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服务“三农”——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办好对农节目

2013-08-15 00:54:54罗春燕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农业

□ 罗春燕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迫切想要了解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信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历来是广播电视宣传机构的重要任务。如何发挥现代传媒优势,保持农业较快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新闻传媒的重要责任。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不断深化节目创新,办出节目特色,扩大节目影响?如何真正把节目办成农民欢迎的好节目?

笔者认为,优秀的对农节目一定要脚踏“实地”,能够关注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农民的利益为中心,对农民倾注真情实感,从农村的发展、农民的需求以及农民的审美习惯出发,深入到农村,靠近农民,让农民说话,做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是我们达到对农宣传的关键。

一、 立足本土、找准节目定位

江苏省启东市广播电视台在2010年开播了一档全新的对农直播节目《金色大地》,该节目是启东市广播发展史上首个专业对农宣传直播节目。节目以“报道农村最新动态、点评农村热点难点、解答农民困惑疑虑、记录农民百味生活”为宣传定位。通过近四年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也深受百姓喜爱。

首先,关注新亮点、捕捉新题材。在我国当代工业化的进程中,如今农村人群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在家里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很多村出现了“空巢”村,收听收看的群众大量萎缩,针对这一现状,节目组对目标受众进行重新定位。农技信息只能是农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要重点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记录人,表现现实生活中农民的欢乐与哀愁。因此节目不局限于种养殖业为主的“小农业”范畴,而树立了“大农业”的概念。对于农村这片土地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即使是小事情,但只要与中央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大背景紧密相连,不论生产生活或是农民的精神追求,都可以是对农节目的题材。比如,8月,启东市各村都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各种纳凉晚会、群众文化活动,每年节目组会同文化局推出农村群众文艺展示系列,很多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节目引起了群众的共鸣,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关注新变化,反映新观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中出现的新成就新变化、新理念新蓝图、新政策新举措、新农民新风尚已和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对农节目不相适应。这就需要县级广电媒体的决策者和采编播人员经常深入农民中间,了解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广播电视节目,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充分开发和挖掘农村的新闻源。《金色大地》节目在掌握本地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每年都对节目进行及时调整或改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为农民提供服务。设置的子栏目,既涵盖方针政策、种养技术、致富服务等信息,也有科普知识、生活服务、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内容,不论大事小事,全是农民所关心的,因而很受听众欢迎。

二、 注重时效、突出节目实用

首先,报道的内容准确及时。对农节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为过了农时,再好的技术和信息对农民来说也无用。所以本土化的农业“四季歌”要唱好,结合当地“三农”实际,按农时合理采编节目更重要。《金色大地》通过和涉农部门合作,紧紧抓住当前农业生产中百姓最关心的农事、农情来编排节目,一是增强了节目时效性,二是增强了节目实用性。对于农业气象百姓最为关心的环节,更是实时更新、滚动播出。

其次,报道内容要有用。有用可以表现为节目内容有借鉴作用:能够帮助农民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同时能为农民所用,或者可以丰富和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实践证明,那些与农民的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对他们不懂的问题能够释疑解惑,又能结合农时播出的节目,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就是最好的节目。《金色大地》经常结合重大节会和时令,适时推出相关节目。如,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后就邀请市农机局领导上线,还有新农保政策方面的宣传、农村水利建设、农村公路、癌症的早疹早治节目等。

前不久,启东市公示了全市种粮大户的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的名单,记者在下乡采访时听到有些百姓对于补贴名单的真实性存在疑虑。记者又深入几个镇,采访了村民,村支书及镇农业服务中心,发现老百姓的反响很大是立即联系市农委和财政局农业科了解相关政策情况,发现就此问题财政局农业科接到了500多通百姓电话。搜集到相关情况后,以多年做新闻记者的敏感,认为这是一次抓住受众、宣传国家农业方针、稳定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绝佳机会,于是及时邀请财政局和农委领导解读了这一惠及农民的好政策。节目播出后效果很不错,财政局农业科电话少了,百姓对中间的操作环节存在的误解消除了,事后的回访也比较顺利。

三、 抓住地方特色,做到节目平实

县级广播电视台,无论是在资金、人才、物力、技术装备上都不可能与中央、省市级台相比,对农节目也不可能像大台那样选题严格、节目风格鲜明,唯一的优势就是地处农村最前沿,在地域、心理上与农民更接近、更熟悉。它的地位决定了对农节目必须在具体细微上做文章,突出地方特色。

首先,贴近实际。就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身边的致富典型总能够引起农民朋友的极大兴趣,也比外地的经验更有说服力。例如,对农节目除了要以科技引导、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外,还应该多多介绍身边的致富能人,拓展报道面,也更切合农民的实际需要,从而取得较好的播出效果。

其次,贴近生活。对农节目的定位决定了我们的主现场是农村,绝大部分工作是上宅头、跑田头、走村头。作为对农宣传服务窗口,节目就应该坚持植根农村,找准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时刻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随时捕捉到受众最关心的民生内容。把有本地特色的致富典型、致富经验介绍给农民朋友,把适宜本地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作有效的传授推广。

最后,贴近群众。客观地说,对农节目的对象性较强,养猪的农民对养鸡可能没什么兴趣,养鸡的农民可能对大棚蔬菜没什么兴趣,这就需要我们的记者多下乡,跑田头去搜集新闻源,闭门造车只会把节目越做越死。同时也要提高节目的信息量,增加服务面,在保证重点的同时兼顾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四、加强策划包装、精心设计板块

尽管对农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程度、欣赏水平等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其对广播电视的鉴赏水平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质量不高的、没有美感的、与他们无关痛痒的、没有可视可听性的节目,再也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所以,要想使对农节目真正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必须加强策划,注重包装,提高可视可听性。从《金色大地》的栏目版块设置来看,《农家百事通》、《农事指南》、《致富有方》都是针对农业信息、生产和实用科技推广等之类。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色大地》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更广阔的视野。去年改版时,增设了《村风乡韵》、《田园交响》、《农家试验室》等小版块,反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政治文化气息。在《科普直通车》栏目里还经常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帮助的小常识。比如,夏季到了,请供电公司的人讲讲安全用电常识等。开辟的《新农村服务热线》对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五、主持通俗易懂,真正贴近百姓

农民是最朴实的群体,随着他们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自尊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希望主持人能放下架子,对他们平等相待。因此,对农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平实、朴素的气质,把自己定位成农民,而不是农民家里的客人。亲临现场报道乡村的变化,多与农民朋友直接对话,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加强节目的现场感、真实感,使节目充满浓郁的乡土味。在节目的编排和主持风格上,要摈弃过去那种你说我听的灌输方式、说教方式,与农民建立平等交流、倾心交谈的和谐关系。同时,记者、编辑以及主持人必须要懂得必要的农业知识,才能把一些政策性信息或是科技讲座由呆板、艰涩变得通俗、浅白,使节目内容既能反映农民的情感、所思所想,又能体现媒体对农民的知冷知暖,这才能做出农民朋友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节目。

《金色大地》节目在创办之初就把主持人定位在一个与农民受众平等、能够产生感情交融的位置上,主持人只有深入农村、靠近农民,以农村为背景,以田间地头为现场,尽可能增加节目的现场感,才能拉进节目与农民观众的心理距离,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当然,主持人还要创新话语体系,注意避免使用农民难以听懂的书面语和专业词,用通俗、简练的语言,让农民听众真正听得清,听得懂。

总之,地方广播电视台要办出自己对农节目的特色,必须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农民群众,真正站在农民的角度不断创新节目,丰富对农节目内容,拉近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了解农民所急、所想、所需,深入农村实际,办对农民有用的节目,办农民喜欢看、喜欢听的节目。

[1]陈明明,曾光.对农节目的创新之道[J].青年记者,2013(1).

[2]严宏伟,殷好好.电视对农节目的困境[J].南方电视学刊,2006(6).

[3]刘继红.县级电台如何办好对农专题节目[J].青年记者,2011(6).

[4]陈云涛.农民怎样看电视[M].海南出版社,2007.

[5]范晓良.媒体的责任[M].江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