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莹,李学智,罗华丽,杨 里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1331;2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重庆400021)
目前,中医针灸以其“简、便、效、廉、全”的特点,尤其是在预防、养生、保健中的特殊作用和广阔前景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和接受。针灸的国际交流和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掌握中医针灸专业英语的高级针灸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指示和针灸学科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在针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针灸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针灸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应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
针灸是中医学的一部分,中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对于初进校的新生而言,艰涩的古文用中文都难于理解,更何谈用英文来学习。根据教育部“开设双语教学不以降低教学水平为代价”的精神,结合中医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将针灸专业双语课程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讲授,即让学生在用中文学习了基本的专业课程后,再进行双语课程的学习。双语课程包含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解剖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学科。这些学科实施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建立了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各学科教师使用的英语专业术语、术语英文解释以及医学理论阐述、常用的翻译方法等,能大大增强学生对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用英语思考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课程的开设对象为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学生。该方向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公共英语,进入双语课程学习之前,英语水平已基本达到英语四、六级水平,具有较强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高年级的学生专业知识相对更丰富,对中医的认识也更深刻,对针灸双语的学习接受能力更好。这就为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技能,而且要熟练地运用双语进行思维与表达。所以,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针灸人才是针灸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首选。另外,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兼备针灸专业知识与较高英文水平,经过培养与锻炼,也是针灸专业双语教学的骨干。
近年来,我国中医针灸的对外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与之相关的教材资源也很多。仅以可供“针灸学”双语教学用的教材为例,就有沈雪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汉英双语教材《针灸学》、有石学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对外教育规划教材《针灸学》、有赵京生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中医文库《中国针灸》(英汉对照)等等。笔者认为,各版本教材都有所长,也各有局限,在使用时最好能扬长避短。在此基础上,也可组织有经验的双语教师,编写更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专用教材,能够将多种资源的知识有机地融于一本教材之中。
因教学课时有限,双语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和部分章节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循序渐进,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辅以一定的书面作业,以强化学生对专业课程名词术语英语表述的记忆和熟练应用的能力。课堂讲授时,教师应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专业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口述、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课程内容重点应放在中医针灸理论专业用语、理论原理的规范表达及灵活应用能力、针灸临床沟通用语的听说能力提高等方面。教师还应综合目前国内外针灸文献最新翻译手段及出现频率最高、应用最广的词汇,与针灸发展思路相结合,更高层次地提高学生在专业英语领域中的素质。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师应注意合理的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双语者在同一个会话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两种方言的语用现象。在课堂环境中,语码转换恰到应用,有利于教学信息的清楚传达、会话语篇的连续展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学生自尊心的呵护,可以提高教学成效。[1]但是,在双语课堂上,教师也不能滥用或误用语码转换,应当注意目的语优先,在课堂上多说英语以便创造英语环境,保证学生有最大量的目的语输入;适时适量使用母语,即有意识地少量使用母语,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果。[2]
考核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是否满足了基本学习需要,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程度。针灸专业双语课程考试应注重测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水平。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问答以及课后作业,主要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和运用英文口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期末考试占70%,全英文试卷,学生闭卷作答,以检验学生运用英文书面表达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灸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无外乎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
1.教学态度
双语教学是新生事物,双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而这些困难和压力来自多方面。在双语教学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学术上的难题,在解决这些难题过程中所耗费的精力,绝不亚于从事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中耗费的精力。但是,其受重视的程度,确有较大差别。在针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其课时量按数倍的系数计算,而针对中国学生的双语教学,其课时量则没有系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影响教学态度。
但是,解决困难和压力的动力,关键还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双语教师应当具有国际视野。双语教学是我国现阶段非常需要的教学形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感、责任心,将双语教学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只有这样的教学态度,才能孜孜不倦地去涉猎双语教学的知识理论和前沿动态,不断充实自己,才有足够的底蕴去备课、上课。只有这样的教学态度,才能心无旁骛地认真授课,也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2.教学水平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双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既不能放松专业技能,也要注重中医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把握中医英语的难点。
中医英语的难点主要在于翻译难。首先,因为中医是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所以在针灸双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古文的翻译。而正如《中医翻译导论》中所言,古文本身深奥难懂,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亦不免有诘屈聱牙之弊,更何况译成英语。其次,中医用语自身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着一词多义、数词同义、概念交叉等现象,[3]不同术语在不同情况下和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其含义可能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一定的英语词语只能表达一定的中医术语的某一部分,所以一个中医术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就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形式,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和偏差。例如,广州中医药大学欧明教授曾提出,根据不同的情况,“虚”在英语中可能有这样一些对应语:asthenia,deficiency,insufficiency,weakness,debility,hypofunction 等等。翻译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适当的词语来翻译,而不能一概而论。当指脏腑的“虚”时可用asthenia,如“脾虚”可译为asthenia of the spleen,如果译为deficiency of the spleen,则有可能被误认为脾脏有实质性的缺损,而不能准确地表达“脾虚”的概念。如果纯指功能的“虚”,也可以用hypofunction来表示,比如“脾虚水泛”一词,其原意是指因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水肿,所以同样是“脾虚”,这个“虚”字则应译为hypofunction of the spleen。当表示“体虚”这一概念时,可用 weakness或debility来表达。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中医翻译多样性的特点,力求翻译准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的变化,给翻译中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4]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此类偏差。比如,“失笑散”在《医方发挥》中解释为“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根据这一解释,这里的“失笑”实为“得笑”,若只根据字面意思,将“失笑散”译作Powder for Lost Smiles,其含义就南辕北辙了。
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语言中都没有与中医特有名词直接对应的用语,英语亦是如此。例如“阴阳”、“五行”、“命门”、“三焦”、“气”等中医概念在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应的说法。由于缺乏对应语,每一位译者在翻译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某一概念或用语作出自己的翻译,使得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也造成了教师授课难度增大。而目前看来,要保持中医特有概念在英语译语中特有的内涵,保持其中国文化特色,音译是较好的解决方法。
1.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个班上,学生的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对于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英语不好的同学往往会出现思想顾虑,担心因听不懂而影响对知识的掌握,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如何消除这部分学生的顾虑,争取他们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否则这部分学生的情绪不仅可能影响授课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决心,也会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影响双语教学的开展。其解决方法是:首先,授课教师不能轻视这个问题,而要高度重视。其次,要适当地向同学们讲解双语教学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同学意识到双语教学不是单纯教英语的课,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并运用英语学习中医知识的课程,而且还要向同学们用中文反复强调重点、难点,保证他们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第三,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相应地在听、说、读、写各方面作出不同的要求。第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小班教学,因材施教,收效更佳。
2.积极性不高
针灸专业的双语课程属于新开的限选课程,而且理论性很强。有的同学认为这些课程与临床没有太大的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注重授课形式多样化,除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还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如教师给出一个topic,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发言,得出结论。或者还可以排演话剧,比如在讲完“五脏六腑”这个章节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同学扮演一个脏或腑,要求说出这个脏或腑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进行全英文或中英双语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介绍一些针灸的英文网站,如 http://acupuncturetoday.com 、http://www.tcmdiscovery.com/等,推荐一些与中医相关的英文电影,如《刮痧》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增强教学效果。
3.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少、能力较弱
不可否认,在现有的条件下,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确实较少,而又因为疏于锻炼,其对外交流能力也较弱。针对这个问题,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外国留学生的临床英语带教翻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另外,组织学生建立英语角,邀请外教与留学生参加,并一周两次,将英语角活动搞下去。长此以往,学生交流的机会自然增多,听说能力自然提高,交流的能力也自然增强。
双语教学的实践证明,它不仅可以推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且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裨益。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加强自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改进研究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不过,针灸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在我校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医针灸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针灸专业国际交流人才。
[1]许菊,课堂环境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解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4 -127.
[2]张音,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177-179.
[3]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1.
[4]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训练[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