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菁
(广东药学院 人事处,广东 广州510006)
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第一需要。纵观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有较大改善,师资队伍总量大幅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高,学术带头人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就,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建设。
应用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应该具备将这些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行业职业操作技能,也更应该具备将这一技能应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反复交融中实现的,当然,这些能力也要达到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应用型”教师。
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教育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时间早,体系较为完备,我国提出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较晚(大约在本世纪初)。应用型人才和应用性人才的概念在我国还没有能够很好区分,需要进一步理清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以及与应用学术型高等教育和技能型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办学定位上显然不能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必须有区别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即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分类予以发展。“分类定位”的核心理念就是认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都是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该而且必须根据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要求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当前,高校定位应用型担心会自降身份,害怕社会不认可,对此信心不足。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每一类型大学都可以培养拔尖人才、一流人才;每一类型的高校都可以成为国内(省内)知名、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一流大学”的观念;树立应用型高校也可以培养一流人才,也可以成为一流大学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
美国教育家毕比说“教育的质量是教师质量的反映”。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离不开广大教师,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首先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比较缺乏实践能力。从学校到学校,学历高、理论水平高,但大多数缺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一线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精力明显不足,教改意识和水平仍有待提高。其结果是教师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生产生活脱节,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应试为主,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探究、合作精神。此外,学校对教师深入社会、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尚未出台切实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
为此,2011年我校申报并获教育厅批准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医药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改革”和“应用型医药本科院校产学研开放多元化办学改革”等三个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围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应用型医药本科院校这一改革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开放性办学推进产学研用对教学、科技发展推动为改革重点,带动学校全方位综合改革;通过改革,力求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配套的开放性办学模式和体系,以更好地突显学校办学的医药特色,形成发展新优势。
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一套适合教师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等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上实现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1]。学校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强制度保障,并在制定岗位设置考核方案时注重应用性实践的考核,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使教师能够在“应用型”的道路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以省级教改项目“医药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改革”为抓手,在学校六个学院开展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进,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实践经历等情况制定具体的实践培训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研究所、高校等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践锻炼,培养教师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动向,提高综合素质,增进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各二级学院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计划,报人事部门备案。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应用型师资梯队,将接收、调入、兼职、柔性聘用等引进方式结合起来。建立人才引进的导向机制,学校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向应用型人才倾斜,要求各二级教学部门凡进人指标3人以上的,要确保有1个指标用于聘用应用型教师。建立柔性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短期聘用、合作研究、学术顾问、客座教授等灵活方式吸引一批学科领军人物为学校发展服务,构建多元化人才队伍。
学校开展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期,在校内六个二级学院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文件,按照“全面培训,重点培养,学以致用,确保实效”的原则,按计划、分批次,引导教师往生产和社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同时,还配套出台了《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办法(试行)》文件,与时俱进,对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优化重组、改革建设,充分激发了基层学术组织领导者和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出台了《广东药学院教职工出国研修管理规定(试行)》(广药〔2011〕94号)和《广东药学院校级公派留学人员管理办法(2011年-2015年)》(广药〔2011〕95号)等制度文件。
在制定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学校启动“应用型师资培养工程”,选择相关的学科专业,规范和有序推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岗前培训、顶岗挂职、企业兼职、海外研修等工作。在岗位设置考核实施细则中,将教师在聘期内完成相关实践培训计划、参与企事业项目实践活动或主持试验或实训课程开发或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或实践活动等计入教学工作量。
学校借助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教师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师资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平台,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对口企业工作站培训、与企业重点项目工程合作等方式,定期组织教师轮训,重点掌握先进技能,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动向,提高应用型素质。实现校企人员双身份、课程建设双骨干,使高校教师和企业骨干一起结合工作流程开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和生产实践双向融合。推出教师“访企计划”及其配套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教师获取专业执业资格,构建学校与社会对口单位联系的长效机制。
(1)充分发挥“千百十”人才工程的引领示范作用;(2)进一步完善广东省科技厅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使教师特派员能在帮助企业同时,大大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3)以各种座谈、沙龙活动为平台搭建应用型师资交流、学习、合作基地;(4)继续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工程;(5)加快推进高端人才海外研究、进修计划。
学校各基层单位切实把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基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本单位师资培养计划,既要重视专业教师理论和职业能力培养,也要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积极引入社会、企业专业人士进入专业教育,建立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总之,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应举全校之力共同建设,才能取得实效,只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才能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1]李晓菁.系统科学视野下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