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舒 琳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为高校应届毕业生能够从容应对最难毕业季的就业问题,基于在第一线指导应届生就业工作的实践和经验,笔者梳理出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很多学生不是因为自己客观条件不好而不被招聘公司所看重;更不是因为学校提供的应聘机会不多,而是学生自身对就业流程不清楚、对就业形势不了解、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对应聘材料准备不足、对面试过程不能掌控、对签约政策不熟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整合学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家长、同学、学生本人六股力量助推高校应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高校学工系统优化就业策略和方法提供参考,为应届毕业生面临困境时提供一些借鉴,进而提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并提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技能。
毕业生就业流程犹如电器说明书,做事计划或者指南,是毕业生打算就业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最重要的就业信息之一。高校毕业生是否熟悉毕业生就业流程决定着毕业生能否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然而,毕业生并不重视就业流程,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没必要知道毕业生就业流程。找工作是缘分,有缘就可能与对眼的单位签约。”在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这种思想左右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态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就业流程能够指导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做到“有备无患”,充分准备就业推荐表、学习期间的成绩单、个人简历、荣誉证书、面试技巧、工作单位性质及相关待遇等,可以保障毕业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自己满意的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利于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形势主要受国家方针政策是否调整、就业岗位多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多少、地域性等因素影响。应届毕业生如果能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学校等途径获取准确的就业形势信息有利于应届毕业生自身准确定位,理性、客观地看待应聘单位的需求信息,提升学生的就业率。2013年官方统计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创历史之最,而2013年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网络上有份针对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年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5%[1],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3.9万人,只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72%,可见,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在谈及应届毕业生如何看待就业形势时,他们认为,“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还是靠实力”、“最后还是能签到工作”、“就业形势是个数据对我不具有参考价值”……应届毕业生对我国就业形势不了解,不能很好把握就业形势整体态势,不利于他们选择自洽的就业方向和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应聘过程中,自身定位准确能够做到知己,能够把握知己的优劣势,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准备应聘心态。而大部分学生英语四级或计算机等级考试没过而期望进入那些要求英语四、六级或计算机等级考试必须通过的招聘单位;一直持“下家单位更好”的观望心态;宁愿坐等设计院也不愿进好的施工单位……以上种种就业观念是因对自身定位不清楚造成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分析自身利弊,不能够详细思考哪家单位更适合自己,不能做好充分面对就业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准备,不能冷静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利于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应聘材料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流程中应聘工作中最重要的材料,是招聘单位短时间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生活态度、学习能力、未来规划的重要参考资料,反映着应届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决定着应届毕业生能否签到满意的单位。在招聘现场,出现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的场景。有的学生英语四级已通过但成绩单弄丢而没有准备相应的证明材料、有的学生简历上照片尺寸太大导致简历整体不美观、不协调、有的学生贴的照片是小时候的生活照,有的学生就业推荐表未盖章、甚至还有的学生竟然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填错……以上种种准备不足的情况,导致学生在投简历或应聘过程中手忙脚乱。招聘单位询问缺英语四级成绩单时,参加应聘的学生则用大量的时间去解释,导致错过最佳的应聘机会和就业单位。
面试是应届毕业生能否应聘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面试过程展示的是应届毕业生的形象、气质、举止言谈、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对应聘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面试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清晰,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姿,时而抓耳挠腮、时而左顾右盼,针对应聘谈及的话题不能有效掌控局势,被应聘单位拖入预先设置的陷阱,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同意和签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的判断依据[2]。签约条款是约束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按照三方就业协议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框架,保护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的合法权益,具有法律效应。作为90后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定位不明以至随波逐流、不熟悉三方协议条款及相关政策以至于形成“我签约,我高兴;我违约,我愿意”的态度。甚至有学生认为,我违约辅导员老师就应该提供新的三方就业协议;我用考研同学的三方就业协议再签一个单位;签约后我不直接去单位工作,档案和户口以后再说……应届毕业生对签约政策极熟悉,不能够真正理解签约的意义、重要性和性质。
应届毕业生不能清楚地把握就业流程,不能很好地了解就业形势,不能准确地进行自身定位,不能充分准备就业材料,不能有效掌控面试过程,不能准确理解签约政策,使其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境。笔者尝试整合学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家长、同学、学生本人六股力量助推应届毕业生就业,应对应届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应届毕业生被人们看作高校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能否被社会、单位所认可需要高校从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着手打造。就培养计划而言,是采用几年制、开始什么课程,哪一学期开始上哪些课程等,比如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专业化培训;就培养目标而言,是将应届毕业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专业性人才、复合型人才、还是拔尖型人才,比如是中小学教师、工程师、营销员、程序员等;就培养方式而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培养,比如全日制、脱产等。另外,高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要协调配合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数量、搭建就业平台、建设“就业指导”精品课程,形成高校多部门协作的助推机制,帮助应届毕业生就业。高校应该积极落实应届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促进应届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针对学生就业,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3]。因此,辅导员责无旁贷地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尝试以讲座形式普及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知识,以QQ、微博、人人网等web2.0工具[4]传递就业信息,并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专业、不同成绩、不同地域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有目的性、专业性指导。在就业现场,做好现场就业指导及推荐工作,旨在促进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
应届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工作系统教师的鼎力相助,而且还离不开专业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在就业方面,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信息源和强有力的助推器。因为专业课教师在该专业领域的人脉广、专业性强,专业形势认识清、掌握的就业信息准确,所以他们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源,能够为学生推荐“量身定做”的岗位,有利于应届毕业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方向,能够充分施展应届毕业生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
学生家长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坚强后盾。家长的观念、家长期望、家长心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教育背景对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就业地域、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就业能力、就业途径、就业单位等就业观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在调查家庭是否影响应届毕业生的签约意向中,数据显示,有58%的学生在签约时要与家长沟通,有28%的学生按照家长的意愿就业。可见,家长对应届毕业生签约影响较大。因此,辅导员需要从家长视角、家庭环境因素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疏导,转变家长就业观念,让家长树立学生高质量就业意识,发挥家长的积极影响,促进应届毕业生较好的就业。
同学是大学生在大学时代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大学生同学包括有经常一起上课的同班同学,经常在学院见面的同年级和同院同学,通过学校社团活动接触到的同校同学。大学生时代的同学关系是最纯洁的。学生经常与关系要好的同学一起吃、住、行,相互比较了解。遇到烦心事找同学,遇到困难找同学,有喜事与同学分享。而在找工作过程中,应届毕业生准备应聘材料、获取招聘单位需求信息、确定签约意向、规划职业生涯等事情都可以与同学倾诉、沟通,以获取同学对就业的看法,有助于自己辨别,最终,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学校提供了完备的就业助推体系、辅导员提供丰富的就业指导、专业课教师提供多样的就业途径、家长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同学分享对就业的看法,以上都是外部条件,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应届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熟悉就业流程、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清晰定位自身就业状况、充分准备就业材料、正确理解各级各类就业政策,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应届毕业生在就业中不仅要做好就业材料、就业心态、就业方向、就业途径、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准备,而且还要积极与学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家长、同学沟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身也要认真思考清楚“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外界条件允许我做什么?我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等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最终签到自己满意、自己愿意、自己适合的工作。
[1]遭遇“最难毕业季”青春无处安放?好工作不靠等[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c_124754552.htm.2013-05-24.
[2]姜尔岚,吴成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43.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content_7069653.htm,2013-08-01.
[4]王辉,张建欣,涂涛.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生使用Web2.0工具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