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 媛 杨晓瑞
山西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以法制、民生、服务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栏目《都市110》自2005年1月17日正式开播以来,以其权威的报道、广泛的题材、独特的视角,越来越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收视率节节攀升。随后推出的《小郭跑腿》更是在山西老百姓中耳熟能详,“8300110,帮您寻找失落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一宣传语让山西很多的青年老少们为之感动,为之期盼。而《都市110》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首先是因为其在栏目特色上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对于财经、时政、体育类的新闻而言,民生新闻的外延是比较宽泛的。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小到普通老百姓所关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食品安全,甚至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等市井百态都能成为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民生新闻以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的理念来关注社会生活,向广大受众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日常生活的资讯,体贴入微,细致周到。很多民生节目还开通了“短信交流平台”、读者来信等版块来沟通与观众的联系,以其平民化的色彩和平民意识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受众感到亲切温暖。《资讯110》是《都市110》栏目中的一个版块,这个版块把当天发生的或是近几天发生的新闻在110秒中作简要的说明。其中包括太原客运站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推出的临客、省城太原为广大大学生举办的招聘会,还有一些旅游出行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汇总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疑是雪中送炭。这种贴近老百姓的服务意识正是《都市110》栏目的一大特色。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这样一种媒介学:“媒介即讯息。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其带来的社会变革。”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8页。因此,对于一档成功的民生节目而言,真正对受众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节目本身所传递的内容,而是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都市110》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地域认同价值。不同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的群体相聚到太原这样一座多元化的城市,渴望得到城市的身份认同,逃避日常生活的琐碎烦恼,新闻便自然而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这种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电视民生新闻在发挥舆论监督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因为客观公正地报道反映事实,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深刻揭露批评是电视民生新闻的职责所在。当然媒体不应局限于报道事实,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媒体应做好两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一方面能深入百姓中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又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使民生新闻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人。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暖气问题成为很多老百姓关心的重要问题。《都市110》在冬天就加大了此类新闻的报道。一方面深入老百姓家中了解暖气不热问题已经持续了多长时间?他们都是靠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度过漫长黑夜的?另一方面则去找寻问题的根源,去供暖公司、小区物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真正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使老百姓在寒冷的冬季不必在家里还要忍受刺骨的寒风和零下的温度,暖了老百姓的屋,更暖了老百姓的心。
“山西的民生新闻从小处着眼应该展现的是山西的文化生态和山西人的风土人情,从大处着眼应该展现的是山西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②李琦:《论山西民生新闻发展走向》,《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3—8页。《都市110》作为一档出色的山西民生新闻栏目,它所具有的栏目特色,所存在的问题在山西整个民生新闻的栏目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为此,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真正重视山西本土化的人文特色,注重建立民生新闻品牌经营模式。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从内容上,不仅关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要扩大视野,关注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息息相关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倾注人文关怀,增强深度厚度。从形式上,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发挥电视优势,做好节目整体的策划和包装。我们相信凭借山西电视人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创新意识,山西民生新闻栏目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