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足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

2013-08-15 00:55
关键词:同辈矫正青少年

陈 静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河南郑州 450011)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是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决定了这一时期是青少年问题的多发期。目前我国青少年失足和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一点小事同学之间“相互伤害”的案件以及“弑父杀母”的事情不时见诸报端,青少年中的“脱裤门”、“视频门”等各类事件不断地刺激人们的神经,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失足青少年及其特征

(一)失足青少年的概念

失足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举止不庄重。如《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二是指失脚,即因走路不小心而倾跌。三是比喻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失足也是一个网络名词,意指“失足少女”(妓女)[1]。所以失足青少年就是指轻微犯罪或犯罪情节与后果不严重、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了犯罪倾向的青少年。是以发展的角度对犯罪程度较轻的青少年的一种称呼,也是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爱护。

(二)失足青少年的特征

1.自控能力差

青少年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往往会表现出敏感和情绪化。失足青少年相比较于一般青少年而言,情绪更不稳定,消极情感体验更突出,易出现焦虑、紧张、易怒,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很难平复,强烈的不能自制的情绪反应很容易引发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过激行为。

2.人际关系不良

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通过人际交往,个体才能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者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但是人与人的交往能否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不仅取决于双方的道德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接触频率,而且也取决于双方的沟通方法和沟通技巧。失足青少年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沟通能力较差,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同辈的回应,容易产生挫败感,自暴自弃、刚愎自用等消极情绪常伴随左右,由此会带来行为上的偏差,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3.社会化过程失当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2](P83)。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扮演好社会角色的重要途径,是个人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关键所在。失足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失当,从而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甚至有时会违法犯罪。

二、失足青少年的成因分析

奥地利犯罪心理学家杜立奥曾经说过:人的社会性缺陷是人产生犯罪心理的根源,这种人的社会性缺陷的形成,并非由于其个人的缺点,而是不同环境和不同遭遇的产物,失足青少年的成因也是其内在心理特点和外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个体的心理特质

心理特质是个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青少年的心理特质包括人格心理系统、认知价值系统、意志自控系统、需要动机系统等。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将心理特质定义为“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行为和思想身心系统的组织动力”[3](P144)。他认为特质在接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为人的社会行为提供稳定一致的反应模式。从人格心理特质来看,一方面,失足青少年更加容易兴奋冲动,冒险敢为,求新求异;另一方面他们对事物缺乏判断能力,对客观现实缺乏批判分析精神,对责任缺乏担当意识,做事不计后果。他们一旦处于精神极度空虚、思想极度贫乏、无趣无知的精神状态时,就会产生失足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二)家庭环境的不良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会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是导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不良主要表现在:第一,缺少理解和情感温暖。当代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结构的变迁,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使原本温暖亲切的亲子关系变得遥远和无奈。亲情的缺失使青少年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第二,父母教养方式失当。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一方面表现为采用负向情感教育诸如惩罚、羞辱、过多批评干预等,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从而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表现为过度保护和溺爱,使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容易产生任性、自私和缺乏责任感。第三,父母教养方式分歧严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适当差异可以产生一种互补作用,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但如果这种差异超出了一定限度,走向两个无法相容的极端,子女不但无所适从,而且容易产生神经质行为,缺乏是非判断能力,难以获得心理和行为的统一,从而误入歧途。

(三)不良同辈群体的影响

进入青春期后,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逐渐增强,成为青少年成长中重要的人际环境和社会化环境。“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4]同辈群体是一个自由组合、自我选择和自我构架的小型社会,群体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往,它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往往被个人当做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同辈群体的行为发展特点和人际交往特征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同辈群体积极上进,与社会导向的价值观一致,就会对成员的社会化产生正向影响;相反,如果一个同辈群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要求相反,则会对其成员的社会化产生负向影响。”[5](P84)青少年阶段是个体成长发展的特殊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辨别能力、控制能力和抵抗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同辈的影响和引诱,如果趣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结成团伙,就有可能在某些条件下走向违法犯罪。

(四)学校教育的失当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与其他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全面、系统,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权威。目前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被划为“差生”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和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和辍学行为,过早失去学习机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能力和正常的身心发展。过早闲散于社会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沾染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第二,重智育轻德育。青少年时期是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定向、奠基作用,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主导和统帅作用。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三,教育方式不当。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尤其是缺乏对“差生”的关怀和帮助,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引导。对“差生”漠视、歧视,造成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受孤立,心理失衡,转向同类朋友或到社会上寻求安慰和寄托,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

(五)互联网中不良文化的影响

对于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青少年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内容。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黄色信息的刺激和诱惑容易导致青少年的性过错。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理解能力有限,各种黄色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性冲动有明显刺激和诱导作用。二是网络暴力。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暴力行为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是经由模仿、学习过程获得的一种后天行为。网络游戏中对暴力的宣扬是青少年暴力倾向习得的主要途径,未成年人犯罪受网络影响非常明显。“71%逃学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可见网络对不良未成年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上网费用还可能导致盗窃、抢劫等侵犯财产类犯罪的发生。”[6]

三、失足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

对于失足青少年问题的解决,不同学科提出了不同的干预和治疗方法,相比较于其他方法,社会工作在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失足与犯罪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一,社会工作对失足青少年的介入更人性化,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持守的是“尊重、接纳、平等、自决”等价值观。第二,社会工作对失足青少年的介入是治疗性和发展性并重的过程,它不仅单纯地注重治疗问题,更注重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第三,社会工作把社会系统的改变和个人的改变作为其介入焦点。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失足青少年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造成的,更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原因,或者是个人和环境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的结果。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扶工作,挽救、改造未成年罪犯,避免交叉感染和重新犯罪的有效手段。

(二)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1.个案服务

个案服务是以失足青少年个体和家庭为服务对象,其直接目标在于帮助失足青少年解决问题,并预防新问题的产生。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教育失足少年,而且对失足青少年的监护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失足青少年相比较于一般青少年而言,其心理更敏感、更偏执,专业关系的建立需要社会工作者更加耐心。其次要对个案进行分析和评估,从各方面分析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环境因素及其自身因素。第三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失足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时间短,主观恶意性少,易于接受教育、感化,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大。因此在具体服务过程中,一要注意个案开展的系统性,介入的层面包括外在生活环境和内在的心理状况。二要从优势视角出发,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意识。善于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在发动利用其所处的环境系统资源时,让失足青少年周围的人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潜能,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其自尊、自助的能力上。

2.社区矫正服务

社区矫正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的罪犯置于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工作[7](P128)。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社区矫正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非监禁行刑执行方式。社区矫正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在矫正过程中的作用,将心理矫正等专业化矫正方式引用到了社区矫正中,不仅符合青少年身心特征,有利于提高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改造质量,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率,而且还可以避免青少年和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断裂,实现失足少年与社会和家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

社区矫正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以优势视角对待失足青少年。首先是挖掘与评估失足青少年的优势和抗逆力。失足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因为自己的经历极容易被周围人歧视与排斥,容易使他们否定自己的能力与潜力,造成其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工作者应该真诚倾听其诉说,帮助澄清过去,接纳与尊重失足青少年,让其在讲述过程中重新体验或用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让其发现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提高对抗困难和逆境的能力。

其次是帮助失足青少年增能。增能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增强个人的能力,以减少或消除服务对象的无助感、无权感,其目的在于让服务对象有能力自己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工作进行个人层面的增能,注重发现他们的优势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改变错误的认知与非理性情绪,建构积极的自我认同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人际关系层面的增能,在交往互动中重塑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社区工作的方法来进行社会参与层面的增能,让失足青少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增强其社会参与意识,同时通过参与活动和服务改变社区居民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使失足青少年充分体验自我价值感,提升融入社会的能力。

3.倡导性的社会工作

倡导性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或作为他们的代表抵制或者增进一个有目的的行为、决策,来影响那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能够采取更加公平、公正的行为方式,以达到为服务对象争取权益的目的,并通过改进社会政策、社会规范、社会制度来保护和促进这些权益。青少年倡导性工作是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倡导工作,内容包括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在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监督和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推动青少年的社会参与,保护青少年权益等。青少年倡导性工作的重心和焦点不是青少年某种具体能力的发展,而是从整个社会系统的角度,从更深层次上解决青少年的发展问题[8](P150)。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环境的影响力更为突出,解决失足青少年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他们生活的环境,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空间,因此倡导性的社会工作对青少年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治本的工作方法。

目前,受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变迁、网络不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受到惩罚后如果得不到社会足够的后期关爱,很容易引起身心的不健康发展,从而引发更激烈的逆反心理,导致其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工作介入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干预、挽救失足青少年,让其重新回归主流社会的有效途径。

:

[1]“卖淫女”可称“失足妇女”吗[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50587.htm.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04,(5).

[5]周运青,等.新编社会学大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付红丽.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7]张昱.矫正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同辈矫正青少年
消失吧!同辈
青少年发明家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自我—同辈评估教学评价模式对提升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