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与暧昧——从“联网四重奏”看当今文学期刊编辑的角色

2013-08-15 00:54:54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四重奏文学期刊山花

□ 杨 会

文学期刊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被政府“断奶”,并被抛进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由此,文学编辑失去了以往虽居幕后然而“衣食无忧悠闲”的姿态,从“看得见的手”中走进了“看不见的手”的掌控中。他们放弃了以往的幕后角色,开始走上前台策划文学活动争取读者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因此,要对当今的文学编辑进行角色定位是困难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期刊编辑的身份变得更为复杂。可以说,当今的文学编辑一方面享受着“呼风唤雨”的权威感,另一方面体味着商业策划与文学理想格格不入的苦涩感,由此,他们的权威感具有些许暧昧的意味。90年代由《大家》、《作家》、《山花》、《钟山》发起的“联网四重奏”栏目将文学编辑当今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中介的权威

一份刊物的办刊路线与主编、编辑的趣味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期刊编辑是作者与读者的中介,是作品进入公众视野的过滤者,他们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为文学史筛选文学作品,他们在作者通往公共文坛上设立了第一道关卡。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编辑对文学的繁荣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实的生存危机不允许他们再充当“为人做嫁衣”的“贤内”角色,他们从后发制人转到了先发制人的位置,并拥有着至高的权威。

文学期刊的编辑往往是作家踏上文坛的第一鼓励者,所以很多成名作家在回忆录或者作品的序言中对当年鼓励自己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编辑感激不尽。优秀的编辑能为优秀的作家提供一个展现自己作品的舞台,众所周知,张炜的《古船》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能够彰显于文坛与幕后编辑的支持与鼓励分不开。“一本杂志,固然是一个编辑集体的智慧集成,但它最后定型的样貌,则在一个决定性的程度上是主编或执行主编的意志的体现。”正是因此,笔者认为,评论某一时期的一本刊物,实际上就是在评论该时期该刊物的主编(执行主编)。被“联网四重奏”选中的作家李冯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山花》的主编何锐有着很大的关系,何锐最初只是从一位作家的口中得知李冯,并收到了李冯投给《山花》的一篇稿子《倒霉蛋马海皮及其他》,这是一篇算不上优秀的作品,在《山花》这样的杂志上发表是很勉强的,但是何锐给他破例发了,之后有了《中国故事》,再之后何锐推举李冯进入“联网四重奏”。李冯凭其联网作品《纪念》、《唐朝》、《拉萨》、《蝴蝶》在第三届“联网四重奏”年会上被评选为“联网四重奏文学奖”获得者。可以说,当今文学编辑在期刊生存危机下作出的种种反应繁荣了当代文坛,“联网四重奏”这一栏目对于文学新人成长的推波助澜作用直到现在依旧值得称赞,“这个创意源自于我,并没有特别高明之处,只是巧妙地将刊物的内部组合推展到刊物之外,在刊物和刊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因为王干曾经帮助《山花》主持过栏目,所以他联系《山花》更为方便,他同时又联系到了当时有“文坛黑马”之称的《大家》与“文学月刊佼佼者”的《作家》共同参与策划“联网四重奏”,于是,最早由王干牵线搭桥,四家文学刊物主编联力赞同,有了名噪一时的“联网四重奏”这一栏目。

优秀的编辑(包括主编与执行主编)如果能够敏锐把握文学态势并合理利用自己的权威,即使是处于摆脱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最终受益的却还是文学,权威的合理利用是文坛的幸运而不像某些评论家对编辑权威所诟病的那样,正因为有了“联网四重奏”这一编辑权威策划的结果,一大批晚生代作家的面孔才会清晰地展现在文坛上,读者才会领略到晚生代的另类创作风格。晚生代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上曾经风靡一时的话题,现在还被许多读者、评论家津津乐道,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也为晚生代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能记起晚生代与“联网四重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编辑作为中介的权威因此也带有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二、策划的暧昧

文学编辑从后台走到前台的举动对当今的文学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他们由于具有独特的权威让作家“敢怒不敢言”,也让评论家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他们带有商业气息的文学策划为评论家诟病。他们是读者但又不完全是,他们是评论家但也不完全是,他们给文坛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让文学与铜臭相染。

编辑的策划毕竟并不仅仅出于文学的目的,而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90年代的文学策划一开始以‘反抗危机’的面目登场的,编辑对于文学的边缘化怀着一种焦虑,希望通过新的文学实践来恢复生机与活力。”为了抗衡这种危机,文学期刊必须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并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各家期刊殚精竭虑、各出奇招,不断标新立异、提出口号,以吸引读者。

“联网四重奏”栏目的策划出台与文学期刊遭遇的经济危机密切相关,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以后,文学期刊发行量下跌。“1992年底,赵本夫受命兼任《钟山》主编,他曾做了一个调查,从刊物订数上看,读者减少了95%。”《大家》的发行量跌至3万份左右;《山花》被迫走上与企业联姻之路寻求办刊经费;《作家报》没有经费举办“联网四重奏”第四届年会,只能寻求外援。文学边缘化、惨淡经营的生存状况是“联网四重奏”出现的一个重要背景。在此种严酷的生存威胁下,各家期刊编辑不能仅仅关注作家作品,也不再甘心充当以前“为人作嫁衣”的角色,他们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如果说80年代引领文坛的是作家,那么90年代以来的编辑和作家共同引领着文坛。

正是因为编辑具有中介的权威又有维持刊物生存的责任,编辑家的职位成为一个暧昧的职位,就如同布尔迪厄分析记者时说的那样:“你想传播信息,但在报界却得不到任何反应。如果记者不感兴趣,那么信息就传不出去,记者成了精神活动与公众之间的屏障或过滤器。”这种“守门员”的角色依旧在文学编辑家身上体现着,他们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策划使文坛喧哗,丰富着文学史;但是另一方面,编辑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左右着文坛面貌,“在文字王国特别是文学王国里没有什么客观的真理性的标准,编辑的霸权就是标准。而这个标准无疑是主观的、随机的、偶然的、情绪化的,有时它也是随编辑的心境而变化着的”。

“联网四重奏”栏目的形成是一个编辑集体策划的过程,编辑们依照自己的主观爱好为读者推选作家。五家报刊每年齐聚一堂商讨进入这个栏目的作家名单,在此过程中,各家报刊尽力推荐自己熟悉的当地作家,“一些杂志要考虑地方性问题,像《山花》当年力推谢挺,我们杂志也推荐了几个地方作者。不是说地方作者不能上,但像《大家》推的胡性能,从今天的结果看,这种努力是不成功的”。这种方式本身带有一定的偏颇,在人选推荐方面,没能做到公平公正。

先拟定作家名单,再“要求”作家创作的操作方式极大影响了栏目作品的质量,“要一个作家在同一时期内拿出四篇以上高质量而不重复的作品是很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联网四重奏”共发表了25位作家的100余部作品,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是,这些作品几乎没有一部算得上是作家的代表作,而且很多作品带有自我重复的问题。徐坤曾经说:“《竞选州长》是四联网中间的一个短篇,不是很重要。”可见,徐坤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并不高,但是迫于压力,还是将此作品发表,这就意味着“联网四重奏”要求作家集中创作的操作方式在无形中降低了作家对自己的要求。“由于写得太集中,我深怕重复了自己。”在带有压迫感的创作环境中,作家难以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三、角色的反思

一个有责任心的编辑应该能够合理掌握手中拥有的中介权威,“一个好的编辑必须具有创新策划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正是基于对文学态势的敏锐把握,对新观念新思路的执著追求和对文学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得益于策划者的超前意识、想象力和新的思维方式。”一名优秀的文学编辑应该做好文学“守门员”的角色,为读者鉴别经典的文学作品。而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文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赚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把持住人文理想的底线。为了解决生存危机争取更多读者,他们迫不得已对文学进行了诸多商业策划,

这些商业策划给纯文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富有人文追求的文学编辑在市场经济和浪漫的文学理想之间进行着考量,并试图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人文理想,有些编辑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不切实际追求梦想的堂·吉诃德,“《作家报》、《大家》、《作家》、《山花》、《钟山》的五位老总,永远的五位穷光蛋,永远的五个堂·吉诃德,永远在古道西风瘦马上,挥着长矛斗风车……”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当今挣扎于市场经济与人文理想之间的文学编辑们。而如何解决商场与文学场、市场经济与人为理想之间的矛盾应当成为当今文学编辑反思的重要问题。

[1]李静.良心的疾病[A].林建法,徐连源.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C].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2]王干.逃离与返回的纸上漂泊——读斯妤的随笔[A].斯妤.斯妤作品精华(随笔卷)[C].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黄发有.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2.

[4]舒晋瑜.赵本夫:迫切地想解脱,专门写东西[N].中华读书报,2005-07-13.

[5](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汉 斯·哈克.自由交流[M].桂裕芳(译).三联书店,1996.

[6]吴义勤.在怀疑与诘难中前行[J].山东文学,2003(6).

[7]宗仁发,黄发有.站在作家和读者中间——宗仁发访谈[J].当代作家评论,2005(2).

[8]王干.边缘与暧昧[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9]张钧.另一种价值和深度——访徐坤[J].作家,1998(3).

[10]徐坤.“联网”之后[N].作家报,1996-02-24.

[11]刘恪.高原心灵[A].林建法,徐连源主编.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C].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12]李巍.入定——写在作家报停刊之时[N].作家报,1998-12-31.

猜你喜欢
四重奏文学期刊山花
山花子
黄河之声(2021年13期)2021-10-21 10:37:04
待到山花烂漫时
荒原潋滟(弦乐四重奏)
当代音乐(2020年7期)2020-07-23 11:43:37
室内乐小品两首
圣洁的山花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34
河南文学期刊社长(主编)座谈会在开封举行
牡丹(2018年34期)2018-01-25 12:07:00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秋天东山花烂漫
学生天地(2016年26期)2016-06-15 20:29:39
文学期刊 当“内外兼修”
牡丹(2015年2期)2015-05-30 10:48:04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