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伊凌,谢朝群
(1.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州 350007;2.福州大学 图书馆,福州 350108)
画皮画骨亦画心
——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吴伊凌1,2,谢朝群1
(1.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州 350007;2.福州大学 图书馆,福州 350108)
结合对众多译名实例的分析,阐述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应遵循的四大原则:忠实影片内容,协调中西文化,制造商业效应,体现艺术美感,并探讨各原则的顺序与层次,以期为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电影片名翻译领域做出有益的探索。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原则
近年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进入中国观众视野的欧美电影不断增加并广受青睐。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31.15亿元,其中进口影片达60.84亿元[1],几乎占据了中国电影总票房的半壁江山,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语影片。而一份关于我国电影消费现状的问卷报告也显示,受访者中喜爱欧美电影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53.86%[2]。英语电影能否第一时间吸引汉语受众,作为点睛之笔的影片译名乃是重中之重,因为电影属于影像艺术,无法如书籍、报纸陈列在案供人翻阅,必须依靠片名先声夺人。那么,翻译英语片名是否存在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呢?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贺莺[3]提出将功能对等理论与片名相结合,形成指导片名翻译的信息、文化、审美、商业四项标准;郑玉琪、王晓东[4]认为,除了遵循严复“信达雅”、傅雷“形似”“神似”说以及钱钟书的“化境”说外,还应有信息传递、美学欣赏和文化重构三大特定原则;王永胜[5]则界定了开门见山、音意结合、一见钟情、内容等价、文化体现、审美体现和票房效应七个原则;等等。但总体上关于片名翻译的研究未成规模,远不如书名、篇名及商品名等的翻译研究来得深入。在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将满十年之际,片名翻译市场仍是一片多译、良莠混杂的情况。本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从各大报、刊和网站收集的译名实例,力求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片名翻译原则,并探讨其优先顺序和层次,希望能给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如果说,好电影的标准是“票房与口碑齐飞,商业共艺术一色”的话,那么片名的翻译也应为实现这样的双重价值而服务,既绘皮骨,又画心魂,神形兼备,雅俗共赏。笔者认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应该遵循以下四大原则:忠实影片内容,协调中西文化,制造商业效应,体现艺术美感。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忠实是翻译的首要原则,一切翻译概莫能外。有些学者基于电影的商业特质和片名的广告功用,对“忠实”这一原则提出挑战,认为片名翻译不是文本翻译,而是广告翻译。诚然,片名翻译有别于一般文学翻译,未必纳入文本翻译的范畴,必须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有意识的改写。但抛开影片的内容和基调安个看似轰动的译名却是万万不可的。因此这里所说的忠实,是指忠实于影片本身,而不是拘泥于原片名。
忠实翻译首先要与原片内容主题相吻合,断章取义甚或离题万里乃是大忌。如美国电影American Beauty,目前流行的译名《美国丽人》并不准确。观众望文生义,以为是关于美国一个漂亮女人的故事,其实American Beauty是固定词组,意指美洲盛产的红蔷薇。影片刻画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危机和中年困境,深刻探讨了物质满足与精神愉悦这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四季常开、娇艳欲滴的红色蔷薇在片中反复出现,具有显著的象征意味,代表强烈的爱情,诠释主人公生命的冲动、欲望和困惑。因此该片翻译为《美国蔷薇》,或许更直接而准确。
忠实翻译还要与影片类型风格相统一。大部分影片是有特定受众的,老少咸宜、各行通吃的片子毕竟是少数。据陈乐一等学者的调查,有46.61%的中国观众是奔着故事题材去观影的[2]。在译名中体现类型,好比超市中将商品归类上架,以便不同喜好的观众各取所需,达到吸引目标观众的目的。如影片Mrs.Doubtfire中,离婚男人Doubtfire为挽回婚姻和家庭,乔装成胖女佣混进前妻家照顾三个孩子,全片轻松诙谐,笑料百出。片名没有直译男主角名字,而是译为《窈窕奶爸》或《肥妈先生》,既提示内容主题,又成功保留了原片名“Mrs.”(女士)的喜剧效果。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英语片名翻译同样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在目前的片名翻译实践中,直译、意译总是各执一词,归化、异化常常莫衷一是,其实标准只有一个,即能否被汉语受众理解以至欣赏。其中关键就在于:协调文化,求同存异。
基于英汉双语的明显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各成系统,翻译英语片名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立足于国人的期待视野、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使观众在尽可能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下轻松理解和领会影片内涵,即采用归化策略。影片《美人计》原片名Notorious为形容词,意指“声名狼藉”,讲的是原德国间谍的女儿利用父亲关系打入纳粹内部,又用婚姻成功窃取敌人情报为国效力的故事。译者运用国人熟知的“三十六计”之“美人计”为题,其中国文化内涵不言而喻[6]。再如前文提及的 American Beauty,直译《美国蔷薇》固然切题,不过若以国人熟知的玫瑰代替美国蔷薇,译为《美国心·玫瑰情》(台译),读来互文见义,更显汉文化色彩。
但当英语文化特征很强,汉文化中全然没有对等概念或形象时,就应适当保留英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利用由此产生的疏离感和新鲜感,给予观众原汁原味、洋腔洋调的别样体验,即采用异化策略。如影片The Seven Year Itch讲的是一个结婚七年的出版商遭遇婚姻危机,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回归家庭的故事。该片直译为《七年之痒》,被大众广泛接受。该词也由最初形容婚姻瓶颈,扩展为描述事情在发展到第七年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片名异化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增强了汉语的时代感。其他异化的范例还有God Father——《教父》,Gladiator——《角斗士》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和港台地区虽同属大中华版图,但由于历史原因,三者在文化上各有特点。如Space Jam,香港译为《太空也入樽》,“入樽”在粤语里指“打篮球”,但内地观众对此并不了解,因此译成《空中大灌篮》,才比较符合内地观众口味。相对于港译的灵活多变,大陆的译法比较规矩,台湾则文艺性、世俗味两级分化。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论如何,应当尊重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只要不背离影片的内涵和实质,能够让当地观众心领神会,就不必党同伐异,求全责备。
诞生于西方的电影,一开始就具有商品的属性。电影的生产动力,乃是为了实现制作者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电影片名的商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译名应特别注重商业效应,力求独树一帜,引人注目,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最终实现电影票房的飘红。
一要考虑受众认知。如美国片Amadeus,直译的话是“阿马迪斯”,它取自音乐家莫扎特的全名Wolfgang Amadeus Mozart,在拉丁文中意指“上帝的赐予”,在这部描写莫扎特生平的影片中可谓一语双关,意蕴十足,西方观众了然于心;但若直译,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国观众肯定不知所云,故择其姓改译《莫扎特》,方便国人接受[7]。再如根据名著改编的同名电影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常升起》),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采用原著题名就很好,可是港台曾将之分别译作《妾似朝阳又照君》和《爱比恋更冷》,似乎不扯到男女情爱就不罢休,译名没能青出于蓝,反而使观众对影片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也流失了一大批喜爱原著的潜在观众。
二要善于制造悬念。在美国火爆一时,莱昂纳多主演的警匪片Catch Me If You Can在大陆译成《我知道你是谁》,遭遇票房惨败;妮可·基德曼担纲的The Cold Mountain译为《冷山》,票房“冷”如其名,可惜了这部上佳的美国南北内战爱情片。究其原因,就是过于呆板直译,忽略商业因素,导致译名毫无悬念,乏善可陈。相反,惊险片The Rock的大陆译名《勇闯夺命岛》,港译《石破天惊》,台译《绝地任务》都可算是形象生动,悬念十足。再如Volcano译为《地火危城》,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the Net译为《网络惊魂》,Earthquake译为《惊魂夺命》同样夺人眼球,引人入胜。
三要力求不落窠臼。目前翻译市场上“傍大名”之风很盛,“追缉令”系列就有《宇宙追缉令》(The One《救世主》)、《第六感追缉令》(Basic Instinct《本能》)、《火线追缉令》(Seven《七宗罪》)等;施瓦辛格、史泰龙和黛米·摩尔统统进了“魔鬼”阵营:《魔鬼大帝》、《魔鬼专家》和《魔鬼女大兵》;还有无数的《××总动员》、《××未了情》。如此趋同翻译,缺乏个性,观众怎么会不审美疲劳?更遑论实现商业利益了。还是认认真真从原片出发,构思一个非同凡响的译名吧。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曾把电影称为继音乐、建筑、绘画等艺术之后的“第七艺术”。无独有偶,当代翻译大师奈达(Nida)也认为翻译“是一种技能”,“但归根结底,完全令人满意的翻译始终是一种艺术”[8]。那么,为影片“画龙点睛”的译名,自然也要追求艺术美感,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许渊冲先生曾把诗歌翻译标准归纳为“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这同样可适用于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一)意美为先,以感心:灵活运用成语、典故、传说、古诗词等,营造一种意境或氛围,如电影Sommersby和Rebecca均以人名为题,译成《似是故人来》、《蝴蝶梦》后,更为切中主题且意境深远。(二)音美次之,以感耳:运用节奏、抑扬等手法,使片名读起来优美动听,唇齿留香,如Mission Impossible译为《碟中谍》,首尾叠音,乐感强烈,Speed译为《生死时速》,平仄有致,音韵和谐,尤以“s”音贯穿四字,好似狂飙过耳,扣人心弦。(三)形美再次,以感目:仿造汉语的三字经、四字格、五言绝、七律诗,力求构型的美妙平衡,如A Walk in the Cloud不译为《在云中走》而译为《云中漫步》,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不译为《谁来吃晚餐》而译为《谁来赴宴君且猜》[9]。
说到“三美”兼具的片名佳译,不得不提《魂断蓝桥》这部电影,历来有关片名佳译的评选总要提到它。原题名Waterloo Bridge指的是“滑铁卢桥”,当年拿破仑正是兵败于此,它在西方人眼里是失意的象征。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在这里相识、相爱、分手、重逢,直至天人永隔,英片以桥为名也并非不妥。但直译桥名,中国观众只会当成是一部历史传记片,难以激起更强的观看欲望。《魂断蓝桥》译名的横空出世,多少年来为人赞叹!在这个译名中,“魂断”是“死”之雅称,“蓝桥”出自《太平广记》裴航之爱情故事,戏曲亦有恋人蓝桥相会的桥段。更妙的是,“蓝”字的情感联想相当丰富,在英语中代表着“忧伤”(blue)。“魂断蓝桥”四字,典雅伤感、意境幽深,与电影主题水乳交融,几乎成为英文电影译名中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再如电影Lolita,描写了一个中年男子与其14岁养女洛丽塔的一段不伦恋情,台湾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源于苏东坡取笑其80岁老友纳18岁小妾的诗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4]雪白梨花喻指白发老翁,鲜红海棠喻指娇艳少妻。意涉冶艳,表面却很雅致。比喻、象征、典故、古诗,一个都不少,七字平仄相间,音韵流畅,养眼、顺耳,更入心,再美不过如此了。
上述四项原则彼此关联,但不是并列的,而是有顺序有层次的。
忠于影片内容是必要前提。如果脱离了原片的内容和风格,天马行空却离题万里,那么译名起得再美轮美奂,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足取也。片名汉译的依据应该是也只能是电影本身,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摆脱原片名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束缚。
协调中西文化是基本手段。在吃透英语影片的精神实质后,紧接着就该考虑采用顺应中华文化的归化策略,还是保留英美文化的异化策略,以准确传达影片的内涵与氛围,方便汉语受众理解和欣赏。
制造商业效应是直接目的。现在的电影市场,一个没有商业价值的片名是缺乏号召力与说服力的。翻译片名时要放下架子,始终把观众的感受放在心头,以如何最大限度吸引观众作为最直接的目标,这绝不是什么“媚俗”的表现。只是不可无限迎合当代受众的猎奇心态,那样也是矫枉过正的。
体现艺术美感是终极追求。缺乏艺术性的译名,即便一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也无法口口相传,流韵百年。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的英片佳译,无一不是在艺术上达到相当水准的作品,求神似,讲韵味,倡留白,入化境,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忠实影片与协调文化属于第一层次,是对英片译名的基本要求,一般译名能实现这两点就算完成基本任务。商业性与艺术性属于第二层次,并且商业目的应先于艺术追求。艺术原则作为最高准则,最难实现。无论如何,能够译出一个雅俗共赏、文情并茂的片名,是值得译者“一名之立,旬月踯躅”的。
一个优秀的译名能提升电影的整体品质,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望,实现商业与艺术的双赢。在世界及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更突显其重要性,这无疑是一项高度概括、极具挑战的工作。画皮画骨虽不易,画心画魂亦可能。为此,译者要熟谙中英双语,参透影片内核,更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和精准的商业眼光,通过各种策略与技巧,打造出兼具充分理解力与创造力的译名,为日益加深的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1] 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 311 472万元[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2-01/17/content_2046733.htm,2012-01-17.
[2] 陈乐一,路宁涛,等.我国电影消费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6):50 -59.
[3] 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1):56-60.
[4] 郑玉琪,王晓东.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J].中国翻译,2006(2):66-68.
[5] 王永胜.英文电影作品片名翻译原则[J].渤海大学学报,2011(6):125-128.
[6] 杨清宇.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J].电影评介,2009(1):67-68.
[7] 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4):41-43.
[8] 黄焰结,曹军.翻译: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升华[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13.
[9] 李宏亮.“三美”翻译原则与英语影视片名翻译[J].电影评介,2008(15):62-64.
On the principles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WU Yi- ling,et al.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This paper,through analysis of movie title examples,puts forward four basic principles,namely,essence faithfulness,cultural coordination,commercial appeal and aesthetic value,as well as their sequence and level,with an aim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building of translation criteria concerning movie titles.
English movies;movie title;translation principles
H059
A
1009-8976(2013)01-0092-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29
2012-07-09
吴伊凌(1982—),女(汉),福建泉州,硕士,助理馆员主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