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其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 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 冯·拉弗勒一恩格尔.传神的一举—动——非语言交际[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4] 王丹.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 王德清.教学艺术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7] 赖新元.教师的语言艺术[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8] 谢文举.教师语言艺术手册[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9] 殷佳琳,秦敏,任彦仰.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交流语言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语言是刀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