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3)
应用语言学学术界将英语课程区分为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普通英语)课程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特殊用途英语)课程。ESP 课程又被细分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术英语)课程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职业英语)课程。我国高职院校按照专业设置的行业英语课程属于典型的EOP 课程,也有不少学者将此类课程称为“高职院校的ESP 课程”[1]。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EOP 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国内相关课程的教学却不容乐观。有调查发现,大专院校的学生对目前的ESP 英语课程不满意[1]。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已经意识到,“目前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有出入”,在ESP 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设计、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希望获得理论的指导和科研的支持[2]。这些都表明,我国的ESP 包括EOP 课程教学和研究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能够应用于我国高职EOP 教学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教学法、研究方法可以说不尽其数,西方丰富的理论和科研成果值得被介绍、被学习、被利用于我国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特点,对课程需求进行分析,构建EOP 课程需求分析框架,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
在对ESP 课程的研究中,需求分析被视为课程设计的基石,它确定了一门课程应该教什么、如何教。EOP 课程更是为了满足特定的行业或者职业的用语而进行的专门训练[3]。课程有明确的就业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EOP 课程无论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还是课程教材编写都必须从课程的需求分析开始,并围绕需求展开。
1)需求分析的内容。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对于需求分析有不同的见解。英语语言教学专家Tom Hutchinson 和兰卡斯特大学的Alan Waters 提出要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包括对课程的客观目标需求和学习者的主观需要进行分析[4];英国雷丁大学多年从事语言教育研究的Pauline C.Robinson 则认为需求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情景分析和现状分析,而分析结果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所以课程需求分析应该重复进行[5];英国另外两位语言学及ESP 理论专家Dudley-Evens 和St.John 将情景分析和现状分析细化为目标情景分析、学习情景分析、现状分析[3];近年的研究中,有学者强调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在对于学习者主观需要的分析上,包括了解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对语言使用目标场景的认识、他们人生的目标和对课程的期望[6]。
2)需求分析的执行标准。对于需求分析的执行标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ESP 教研专家Richard West 提出,好的需求分析应该对课程设计者、学习者和课程发起者都要透明,做好良好沟通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需求分析应在课程中重复进行,来检验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考虑到目标需求和学习者目前的差距;需求分析应结合实际语言的真实使用场景,相关分析也应该能帮助教师设定课程内容的优先次序[7]。
综上所述,需求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调查课程目标情景的需求及学习者本身的客观现状和主观需求来决定EOP 课程的内容和相关教学。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应结合课程的特点,注意“透明”、“重复”等原则以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1)课程职业目标明确。普通高等院校的ESP课程包括学术发展方向(EAP)和职业发展方向(EOP),而高职院校EOP 课程目标非常明确,即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的金融英语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普通英语课程和中文专业课程后,针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金融行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2)课程目标定位为企业一线岗位。与普通高等院校拟培养未来“行业精英”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8]。深职院金融专业的大多毕业生成为了银行、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人员,他们所需要的职业英语的内容、技能与“行业精英”的标准不同。
3)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虽然随着社会对英语能力的愈加重视,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会有所提高,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仍比较薄弱。2010年深职院金融专业参加EOP 课程学习的学生中,14%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84%的学生通过二级英语考试,2%的学生没有通过英语二级考试。
相对普通高校的ESP 课程,高职院校的EOP课程有着以上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EOP 课程需求与普通院校的ESP 课程是有较大差别的,值得单独研究。
目标情景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在目标情景下对于英语使用的必要要求。必要要求即学习者若要胜任目标情景下的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内容[4]。高职院校的EOP 课程针对特定行业及未来岗位(群)设定,因此需要分别对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目标情景需求内容。
1)行业目标情景需求。EOP 课程针对某一特定的行业,但同一行业的不同领域对职业英语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深职院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方向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这些领域涉外活动的内容不同,对于就业者职业英语的要求也不同。EOP 课程首先要了解行业不同领域使用英语的现状,如哪些领域使用多,哪些领域少,甚至暂时不需要使用,需要使用职业英语的岗位包括哪些等。这一部分的需求分析将帮助教师确定课程的行业侧重点,按照需求现状分配教学课时。
2)岗位需求分析。具体分析岗位工作是目标情景分析的重点,包括岗位工作需要使用职业英语的主要任务内容、主要使用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目前在职人员职业英语交流中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等。这一部分的数据将为EOP 课程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1)公开文献资料。主要包括行业的政策性文件、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分析这些资料可以了解目前行业涉外活动范围的相关信息,比如金融行业中,银行、证券、保险业中哪些产品和服务是可以提供给外籍人士的,相关的政策是什么。
2)人员调查。这是目标情景分析主要的数据来源,调查对象主要是行业在职人员及服务对象。首先对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在职人员根据其实际工作情况提供的数据最为直接、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数据采集时要区分“初就职的毕业生”数据和“有经验的在职人员”的数据。“初就职的毕业生”反映的职业英语交流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应成为课程教学中语言训练重点的主要参考;而“有经验的在职人员”提供的数据应重点参考有关交流内容、主要使用交流技巧等内容。另外,岗位部门负责人的数据需要单列,主要体现企业对于就职人员的职业英语的期望和要求,这一部分的数据也会为EOP 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提供重要参考。其次是对服务对象的调查。金融英语服务对象是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外籍人士。通过调查外籍人士对金融机构英语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的评价,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对目标情景需求的分析。
1)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进行,辅以访谈。在职人员主要通过集中发放书面问卷获得数据;外籍客户较分散,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在问卷积累量化数据的基础上,辅以访谈形式,通过面对面地交流和及时地跟踪询问,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提高数据的质量。
2)数据分析。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按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区别处理,客观性的数据如岗位种类、主要任务内容等按照项目进行数据分类和统计;主观性的数据需要反复研读,结合访谈内容加以定性,最后进行数据汇总分析。
3)数据收集和分析要重复进行。职业英语的目标情景需求一定会随着相关行业、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发展不断变化,所以这一需求分析过程必须定期重复以提高数据的实效性。
现状需求分析主要针对课程的学习者,了解他们在学习课程时的状况,包括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也有学者提出要了解学生对于将来使用英语目的的意识、他们的目标以及对于课程的期望[6]。基于以上观点,EOP 课程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可细化为学生对课程的主观以及客观需求分析,包括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倾向的英语学习方法、对于EOP 课程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目的、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期望。
1)学习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业、课程考试试卷、考试成绩等,从中可以获得学生课程学习中和课程学习后的状况。
2)人员调查。主要针对课程学习者进行。例如,金融英语课程目前主要针对金融专业的在校生开设,因此,学习者的需求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对高职金融专业在校学生的调查。另外,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师也能根据以前的课程教学经验,补充课程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方面的信息。
1)数据采集采用书面匿名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对于有关其学习方面的问题较为敏感,大多不愿意公开讨论,采取匿名式问卷调查有利于增加样本数量和数据的真实性。对于英语基础较好或者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采取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更为细节的数据。
2)数据分析。学生现状分析数据也分为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与目标情景需求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类似,客观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分类和统计汇总,主观数据例如态度、看法等要结合面谈记录处理。
3)需求分析重复进行。根据West 的“重复”原则[7],学生的现状需求分析也应该重复进行。这种“重复”可以从两种方式体现:第一种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的重复调查,针对同一批学生做课程前、课程中调查以及课程结束后的评价;第二种是在不同教学年度的重复调查。社会在变,学生的需求状况也在变,只有随时了解当前学生的状况才能提供“量身订制”的课程,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学习为中心”。
通过以上两大方面需求数据的收集、调查和分析,EOP 课程实践者可以了解学习者目前的起点:学习基础、特点、对课程的期望;同时设定课程的终点:行业及岗位工作对职业英语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课程设计或课程教材的编写,能够较准确填补现实和目标的差距,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此框架只是对于EOP 课程需求分析的初步构想,在实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该框架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便为教学同行以及教材编订者提供参考,也为我国高职EOP 教育者们提供研究的思路。
[1]郭建晶.从职业需求角度论高校ESP 教学设计和需求[J].外语电化教学,2012(144):61-68.
[2]《中国ESP 研究》创刊暨首次编委会议发言精选[Z].中国ESP 研究,2010(1):7-11.
[3]Dudley-Evans,T.& St.John,M.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7-124.
[4]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54-60.
[5]Robinson,P.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14-16.
[6]Belcher,D.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Teaching to perceived needs and imagined futures in worlds of work,study and everyday life[J].TESOL Quarterly,2006(40):133-156.
[7]West,R.Needs Analysis:State of the Art[A]//Howard,R.&Brown,G.Teacher Education for LSP[C].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7:68-79.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