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行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设想

2013-08-15 00:50赵佩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案例院校高职

陆 斌 赵佩华

(1.常州科教城 江苏常州 213164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推行以案例、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在完成各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开发或设计代表自己专业水平的代表作,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含金量[1]。

1 高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应试教育仍占主流。近些年来,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但就其内涵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仍然大量沿用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等。高职院校的学习压力虽然相对较轻,但仍然要是面对各种考试,一是学校各项课程考试、毕业考试等,是拿到毕业证所必需的;二是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全国或各省在一些领域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三是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考试,如职业资格证书、企业认证等。特别是各种必修课以外的各种等级考试和资格证书考试,更是成为高职学生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根源,一是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外在驱动力(压力),二是学校为了在校际寻求一定的竞争标尺,三是企事业用人单位往往采用证书作为聘用人员的初步筛选工具,四是学生为了提高就业砝码的主动追求,以期在就业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由此,应试教育仍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主流,考试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

但是实际上,考试成绩与实际能力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由于教育对于社会实践的滞后性,对一些新技术、新行业往往没有相应的证书体系或标准予以配套,这使得对学生的技术能力的评价成了问题。不少高职院校学生错误地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证为将来就业打基础,他们往往关心的只是那些与考试有关的书本知识,忽视综合能力提高、知识的拓展以及意志、情感、协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以证书为本的高职院校应试教育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责任和义务感,以致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书本知识的增长,而忽视了自身软实力的培养。

2)存在狭隘专才教育的弊端。通才教育与专业纵深。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传统狭隘的专才教育受到学界的深刻反思和广泛批评。相应地,通才教育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得以逐步确立起来。大多数合并后的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或转轨,并进行淡化专业意识、拓宽专业口径等改革,走有利于通才教育的路子。但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传统专才教育的弊端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特征而被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狭隘专才教育的弊端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比普通高等教育还要严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解决通才教育与专业纵深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由于科技信息爆炸式增长,科技潮流变化多端,专业知识深无止境,学校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每门课程方向上都教深教透。由于兴趣、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达到一定深度;并且如果该专业技术发生方向性变化,所学的这些知识往往就会变成无用的知识,计算机专业教育中DOS 应用就是明显例证。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但它在我国目前毕竟也是一种学历教育,不能办成只为促成学生当前就业而进行的针对某种特定岗位工作的单纯职业培训。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只要做好“领进门”的工作,给予学生适当的理论基础教育、必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必要的操作技能的教学就可以了,关键是要给学生的专业“修行”创造必备的条件,留足发展的空间。

3)举办技能大赛存在负面因素。为解决应试教育所产生的问题,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尝试,举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就是手段之一。高职院校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技能大赛,目的在于融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好就业定位和拓宽就业空间,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技能大赛在推进教育模式改革、加强院校间的交流、提供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提高院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就业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举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因素。一是资金投入巨大,组织赛项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各院校在组织师生长时间训练方面以及参赛时衣食住行方面的花销往往投入不菲;二是伴随着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展开,也相应催生了“大赛经济”,如比赛设备的选型引起教学设备供应商的激烈竞争,少数院校对评委进行公关等不和谐音符也相继出现;三是不少院校为了名次对少数参赛选手集中进行专项强化训练,会占用大量的教育资源,大赛只能是少数学生受益,而绝大多数学生却与大赛无关,大赛得奖与否并不能完全代表学校的办学水平。

2 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高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高职院校大力推行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要围绕相关专业的代表作、案例、经历为核心而开展,从学生入校开始,培养高职学生树立在校期间要做本专业“牛人”的信念,使其在3年的有限时间内,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完成一定的项目任务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以抢占就业制高点。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是有利于鼓励广大学生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框,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发展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二是有利于学生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将若干门课程学精学透,系统化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必要的跨专业相关知识并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美国有“车库文化”,惠普、微软、戴尔、谷歌等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都是诞生在车库里。如果我国高职院校能够给广大师生以足够的空间,创造合适的条件,也会产生出巨大的能量与成就。四是有利于学生的应聘就业[2]。当学生在应聘时拿的不是一般的简历,而是活生生的实践案例时,在面试时就会具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和用人单位讨论相关的技术问题;而用人单位也不用拘泥于考察学生的证书,而是能看到学生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五是有利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实行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在项目需求的驱动下必然要突破课堂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对教师的学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需要寻求突破,在若干门课程方向上就具有了超越教师所教内容的可能性;而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也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学生的创新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老师教师更能受到学生的拥戴。

2)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功能,将实训基地提升为师生创新基地。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近些年非常重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并集中资金进行了大量投入,在各地高职院校建立了大量的实训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实训教学的问题。为适应实行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的功能应进一步拓展,使之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功能。譬如,可以让教师在实训基地进行一些科研或企业科技服务工作,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完成毕业设计和创意制作,创造“车库”条件,让师生多出成果。为此,实训基地硬件上应进一步完善,使设备具有一定的系统化,软件上需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保证既能够为师生创新研发创造条件,又能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3)尽早开展专业定位与职业规划教育。目前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学生到了二年级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是比较茫然,没有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作用、地位、专业前景等,而是随大流,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这种状况下,让学生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充分了解本专业应主要掌握的技术、开设的主要课程等,尽早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定位;同时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信念,尽快让学生确立在校期间要达到的目标并找到突破点。对于学校开设的几十门课程可让学生有所侧重,一般课程允许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即可,而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的重点课程,不但要学好还应继续钻深、钻透,甚至还要有所突破,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特长。

4)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多种途径解决经费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是要根据所在地区产业发展的规模、现状和规划来设置专业,为地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3];二是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包括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安全规范等,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为进入企业做好准备;三是在教学生熟悉相关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以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加速新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提供智力保障。在解决相关经费问题上,对于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学校,应当采取各种办法进行鼓励,如可以举办创新大赛,也可以采取项目申报制进行资助。但更应该采用多种渠道解决,谁投入谁得益。同样,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自发性投入,或者多人组合(兴趣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还可以找到企业赞助完成,甚至可以为中小企业服务做项目获取一定的投入。

5)积极开展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对于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专业,可以因地制宜实行以代表作、案例、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不同做法。但其主要内容就是发动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应用中,做出尽可能高水准的代表作、案例、项目等;也可将传统的毕业设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并留下相应的作品或资料,以作为学生就业时强有力的砝码。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施。一是可以让学生在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以教师的案例为模板,同步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或作品设计;二是在一学期中将几门课程综合起来,在教师引导或辅导下,由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开发或作品设计;三是结合毕业设计过程来加以实施,提前给学生布置要求,让学生尽早考虑,并制订实施计划,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当然,适合用代表作来体现高职教育质量和学生水平的专业比较多,如大部分工科专业以及设计应用类专业等,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创造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代表作。比如,数控专业可以让学生做出常规难以完成而内行能看出门道的典型加工零件作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再附有教师签字的评价和证明。财务会计类专业可以在实习经历上做文章,在企业财务岗位做过哪些事情,解决过什么问题,并留下相关照片、报告等书面资料。汽车维修专业可能不适合用代表作来体现出学生的水平,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建议采用教学做练考模式。有了相关代表作,高职学生在就业时不但可以提高就业的含金量,同时还是对学校声誉和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正面宣传。

3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含金量和院校办学水平,必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不断提高学生实践经验与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并通过教学成果展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声誉与办学实力[4]。

[1]洪莹,吴健豪.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证研究及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1(2):39-44.

[2]梁九妹,张建国,徐粤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5-126.

[3]肖云忠.以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1(5):161-164.

[4]李旭光,刘平,陆宏标.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8):84-86.

猜你喜欢
案例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