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霞
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忆录中提到:“我不仅是一个竭力想从导师那里多学点知识的学生,而且是一个实验家,对这一整套教学方法,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是其对声乐深厚的兴趣使其不断努力,为其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因此,在声乐的学习中,要想引起学生对此课程的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兴趣是人们对某项事物所产生的特殊认识倾向,唯有在持续较长的时间之内倾向于一定事物的稳定认识,才会使人的兴趣表现出来。人们对某件事物的兴趣离不开其对该件事物的需求,兴趣的初始源于需要,继而产生兴趣并发展兴趣。人们对某件事物产生了需求,就会对之表现出向往的心理,兴趣也就随之而生,并成为人们从事某项实际活动的特殊动机。兴趣无疑会对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行动的起始点。在声乐学习中,兴趣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兴趣对声乐学习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唱歌的兴趣直接转变为学习的动机,继而激发爱好唱歌者朝着既定的声乐学习目标不断前行。声乐学习者对歌唱的兴趣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学习内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且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性的思考。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声乐学习,就算是遇到困难,也不会畏难退缩,反而会激发其对困难的征服心理。
一旦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兴趣,也就说明其将声乐视为一个学习目标。目标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导向,为兴趣所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迷失自己的学习方向,此即为兴趣对声乐学习的定向作用。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因教师的示范演唱或者是同学的演唱而有所触动,继而朝着达到与教师同样水平的目标而努力,如此一来就造就了学生学习声乐的极大推动力。
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学习兴趣的稳定性;拓宽学习兴趣的广度;增加学习兴趣的效能;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使得大学生学习兴趣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外加对社会活动的关心,大学生逐渐将自身的兴趣与未来生活的发展联系起来,此种联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当前学习。学习一旦以兴趣为中心,无疑就会有巨大的学习动力产生,其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学习兴趣会更严肃、更具目的性。这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加强学习兴趣所带来的学习动力。
第一,促进理想教育与学习兴趣的有效结合。学生对声乐的兴趣有一部分是源自于志趣的时候,会促进其学习动力更加持久,学习效果也会不断提升。学生们历经艰辛考进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条件优越的工作是其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大学中的学习基本上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使大学阶段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生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的声乐教师更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与理想结合起来。
第二,加强声乐教学的创新。当前,能够引发大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新鲜感,其对新鲜感有着高度的敏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的兴趣一直持续下去。笔者认为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传统的声乐课堂上,大致沿用的是“教师弹,学生唱”的形式。然而,随着声乐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应主张推动多样化的声乐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辅助作用,如多媒体、摄像机、录影机等,当学生在课堂上演唱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配乐,然后将学生的声音录制下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听到自己演唱的效果。学生听到自己的录音就会发现自己所唱的跟自己在实际演唱中所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便激发了学生对自己声音的浓厚兴趣,此种兴趣将直接促使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发音,从而对声乐更加上心。与此同时,此类教学手段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其实际演唱效果与实际演唱能力相一致,以完善自己的“声音”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方面要增强语言的趣味性。由于声乐教学较之其他门类的教学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生活中被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及现象对学生进行启发,例如,通过“闻气味”、“狗喘气”来感受深呼吸;通过“冷笑”或“声音跟着气息流出来”来感受喉部的放松;通过“隔山喊人”来感受声音的高位置等等。另一方面要增强语言的时代性。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词语,如“给力”、“雷人”等具有鲜明时代性的词语,以便于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气氛,并更容易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来自美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先生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乐器,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开阔。在音乐课堂上,乐器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的脑、口、手都发挥作用,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因此而集中。为了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技能,就必须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触乐器的初始阶段兴趣是最浓的,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上要讲的重点放到这个时间段。在教学过程中乐器是很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也会随之减弱。所以,教师也不能完全靠乐器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竞争机制,通过小组比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促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够再度集中。在小组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演唱或演奏,继而充分满足其好胜心以及表现欲,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
总而言之,兴趣是激发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同时也能够激发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学生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学习,就必定会取得成功。由此看来,兴趣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兴趣所带来的力量,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理想教育与创新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周密.大学生声乐“学习兴趣”初探[J].大众文艺,2011(12).
[2]贺笑青.探析影响非音乐专业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的非智力因素[J].河南农业,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