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人才 注重课程实践教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实践教学初探

2013-08-15 00:42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赏析应用型

宦书亮 李 俊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1]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表明由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是当前高等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实践教学作为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将每门课程融入到整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并使学生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上述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课程教学必须正视这一要求,不但要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当代学生的“内化”作用,还要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学生的“外现”,即应用能力的培养,自觉地承担起为当代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重点课程之一,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以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主,并以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为标准,同时注意到了作品的题材、风格、特色等许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有知识性、欣赏性和理解性。

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实际上就是通过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使学生深入领会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为建设当代新的文学理论,繁荣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我国的文学遗产极为丰富,批判和继承这笔遗产,并汲取其精华以繁荣中国特色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事业,是这门课程的首要任务。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掌握本民族文学的精华,进而达到以人文为主线,以审美和运用为重点,牢固基础,拓宽视野,强化素质,培养能力的教学要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种大跨度的作品组合式讲解、比较分析和系统导读。它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全面的文学艺术常识、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和增强人文素质和写作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理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然而这种培养更多的是通过老师“灌输”、“教化”的方式实现,教师偏重知识点的传授而轻视实践的作用,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讲代读”、“以讲代练”,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讨论,这门课程学生的实践机会极少。

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二是知识、技能、职业三者有机的结合。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任课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重新构建“古为今用”的观念,要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应突出赏析古代文学作品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以除了传统的赏析内容外,适当增加了一些“课堂辅导”“课外提示”,并根据教学进度把“专题讨论”、评论写作等糅合到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和探讨之中。要求学生在总体把握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提高分析文学现象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阅读和赏析对“学术写作”有起码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高年级撰写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提高写作水平。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教学实践

(一)注重细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堂实践教学中,老师对作品的精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作品的细致分析,不仅仅是传授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示范如何阅读、分析和理解具体的作品。重点讲解名家名作,培养学生的精品意识,训练学生分析和阅读作品的基本功。学生在对经典作品的反复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老师的分析方法,由此举一反三地阅读和分析其他作品,分析能力和阅读水平自然提高。通过精讲《诗经》、《论语》、《离骚》以及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作品、作家,教会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赏析,包括挖掘主题,归纳艺术特色,提炼创作经验等。

(二)推荐自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读作品。这既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又是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的部分[2]。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自读的篇目,既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喜欢的篇目,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推荐一些经典作品给学生阅读。当然,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老师最好是在自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自读要求,做好自学或提前预习;要强调学生习惯利用中文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解决古典文献中的疑难字词或“破典”,强化字、词、句、段、篇、题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自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在具体的自读过程中,建议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注意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做好读书笔记,遇到问题可以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

(三)名篇朗诵,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苏轼也说:“好书不厌百遍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在实践中应该特别注重诵读。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大量非常优美的诗词歌赋,有铿锵的音节,优美的韵律,在诵读中可以品阅音乐一般的美感。多读,可以熟练掌握大量的美好的语言,品味文化中的诗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古代经典诗、词、文、赋等优秀作品的朗读和背诵,久而久之,学生的气质会明显变化,语言能力会显著提高,表达会变得流畅自如。可以举办古典名篇朗诵会,唐诗宋词接力比赛等。

(四)专题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任课教师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某一专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如历代“和陶诗”系列、“和昭君诗”专题、历代“咏屈原”诗系列等,要求学生在专题讨论前不仅要读作品,还要阅读相关研究资料,对所讨论是话题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讨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文章新内涵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可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自由的探讨能够相互启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彼此间的协作精神。

(五)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实践教学不仅重视“读”,还需要重视写作训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经典名作是需要思考的,而写作实训就是由多读多背转向多思多用。写作训练既包括练习写作古代的诗词文赋,又包括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或评论写作。学习写作对联、填词和简单诗歌的写作,对古典文学会有更深的体会,对其中的美,可以更好地把握。而让学生评论经典作品,抓分析,抓综合,强化撰写文学评论的基础技能和技巧,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找到学习古代文学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各项写作技能。

[1]新华网.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2-04-06].ht tp://news.xinhuanet.com/pol itics/2006-10/18/co ntent_5218639.htm.

[2]阚文文,阴志科.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困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赏析应用型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