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寒
朱寒/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助教(浙江金华321017)。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大幅增加,加上学生个性化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的显著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要推进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必须以内涵建设为核心,通过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抉择。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为一体的“第三课堂”,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认真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精神[1],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建立健全制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大学生思想认识不高,在学生工作一线上的辅导员资源匮乏,加之学生数量多,常存在着一人管多幢公寓楼的情况,势必存在着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及时、针对性减弱等情况。由此,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新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寓是学生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2],学生是公寓区内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公寓的文明建设和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融入公寓日常工作中,实现“人、物”统管。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差异很大,这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要从组织上进行设计,成立一支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队伍,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管理的综合领导机制,指导学生公寓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加强公寓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形成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具体做法是:
1.选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者。建立一个以辅导员为核心,以学生干部骨干为主导、以寝室学生为辅助的网络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楼幢各寝室选拔一名负责本寝室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者和两名楼幢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负责人。楼幢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负责人通过召开公寓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者由各寝室推荐产生,协助学校和公寓行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功能。楼幢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负责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者具体选拔标准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从思想认知入手,思想觉悟高、乐于助人的人优先;其次,从人际关系入手,具有较好人际关系的人优先;再次,从个人能力入手,包括学习、交往、教育引导能力;最后从知识水平入手,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经验的人优先。
2.配备思想骨干。思想骨干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时掌握同学的思想动态,并上报、解决问题。思想骨干由每一寝室选拔产生,主要职责是摸清楚所属人员思想状态,协助思政教育宣讲者开展工作。
思想骨干生活在同学中间,既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体,又是思想工作的对象,我们要针对思想工作的复杂多样性,兼顾各类人员特点,综合考虑,挑选不同成份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骨干:一是党员优先。二是思想成熟者优先。三是善于交流者优先。四是具备心理学知识者优先。这些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思想比较成熟,表率作用明显,易于发现问题,敢于开展工作,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此外,在挑选骨干时,一定要慎重考察,要选择真正有工作能力,有责任心,关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在配备思想骨干时,还要全面衡量,通盘考虑,既要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又要考虑到思想骨干的新老、性格差异、兴趣特长等众多因素,尽量做到量才使用,合理搭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3.成立楼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目的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包括公寓辅导员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学生干部对学生的影响和公寓思政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三个大的方面。可见,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公寓工作队伍。所以,成立公寓楼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协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1)组织分工。成立以楼幢辅导员为组长,各楼幢楼层长为副组长,各层值班寝室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者为组员的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2)责任分工。组长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者和楼幢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负责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情况排摸,收集解决顽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生特点策划活动;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创建楼幢建设目标。副组长主要负责:传达组长指示精神给组员;进一步宣传布置楼幢建设目标;收集、解决、上报组员问题反馈;协助组长开展好各项工作。组员主要负责:向本层各寝室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者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并明确相关要求;收集、解决、上报各寝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本寝室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配合上级将活动深入到各个寝室当中;抓好目标建设执行和情况反馈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有力保障[3]。制定和完善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公寓稳定,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公寓内,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培养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促进公寓内学生自律和他律的有效结合。用制度规范大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而给学生在公寓内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公寓的管理服务真正提高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创造条件。
1.创建公寓楼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形成各项行政例会制度。(1)值班制度。制定各层寝室以每周一换的形式进行轮流值班制度,值班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者负责及时收集、解决、上报各寝室所存在的问题。(2)每周议事制度。楼层议事制度:由值班人员负责主持召开,本层各寝室参加,目的是查摆问题,通过民主集中统一解决,形成相应措施,及时反馈本寝室人员情况。楼幢议事制度:组长负责主持,副组长、组员参加。组长收集各层寝室存在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教授方式方法,以此达成解疑释惑,与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者能力培训同步进行,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抓问题方向。(3)制定每季评比制度。每季针对各层各寝室建设情况进行评比。综合成绩领先的寝室授予先进寝室流动红旗,并向楼幢公布,并对该先进寝室思政教育宣传工作者授予奖状,并予以公布。对综合成绩较差的寝室派遣工作组相应人员进行帮助,靠后不前进的,不能参与任何评优评奖,对该寝室思想政治工作宣讲者进行批评教育、再培训,再无改进的予以更换,并给予相应处分。
2.建立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任何一种教育的政策、理论、行为失去应有的监督机制,反馈渠道不畅,其理论就很难完善,教育实践就会误区重重[4]。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具体实践和管理工作,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同时逐步推行思想政治教育量化考核制度,实行各寝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考核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配合考评制度,依据项目内容对考核细节和内容进行依次评分,基本分100分,检查好的+5分,中等不加分,差的-5分。如果我们能加强对监督机制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监督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考核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就可以催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降低教育的失误。
3.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以多种形式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分发题目给指定人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室内室外教育相结合,其优势有,(1)学生讲学生,学生教学生,形成互动模式。对授课学生从发题到撰文过程锻炼教材编写能力,让听课学生与授课学生之间寻找差距。(2)给每一位学生创建授课平台,形成竞争式,填补弱项,推动强项,以此获得授课机会。(3)增加所有人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广泛。
学生公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健康的公寓文化系列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创新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板报、标语、横幅等传统媒介载体的运用。结合公寓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宿舍楼的墙壁板报、横幅,不定期制作以山水诗画、标语、名言警句等广泛宣传,激励学生积极上进。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的工作能动性,有效增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实效性。
2.宣传栏、橱窗、量化管理表等现代媒介的运用。在各楼栋设置宣传栏、橱窗等,对学校的决策、发展方向、时事政治、学校的优秀人物事迹、宿舍学生的优秀事迹等进行刊登,成为学生了解学校和社会的窗口。宣传栏内广泛宣传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名人名言宣传画等形式构成楼宇人文景观。这些无声的教科书,将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对同学们起到耳濡目染、细雨润物的积极作用。
3.互联网、校园网信息媒介的运用。当今社会,网络是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乐于通过这种快速、便捷的方式接受新事物。通过网络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对学生使用网络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设发展的契机,将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服务、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系统融入公寓网络,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4]。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孙洪彬.杜庆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探索[J].教育教学,2007,4(16)
[3]年亚贤.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1,22(302)
[4]钟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宿舍的探索与思考[J].华章,2013,1(127)
[5]范燕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有效途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