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视角下英语小说翻译研究——以短篇小说《AmyFoster》汉译分析为例

2013-08-15 00:45:05何鹏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例句原文译文

何鹏程

随着现代英文小说翻译的盛行,交际翻译理论又极大地符合英文小说翻译的需要,于此,交际翻译在英文小说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Amy Foster》这篇以文化冲突为主题的短篇小说,主要通过一个事件、一组矛盾、一两个主要人物的描绘来展开故事,揭示主人公性格特点,使读者借一斑以窥全貌。因此其语言风格、语言基调必须大众化,如果过于专业化,就会失去广大读者。美国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爱伦坡(Edgar Allan Poe)认为,作家在创作一篇短篇小说时应构想使作品“产生一种单一的或唯一的效果”。这种效果实际上是作品在读者内心引起的一种情感,如忧虑、愤怒、悲伤、爱、怜悯、希望等等。因此,该小说注重的是内容和情感的传递,在对小说进行翻译时,要尽量贴近原文作者所描述的文学形象和在小说中创造的文学意境。基于此,对于短篇小说《Amy Foster》要以交际翻译为主,不能一味地强调原文的语言顺序和表述风格,使得语言晦涩难懂,而要根据表达需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和对表述逻辑进行调整,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该小说吸引更多的中国读者。

一、交际翻译理论简介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学家,彼得·纽马克是其中重要的翻译大家之一。他的翻译理论都来自其不断地翻译实践和潜心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纽马克1981年出版的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聚集了他多年的翻译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类别、原则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诸方面都从理论的高度作了系统阐述。其中纽马克着重提出了交际翻译法,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纽马克认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非文学性文本,如政治文献、法律文献、学术文献、技术资料、新闻报道等,适合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而文学性文本,如剧本、故事、散文、传记、小说等,则以交际翻译为宜。文学翻译旨在准确传递原文作者的所思所感,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原作者所描绘的文学形象和所创造的文学意境。交际翻译理论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通常认为翻译是让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能够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一种方式,更加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即接受者的理解与反应。在翻译时,力求达到 “译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等同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二、交际翻译法在翻译中的体现

法国翻译家傅雷说:“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绝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因此翻译实践必须在仔细揣摩原文、把握原文主调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再创作。《Amy Foster》整体风格悲凉压抑,不幸的男主人公扬科爱上了艾米·福斯特——唯一不害怕他、愿意同情他的人,而且这位“呆头呆脑”的艾米也接受了他,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如预期的那般幸福,大众舆论也使愚昧的艾米对他产生了既恐惧又厌恨的心理。因此,扬科自始至终都是个外乡人,受人排挤,始终生活在异族文化的排斥和冲突中,最终孤独地死去。因此,把握好原作对扬科的定位,用简练贴切的语言再现主人公恶劣的生存环境,让译语读者感受到他命运的悲惨,既保持原文悲凉压抑的风格,又基本传达了原文的神韵和意境。请看以下例句分析。

(1)He wondered what made them so hardhearted and their children so bold.译:他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如此铁石心肠,孩子们也这般粗鲁无礼。

(2)People expressed their commiseration for a woman married to that Jack-in-the-box.译:人们对嫁给那个“玩偶人”的女人表示同情。

(3)Smith isn't a hard man at all,but he hadroom in his brain only for that one idea of lunacy.译:史密斯并非铁石心肠,可他满脑子断定此人就是个疯子。

(4)With the sun hanging low on its western limit,the expanse of the grass-lands framed in the counter-scarps of the rising ground took on a gorgeous and somber aspect.译:夕阳西下,陡坡那头一片广袤的草地呈现出华丽却暗淡的一面。

上述四个例句中,笔者所翻译的“铁石心肠”、“玩偶人”、“满脑子”、“夕阳西下”都是很通俗易懂的词语,中国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其含义,因此,如果汉语刚好有与外国语言文化对等、又刚好能准确无误传达原文内容的词语,翻译时必然不能根据字面意义盲目追求语义对等。如果盲目追求语义对等,将“had room in his brain”翻译成“脑袋里有空间”、“Jack-in-thebox”翻译成“盒子里的杰克”、将“hardhearted”翻译成“硬硬的心”则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短篇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的翻译标准,应跳出传统译论局限于原文本的桎梏,将注意力更多转向译入语读者群体的思考。可见采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得到的译文流畅通顺、表达清晰,消除了原文所处的英文环境和汉语所处语言环境之间的差异。

(5)At this he got up slowly from amongst all sorts of rubbish,stiff,hungry,trembling,miserable,and doubtful.(形容词变动词)译:这时他从各种垃圾中缓缓站了起来,浑身僵硬,饥肠辘辘,脚还颤抖着,悲惨不已又充满疑惑。(形容词变动词)

(6)He is clean-shaved;his lips are thin and sensitive. 译:他把胡子刮得很干净,嘴唇很薄,看上去很敏感。(形容词变动词)

(7)Not a whisper,not a splash,not a stir of the shingle,not a footstep,not a sigh came up from the earth below.(名词变动词)译:听不到一丝声响,看不到一滴溅起的水花,没有小石子的嘎吱作响,也没有脚步声甚至连叹息声都没有。

英语和汉语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英语讲究词性。笔者在翻译该小说时发现英汉词性转换也有一定规律,比如英语比较喜欢用名词和形容词,而汉语则是动词用的多一些。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过于拘泥于原文的词性,完全按照原文词性来翻译,往往会造成译文生硬别扭,不够通顺。如上述例句中,分别将“trembling”、“doubtful”、“clean-shaved”、“sensitive”翻译成“颤抖的”、“怀疑的”、“刮得干净的”、“敏感的”,显得拖沓冗杂,翻译的痕迹很明显,也不足以刻画出男主人公身处异域绝境的悲惨境地。例(7)中,如果分别将“not a whisper”、“not a splash”直译过来,按照字面意思将其译成“没有声响”、“没有一滴水花”则语气平稳单调,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享受。而翻译成 “听不到一丝声响”、“看不到一滴溅起的水花”,文字隐藏的意蕴立刻显现出来。因此使用交际法翻译的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习惯,流畅自然。

(8)He certainly won't get any other girl to marry him.(正反译法)初译:他当然不能让任何一位姑娘嫁给他。改译:除了艾米,还有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

该句翻译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分析,身处异域环境下的扬科无时无刻不遭受当地人排挤与歧视,而且也只有天资驽钝的艾米才愿意嫁给他,因此笔者在翻译该句时大胆更改了主语,将原句中的主语“他”充当译句里宾语,将原文否定句形式翻译成肯定。如果单纯根据字面意思,将其译为“他当然不能让任何一位姑娘嫁给他”,则违背了原文的意思,遭受当地人排挤与歧视的扬科哪里有自己主动操纵婚姻、想娶谁就娶谁的权利。因此选择更换主语,选择从反面表达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主旨,避免造成歧义。

(9)He told met hat‘women were funny.’I had heard a lready of domestic differences.(增译法)初译:他告诉我说“女人们真可笑”,我已经听出来他们之间的内在分歧。改译:他告诉我说“女人们真的很可笑,可笑到让人难以理解”,言外之意我听出了他们夫妻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10)Women are funny.And she had objected to him praying aloud in the evening.初译:女人们真有意思。她反对他晚上大声做祷告。改译:女人们真有意思,令人难以接受。她反对他晚上大声做祷告。

对于两个“women were funny”的翻译,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以及结合原文主题,该小说的主题是文化冲突,小说主人公被极端仇视外来异质文化的本土人当成疯子,而对人们的敌视毫无反抗能力只剩下惊愕与绝望的扬科,也一直沉浸在对故乡的缅怀之中,而厌恶、歧视陌生文化。因此比较这两个例句,如果仅仅遵循字面意思,将其翻译成“女人们真有趣”,显然与后文不搭调,读者阅读时也会云里雾里。因此,笔者权衡利弊,对其进行了增译,如:“可笑到让人难以理解”、“言外之意”、“令人难以接受”。虽然只是象征性地强调一下男主人公的感情,但是与下文内容有了自然衔接,不会显得突兀,读者也立马能读出小说主题:即使再相爱的两个人,在那样的环境中也战胜不了文化冲突的枷锁,矛盾与战争终于爆发了。

(11)Her face he remembered as the only comprehensible face amongst all these faces that were as closed,as mysterious,and as mute as the faces of the dead who are possessed of a knowledge beyond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living.译:在他的记忆里,那是一张他唯一能够理解的脸,不像其他那些人如同死人一般的面孔,盲目排外、神秘莫测、沉默寡语,活人们简直难以理解他们的思想。

例句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长句,四个“as”足见修饰词之多,且从句里又包含从句,因此在翻译这些修饰词时应尽量生动化,同时也要保证语言连贯,尽量表达原作者的意图和目的。一开始笔者将“closed”、“mute”、“mysterious”翻译成“封闭的”、“沉默的”、“神秘的”,并放在了“face”前面,读起来冗杂生硬且失去了作者想要达到强调的效果。后来,将三个形容词翻译成了“盲目排外、神秘莫测、沉默寡语”,放在主句后面,以及将后面定语从句里面包含的小从句,也拆分成一句完整的句子,一目了然,也符合汉语读者的惯性思维。

三、结论

茅盾说:“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成功的译者总是尽力把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融为一体,但是交际翻译法并不是盲目强调读者的阅读感受,究竟是以原文为中心还是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需要把握个度。综上所述,鉴于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在做文学翻译时,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表达习惯进行相应地转换,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在准确完整地理解原文意义的前提下用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出来,这才是交际翻译法的精髓。

[1]Amy Foster,Joseph Conrad.Selected Short Stories[M].Higher E-ducation Press,1977

[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程洪珍.英汉语差异与英语长句的汉译[J].中国科技翻译(人文社科版),2003,16(4):21-22

[5]马玉婷.英汉互译技巧初探[J].读与写杂志,2009,6(2):139

猜你喜欢
例句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水利经济(2020年3期)2020-02-22 11:38:33
英声细语
让句子动起来
I Like Thinking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尝粪忧心
卖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