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3-08-15 00:52李若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李若琳

当前,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78亿,占总人口的13.28%,65岁以上的比例为8.87%,预测至203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还将翻一番,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1]。调查结果显示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护理照料服务。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养老形势,家庭养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国家还不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覆盖面较窄,养老保险水平低,养老事业存在诸多问题。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遗留的空缺还不能完全由社会养老来弥补,所以寻求和发展新型的养老方式来弥补家庭养老留下的空缺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任务[2]。应该采取怎样的养老体系是解决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目前,不少城市的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一些地方的社区居家养老主要依靠社会募集、社区公共资金、街道办补助,导致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出现资金困难。地方政府缺乏资金,对养老服务的补贴不够,不少地方的人均补贴标准较低,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缺乏规模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阻碍了城市养老工作的发展。很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繁重,使得服务队伍很难得到扩大。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中,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不成规模、服务不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也因为种种困难,不能有效地为当地的老年人服务,使得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阻力很大,影响了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般来说,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精神、生活护理、家政方面的服务。但是,当前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注重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缺乏对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服务。

一、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

1.政府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多样化的养老发展模式

养老服务是政府推进当地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之一。老年群体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投入,一般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0%~20%,并建立养老体系的财政预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增加投入,以保证社区养老模式的平稳运行[3]。如宁波对城区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每人补贴165元/月,而上海市则对不同条件的老人有50~250元不等的补贴标准。政府还要扩大对养老事业的宣传,鼓励社会广泛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具体来说,可以向社会募集资金,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养老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利用慈善机构组织向社会募集资金以扶持养老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应该努力完善公益事业,运用各种有利条件,发展老年慈善事业。

另外,政府还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对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实行产业经营,以此平衡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为了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居家服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

2.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

要使养老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城市居家老人服务,就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可以从城市失业下岗人员中招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人员的再就业。为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必须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养老服务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对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让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并要考核通过,持证上岗。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不同,可以实行不同的等级资格证书制度:第一,培养专业服务队伍,发给其高等教育机构资格证书;第二,在大中专职业院校培养专职养老服务人员,持中级资格证书上岗;第三,对社区养老机构培训人员发给初级资格证书,社区志愿者必须经过相关机构的培训才能上岗[4]。建立不同的等级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社区机构的职业资历,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社区养老服务的队伍中。

3.丰富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应该以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为重点,为老人开展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完善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护理工作,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采取更加丰富的居家养老服务措施。与此同时,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养老工作的重要性,认真遵守工作制度,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社区养老需要注意的问题

1.社区养老事业需先考虑高龄和病残老人

高龄和病残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社区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包括照顾老年人生活、陪伴老年人、看护老年人。服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根据老年人的自理情况而定。对于“三无”老年人,社区和政府共同负担财政,如果老年人家庭生活困难,在收费上要有一定的优惠。另外,要考虑到老年应急服务,这也是社区养老服务中的重要项目[5]。具体来说,就是在老年人家中安装呼叫机,使他们获得各种服务和救助;还可以在社区中设立全天候的值班热线电话,随时解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也可以安装其他报警响应系统,方便老年人获得及时的帮助。与此同时,要适时上门探望高龄老人。这类老人因为行动不便或者疾病,一般都在家中生活,很少和外界接触。社区要组织服务人员定期去探望高龄老人和病残老人。这样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2.合理分配社区养老服务资源

社区养老的最终目标是为社区中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使老人安心养老。社区体系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居委会社区为主的区—街道—居委会。一般来说,居委会社区提供的是具体而且成本较小的服务项目。居委会辖区操作着大多数的养老服务,包括对老年人的生活帮助、家务帮助、出行帮助、情感帮助、社区服务中心的帮助活动五个方面[6]。

对于社区养老配套设施和大型项目的管理应该由街道和区来操作。由于规模较小的居委会无法全面做好养老项目,而区和街道在各方面都比居委会有优势,因此,社区养老项目的建立要上下一起配合,有效利用资源。区或者街道要统一领导各个小区居委会,在区里或者街道中开办较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为其辖区中的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帮助,还可以开办单个辖区没有能力或者不必提供的服务,比如社区应急系统管理、服务队伍的专业培训等,区和街道统一对其进行管理。总而言之,区—街道—居委会三者之间要科学地利用关系和资源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三、结语

我国的社会养老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要加强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养老形势的养老体系。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正是符合当前养老形势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家庭养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养老事业的发展,但是真正的社会化养老又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必须做好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它具备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服务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要。我们应该积极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社区养老服务也是落实社会和谐发展精神的需要,是满足我国基本养老需求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4):67-70

[2]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98-101.

[3]孙唐水.社区式居家养老问题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7-51.

[4]曾昱.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J].西北人口,2008(3):38-41.

[5]万永彪,魏海安,张丽霞.城市社区养老体系构建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47-49.

[6]韩立娜,陈晓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8):20-21.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