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思考

2013-08-15 00:46许青云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政府

许青云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这既强调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性,同时又反映了中国大学发展阶段的制度缺陷。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一个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现代大学制度基本概念和基本内涵

制度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内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道德、习惯等的总和,是社会组织建立、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规范组织成员的工作秩序和行为规范,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制度建立后只有组织成员的严格遵守,才能趋于稳定。然而,制度一旦形成,又有其稳固性的特点。新的制度往往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原有的制度又对组织的发展和运行有一定的制约性。因此,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发展,需要制度改革先行。大学的建立与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现代大学制度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前提和基本,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实施的重要保障。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规范大学组织运行和各项行为的规章、规则体系。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受制于党纪、国法和政策法规的约束。三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四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五是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应具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所以说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外部制度安排,二是内部制度设计。外部制度主要是指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等;内部制度主要是指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源分配和监督评价体系等。建立现代大学的外部制度,就是要正确界定大学与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大学的规范性章程和体制结构;完善大学的内部制度,就是要建立适应的、系统的、完备的、时效的、有目标的大学制度。

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主体是政府,政府举办,政府投资、政府管理,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基本上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教育资源统一分配,对高校统得过多过死,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和办学灵活性,官办不分、上令下行,千校一面,使高校失去了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讲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因此,解决中国高校的发展问题关键是吏制。

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来看,基本上沿袭的是政府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高校的治理主要是靠行政权力,在高校趋官化、趋行政化愈演愈烈,“教授治学”形同虚设,由于诸多因素,教授的地位、学术的神圣,失去了其应有的庄严,导致学风浮躁、学术腐败、教学中心地位弱化、教学质量下降,大学这座神圣的殿堂被世俗化,失去了她所应有的独立品格和批判精神。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也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高校体制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所在。

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大学创新治理结构体系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在于:一是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二是遵循政府的宏观调控;三是实现依法自主办学,科学化、民主化管理。解决好这些核心问题,关键在于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与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1.现代大学外部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关键是处理好“三大关系”。

(1)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关键在于理顺和改革大学与政府的关系,重点是解决政府如何支持重点放政策如何支持下大学的依法自我管理。当然改革这种关系必须在我国的法律框架内进行,改革不是要求高校摆脱政府,也不是要大学超越政府,而是改变政府对大学的管理体制,突出体现在政府给高校多放权、尊重大学独特的个性品质,增强高校在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管理的独立性。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体现的宏观方面,靠法律约束和规范大学的办学行为,指导大学在我国的法律、法规约束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要突显依法自治。大学的依法自治是就是大学作为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独立主体,有权决定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招生规模、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和科研、学术事务的开发等内容。在理顺和改革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中,要想真正实现大学依法自治,第一,要政府转变职能,对大学实行减政放权。大学在政府的宏观掌控下,回归自身的定位——学术机构,担当起追求真知、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二,要加强和完善相应法规和章程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大学的管理职责和政府赋予大学的职责权限,从制度上真正保障大学自主权,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培育出我国大学的法理精神和公共关怀理念。

(2)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大学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源地,是创新人才诞生的摇篮,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建设者的基地。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社会为大学提供丰富的办学资源和资金资助;二是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文精神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社会为大学提供发展的动力,大学更需要深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时要充分吸纳社会元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使大学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统一起来。现代大学制度应将大学自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促使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处理好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大学在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致的,有着互相合作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这是我们的优势。在加强大学与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同时,加强大学间的合作是提高国家教育综合实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但是各大学作为不同的办学者,又有着自身的特殊利益,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大学之间利益的纷争,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对大学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类别上,提供服务的种类上、质量上,科技成果的等级上、转化的范围上等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需要有相应层次的大学分别来承担。社会多样化的要求,促使了大学的分化与分工。这种分化使各个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充当角色不同、担当的社会重任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由此所获得的特殊利益也不同。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大学之间的相互纷争与攀比成为必然,争资金、争项目,争师资、争生源,比规范、比求全,每所大学在学科门类上都是大而全、小而全,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在大学之间应建立相应的联系与协作,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体系和良性的竞争机制,促使各大学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并能够通过公平竞争向着自身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2.现代大学内部制度设计与改革,关键是做好“三个坚持”。

现代大学内部制度的框架结构是:“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

(1)坚持党委领导,突出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

党委是高校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在高校要突显党委管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用干部、保稳定、促发展的中心地位。坚持党委领导,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要用现代的、进步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教育全体教职员工,确保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必须坚守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三是要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制度设计等方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领导和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合理的内部结构体系;四是要领导对决策和管理过程的民主监督;五是要积极营建有利于知识创新、培养人才的求真创新的学术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六是要领导建立有利于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2)坚持校长管理,凸显校长行政中心的地位。

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指挥中心、管理中心和执行中心。校长管理是指校长在党委领导下发挥行政领导作用,是让校长充分行使《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在高校,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探索者、承载者、宣传者和贯彻者,是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决策者。校长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掌控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行政性权力,肩负着全面学校的教学、科学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坚持校长管理,就是在党委领导下,让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使校长在拟订学校发展规划、内部组织机构、经费预算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聘任与解聘教职员工,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3)坚持教授治学,维护学术的权威性。

教授治学是指秉承学术传统与标准,以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学术发展为主导的高校治理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术活动、学习风气、教学水平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支配力。教授治学是要学校用制度保证学术性权力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的是学术权力对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制衡,也是个性权力与共性权力的分立,是现代大学构建和谐管理机制的客观需要。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对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要在体制上为学术性权力参与决策和管理科学定位,并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助于内部决策机制的完善,也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符合国情,符合大学自身运行的基本规律,是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也是办好中国大学的重要途径。

[1] 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3).

[2] 周济.在教育部 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8-01-05.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N].人民日报,1998-08-29.

[4] 魏雷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公立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政府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