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化政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2013-08-15 00:43:09
财政监督 2013年18期
关键词:法国政府遗产文化遗产

●王 璇

一、极具历史底蕴的法国文化政策

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然而,由于美国在全球文化中的强势地位,法国在国际竞争中影响力日益下降。作为老牌文化大国,法国政府力求保持法国文化的魅力,极度重视文化保护,具体表现在大力保护文化遗产、普及文化、鼓励文化创新和积极向世界推广法国文化等方面。 在处理文化事务方面,法国力求在国际舞台上继续保持其文化强国的地位。2013年5月13日,时值欧盟与美国进行欧美自由贸易谈判,欧盟十四国的文化部长在法国文化部长的倡议及引领下共同签名致信欧盟当值主席,明确表达了欧盟应维护其“文化例外”立场来应对强势的美国视听产业,即“把视听领域排除在自由贸易谈判之外……不仅仅限制在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范围,还应扩展到数学世界领域……这事关欧洲的整体利益。”在随后5月20日戛纳电影节举办期间,法国文化部在电影节会议宫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来自欧洲和美国各领域的与会者围绕 “加强文化例外,对于明日欧洲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世界目光又一次因为法国而聚焦民族文化保护问题。

“文化例外”最初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法国时任总统密特朗提出,其内涵为“文化产品例外”。主要目的是应对美国好莱坞电影对本国电影业的巨大冲击,保护法国电影的传统优势。1994年,法国与加拿大在1994年的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将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排除在“自由贸易”之外。

法国的文化政策极具历史底蕴,其治理模式为典型的国家主导型,由政府监管、市场运行,使大众更容易享受到文化活动,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一)法国具有悠久和稳定的公共文化政策

自旧王朝制度以来,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文化保护政策,对国家文化的强烈归属感自从那个时候就诞生了。历代政府首脑重视文化事务的传统由古至今。如弗朗索瓦一世曾立法确立法语的合法地位;十七世纪的路易十三保护法语的合法性与纯洁性;路易十四他在位期间不断兴建宫殿,如闻名于世的凡尔赛宫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建筑及雕塑水平,并通过大力资助艺术家,对文学及艺术创造大力资助,其在位期间不仅为法国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也成功领导了当时的欧洲思潮,从此使法国确立了世界文化大国的地位。1958年自法国文化部创建之后,时任文化部长马尔罗推行了以文化民主化为核心的文化政策,之后继任的总统及文化部长也很好地延续了他的思想理念。密特朗总统在任期间亦十分重视文化事务,不仅在文化领域方面增加投资,还资助众多公共文化活动,他非常尊重文化遗产及艺术创作,承认漫画、爵士乐及摇滚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希拉克总统在位期间将文化花费预算上调,占到国家预算1%以上。萨科齐总统在位期间立志重振法国文化,巩固法国文化强国的地位。他强调文化与政治的价值新观念,建立符合时代的人民思想潮流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重建爱国主义和公民责任感,发展民族文化,通过更新民族思想,提高文化素质及扩展文化事务来发展国家经济,他在任期间,文化部的预算上升了3.2%,达到每年110亿欧元,而2005年仅为3亿8千500万美元。

(二)法国政府具有重视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优秀传统

法国尤其重视保护本国艺术资源,采取多项措施,如限制美国文化产品、补贴本国文化产品等来发展本国文化及对外传播。法国政府把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业列为本国重要工业部门,除增加政府拨款资助及政府贷款外,还设立了文化工业信贷制度,鼓励银行及财政机构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另外法国政府还对一些国家文化机构、团体每年发放固定补贴,同时文化部设有专项预算如“资助剧作家”等津贴,保证及促进这些文化机构不断进行艺术创作。法国政府对电影电视实行配额制,对外商投资文化产业进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法国文化在本土的主体地位。法国文化机构的资金均由政府财政直接拨款,法国政府对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给予高额补贴,资助各类文化活动,扶持新闻、文学、艺术、电影、电视、音乐等行业,如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公司均可获得政府的资助。法国非常重视政府资助各层次文化部门,这些资助包括政府经济资助、地方以及欧盟的资助,还有私人或企业赞助。外部资金有两种渠道,一是由政府特惠税收制度,二是通过一些基金,如作者版权基金,资助导演基金、资助电影视听艺术基金及国家图书基金。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以鼓励文化的发展。在法国,地方政府均参与文化的建设,这也是法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法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分析

法国长期以来重视对法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采取种种措施让其全体公民平等地参与文化活动及享受法国文化成果的福利。法国历史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故而政府在文化遗产的持有量上占据极大优势,也便于管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和先进的经验:

(一)完善的国家政策及规范的法律制度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力保障

在世界范围内,从时间上看,法国最早制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从数量上看,法国是世界上颁布国家文化遗产法最多的国家之一。

法国文化遗产法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792年法国《共和国二年法令》的问世。在这部法令中,明文规定法国领土内的任何一类艺术均应受到政府的保护。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宪法 《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于1840年诞生在法国,开启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之旅。之后1887年颁布《纪念物保护法》并组建古建筑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选定及保护文化遗产。进入二十世纪,法国文化遗产扩大到自然景观领域。世界上首部《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于1906年在法国颁布,政府对除建筑物之外的自然景观也进行法律保护。此外,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所遵循的法律规则就是1962年颁布的 《马尔罗法》以及在此法规基础上制订的1973年《城市规划法》。1840年之后的短短一百多年内,法国政府就颁布了一百多个法令,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各个领域的法律保护。这些法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多次修改,但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然而,法国制定的文化遗产法主要针对有形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而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这也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管理力度大,地方及各级组织参与性强

法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国家文化部建筑纪念物遗产科,用于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组成人员既有行政管理人员,也有专业科研人员。此外,文化部还设有历史纪念物基金会,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金会于1914年创建,其宗旨就是保护法国文化遗产,尤其是保护建筑遗产。基金会募集的资金用途主要为维修历史建筑物;出版与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书籍、论文集、摄影集;举办各种历史纪念物展览,让法国公众了解本土文化。除政府部门自身努力外,法国政府还十分重视与民间的各种协会进行合作,共同致力于保护本国文化遗产。法国政府发挥民间协会组织的好处,除了可以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外,还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因为分散在法国各地的民间协会组织拥有筹款的功能,有些协会本身就是基金会,它们善于联络地方企业为保护法国文化遗产进行捐助或赞助,其方式及种类日趋多样。很多法国企业也乐于在这方面慷慨出资。在基金管理方面实行独特的民主管理体制,协会拥有资金的管理及审批权,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政府机关如财政部、内务部、文化部以及民间团体及企业家等多方代表组成,以确保基金的正确用途。法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民间组织的作用,还与协会签订协作合约,给予协会参与遗产政策的权利,并把地方某些遗产的管理权下放给民间组织,让它们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真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为突出协会及民间组织在参与文化遗产抢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法国政府还在2001年专门把国家遗产日的主题定为“遗产与协会”。在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致力最大的民间组织还有文化艺术遗产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曾在法国制定1962-1965年经济社会开发计划之际,向法国政府提交了对法国传统文化遗产实施总目普查的提案。1965年法国政府终于实施了这个提案。如今在法国,保护遗产成为社会与公众的共识。目前法国拥有1.8万多个由文物爱好者及专家学者组成的地方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在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法国政府通过多种举措,让公民有各种机会了解及参与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958年法国第五共和国成立文化部之后,历届政府均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公民有机会接触和感受本国历史文化遗产。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家,1984年开始每年的九月份第3个周末为“文化遗产日”,可以免费开放本国历史古迹、博物馆,向公众揭开其神秘面纱,同时还举办各种新颖的主题活动及展览或演出,展现法国各地区的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1991年起该活动已扩展到整个欧洲,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遗产日活动的成功组织为人们提供了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化遗产的途径。近几十年来,法国政府致力于增加向公众免费开放文化遗产景点的数量,改善景点的参观条件,使景点参观更加有趣和舒适。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法国文化部工作的重头戏,其预算占到该部预算的近1/3。当今法国新一届奥朗德总统政府的文化部部长费利佩蒂也将文化遗产作为其文化政策的优先领域。2012年的文化遗产日是费利佩蒂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她赶赴法国东北部的梅兹市,在圣艾蒂安教堂修复工地启动了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她向大家介绍了其任内的文化遗产政策方向,表示拟出台这一领域的新法规。她希望通过法规,将文化遗产放到文化现代化的中心位置,使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和凝聚社会的创新力量。对于那些惧怕排队的观众来说,有了互联网的帮助,不出家门也能参加文化遗产日,体验遗产的魅力。爱丽舍宫网站开设了虚拟参观栏目,只要挪动鼠标,就能进入总统府的“台前幕后”,参观各个大厅,了解各个厅的历史;在卢浮宫的网站上,也提供了多种虚拟参观路径,各类珍宝和辉煌文明尽收眼底;两天的遗产日结束后,观众照样可以登录网站,参观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全景。

(四)法国文化遗产大普查及可持续的遗产保护

法国曾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化遗产大普查。这次普查不但重新确认了一批数目庞大、前所未知的文化遗产,使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家底一清二楚,而且通过普查,对每件文物都进行了详细的、明确的、标准化的记录,方便了人们对这类文化遗产的查询及本土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文化遗产的总目普查,也进一步增进了国民的文物意识,使他们的文物价值观发生了很大改变。保护遗产已经成为法国社会与公众的共识,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法国保护文化遗产,一方面深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并与城市交通、生态保护、社会经济、特色文化等方面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另一方面,不断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建与再利用,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经济紧密结合,实现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启示

虽然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世界战争、区域战争,以及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冲击,法兰西文化却以它的独具魅力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法国人,并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前文对法国文化政策及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经过几代人的完善,建立了一套缜密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法国政府推行始终如一的文化保护及发展政策,颁布文化保护法令,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管理中,法国政府管理力度大,通过对国家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登记,对遗产进行科学管理,并充分发挥地方协会和组织的参与能动性,善于运用合作机制。此外法国政府通过多种举措,让公民有各种机会亲近、了解及参与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保护文化遗产成为法国社会与公众的共识。法国在文化保护方面的立法、管理策略对我国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已迈入世界大国行列。作为同样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文化大国,我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充分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一是在立法方面,应逐渐建立成熟的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利用《国有资产保护法》来构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体系。在我国,必须进一步强调文化遗产属于国家所有,将文化遗产排除在国有资产管理之外的做法,将可能会引发管理者和群众对于国有资产的错误认识,产生轻视甚至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公园、古迹、民族文化、风俗、传统列为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保护法》的框架内加以保护,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政府在制订文化政策中应充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使中国公众能够充分认识并享受到本国的丰富文化遗产成果。三是中央政府牵头,给予地方政府建设及打造地区特色文化的职责,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及协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民间组织培养及建立中国社会与公众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四是采取积极措施向世界展现我国的文化特色,如我国近年来加强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及文化节等。随着入世时间越来越长,中国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随之而来的有机遇,更多的是挑战。中国既要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又要通过不断的改善,大力发展文化经济产业,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法国政府遗产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千万遗产
法国政府称劳尔·卡斯特罗将于2016年2月访巴黎
人民周刊(2016年1期)2016-01-09 14:40:04
遗产之谜
遗产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15
文化遗产保护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