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道情皮影的民俗功用及艺术价值初探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4期
关键词:道情环县陇东

王 艳

王艳/维也纳大学在读博士。

陇东道情皮影戏也简称作陇东道情。它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因流行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其周边地区,以环县为最,所以也称作环县道情皮影戏。

一、追根溯源——农耕文化对陇东道情皮影的民俗功利影响

陇东道情和皮影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依赖于时空的偶然性,但在更大程度上却有源自农耕文化的必然。原始社会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原初先民们便产生了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了娱神,以期得到神灵的庇佑,以诵经歌唱和招魂弄影求得心理上的安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更为深入并一定程度上“征服”了自然,与此同时,道情和皮影这两种艺术形式各自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道情和皮影也逐渐由“娱神”向“娱人”转变,或者说,名为“娱神”实则“娱人”,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抒发自身的种种情绪,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谈到:“原始民族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对动机出发,而常同时想使他在实际的目的上有用的,而且后者往往是主要的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例如原始的装潢就大体而且全然不是作为装饰之用,而是当作实用的象征和标记。……关于这一点,就是高级民族也没有超出狩猎部落之上的特殊地位。”[1]所以,环县道情皮影从当地人的生活来说,实用功能是最主要的,这种实用功能的浅层次来自贫瘠干旱而对雨水和收获的期盼,深层次则来源于对神的敬畏,从道的作用上讲,敬畏神恰好是环县道情皮影产生发展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而审美则是这种实用之外附带产生的一种功用。

据《环县志》载,环县自古是一个“山童水劣、世罕渔樵、秋早春迟、风高土燥”的偏僻地域。就是现在,甘肃省86个市县(区)中环县也处于较差位置。所以,地理环境使农民的心态始终与黄土山川紧密地连在一起,人们把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改变,对美好未来生活向往,寄托在神灵的身上,由此产生对神灵的崇拜,敬神、娱神也便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人们渴望、祈求神灵降福,而完成这种期盼心愿的最佳场所就是每一年的庙会,最佳手段和工具则是皮影戏。因而土生土长的环县道情皮影戏成了当地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土地庙和龙王庙在环县比比皆是。皮影戏班的人为了吉利,每到一个地方演出,也要先拜当地的神灵,期盼神灵给予护佑。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一些固定节日中,皮影戏班也有自己隆重的敬神仪式。他们认为,每个装皮影的木箱里面,都有一个镇箱的神,每一个木箱中所装的皮影,都受到神灵保佑。一个皮影艺人如果“金盆洗手”的话,还要把箱子里的皮影送回到他们所请的神庙里去,不能胡乱丢弃。在这些艺人的眼里,这些皮影俨然是带着神的影子,是有生命和灵魂的。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有很强的实用意识和功利色彩。中国音乐文化学者钱茸认为:“中国民间歌舞的行列里,总有人打着伞——期盼‘雨顺’;也总有人挥舞着扇子或手绢——企盼‘风调’。‘风调雨顺’是典型的庄稼人的欲求。”[2]由于陇东道情皮影产生的地理环境对农民来说是靠天吃饭的农业地区,因此,陇东道情皮影的目的性明显的与农事耕作有关,求雨是期盼庄稼丰收、祈安是希望农民生活一帆风顺。其祭祀任务一般包括游庙、驱邪、迎神、求雨几项活动。游庙是在每年正月初一,各戏班班主代表全村人遍游村内各庙,向神拜年,祈求神灵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驱邪主要是村里人身体不舒服,特别是家长感觉孩子不舒服、不吉利的时候,就会带孩子到庙上,在孩子身上抹上鸡冠的血,然后让孩子在撑“亮子”的桌下穿三次,紧接着唱一出《出五关》,这种做法俗谓“送鬼”,意在驱邪禳灾。迎神的时间一般在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搭棚设坛在村头庙中,村民们随时可以入棚上供、焚香、祭拜。陇东道情参与开坛迎神、奏乐诵经、祭供吃斋等一系列祭祀仪式。求雨主要是逢天旱,会长(民俗活动组织者)便出面筹资组织戏班为村子祭神祈雨。

对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实用性探讨,许多学者认为,民间庙中的诸神几乎都有各自不同的功用,人们进庙烧香磕头目的是祈求得到神灵的保佑,这种祈盼很实际,人们为了在神灵面前达到有求必应,就千方百计地讨好神灵。在探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时,许多学者也认为,中国民众对宗教的真正要求并不在于理解那些高深的哲理体系,玄妙的彼岸境界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缜密的逻辑思维更是没有任何用处,他们只是希望通过庄严而又随时可行的仪式来达到神灵保佑自己的功利性目的。所以,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娱神成为环县道情皮影存在最坚实的理由和最大的功能。

二、由小见大——观影方式对陇东道情皮影的属性定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的所属性质是由观演方式决定的。或者说观演方式起码标示了一种文化氛围。道情源于道教,起源于古代道观音乐,它是在道士宣传教理教义的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所以说它是从属于道教的艺术,是为宣传道教的教义和争取更多的群众信奉道教而创造并应用的。陇东道情也具有这样的目的,它最初的演出基本以唱庙会为主,是唱给“神”听的,是敬神的戏。舞台的选择很讲究,台口要与庙门相对,即使听众不多甚至没有一个听众,演出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整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和情节,如果艺人主观上缺戏漏戏,那么就是对神的不尊重,甚至会给整个戏班带来不吉利,所以,每一个班主都认真演戏。其次,陇东处于黄土高原,再加上当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便顺地势掏洞而住,由此窑洞便成了最佳的住所选择,也慢慢成为陇东道情皮影的演出地。所以,陇东道情皮影是“窑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情皮影选择窑洞为演出地,除了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外,也可能因为道情皮影这种小戏刚开始没有扩音设备,窑洞天然聚音提升了演出的效果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第三,陇东道情皮影慢慢服务于婚丧嫁娶,希望得到一定的报酬,这样只能到婚丧嫁娶主人的家里演出,而地点也是窑洞。同时,我们不难看出陇东道情皮影商业化运作进一步促进了它本身的发展。陇东道情皮影的观演方式反映了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方式,滥觞于道教的道情音乐由表达宗教信仰,宣传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发展为藉以获取世俗利益、谋求愿望实现的一种渠道。

三、陇东道情皮影戏的主要艺术价值

农民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总希望神灵能够庇佑。由此,在普通劳动人民的心灵深处,大自然威力被逐渐转化为对神灵的心理依赖和崇拜,并通过人们的“经验之谈”保留传承下来,这样人的命运便与神的命运紧密连在了一起,敬神、娱神才能娱人、人娱。因此,敬神、娱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和方式,长久便成为恒定的民俗。年老的一代为了子孙生活的安宁,用他们经历中的经验组织庙会活动,用道情皮影戏敬神、还愿,使人们的精神压力得到释放,心情得以平静,从而达到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理解和沟通,道情皮影便作为人们娱神娱人的最理想的艺术形式存在并流传了下来,在民俗生活中传承不息并升华。在今天来看,陇东道情皮影仍然是承载和体现当地民间社会与精神、信仰、民俗、风土人情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它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1.体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道教音乐的杰出价值。道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唱经的音乐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我国民族音乐的某些特点。环县道情音乐就是继承道教音乐发展而来,它的调式、板路和结构,以及其特有的“嘛簧”、自制乐器和自觉和声伴奏等,都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些共性特征,但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尤其是旋律曲调为全国独有。清乾隆年间,称雄剧坛的梆子戏板式音乐就是在道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陇东道情皮影所继承的道经音乐“伤音”、“花音”调式在发展的同时影响了秦腔等戏曲艺术,尤其是环县道情音乐经过改编,最后发展成为甘肃唯一的地方剧种——陇剧。

2.珍贵的民间绘画和皮影工艺美术价值。环县道情皮影不但是戏剧的简化和创新,也是剪纸的拓展和变革。人们的热情善良、纯朴勤劳和丰富的想象力都从皮影夸张、稚拙的造型中可窥见,东方民族的古朴、庄严和清新粗犷的审美意识都可以从皮影洗练的雕刻刀法中领会到。陇东道情皮影大片场景和神怪类皮影制作,工艺精绝,艺术价值极高。

3.宝贵的民间文学价值。环县道情皮影舞台不大,但剧目繁多,属于口传民间文学,非常典型。陇东道情皮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艺人、人民群众自发创作和改造,民间故事、笑话、俗语、幽默词句很多都被慢慢引用到剧词中,而且陇东道情皮影与时俱进,新的民间文学素养在演出中也不断渗透其中,剧本的内容现在具有新时代的特点。

4.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历史见证价值。中国古老传统艺术的传承,类似文化艺术发展、变革,环县道情皮影都是见证者,许多世俗的、精神的、伦理的、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传统文化信息通过它不断传承和发展。尤其是环县道情传统的曲牌体与发展的板式体并存的现实,以及神怪皮影和剧目名称的“图”“卷”等古老文化的符号,既显示了道情皮影的发展、演变的痕迹,也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在全国其他地方(如陕西关中)的道情皮影几乎消亡的时候,环县道情皮影的生存及传承无疑是值得人们珍惜的,我们相信陇东道情皮影必将成为我国道情皮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5.当地民众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价值。道情皮影植根于环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历史之中,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她既是环县人民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和象征,也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广泛认同的价值,尤其她由道情、皮影等多种艺术形态,汉、回、蒙等多民族艺术素养融合而成,已成为维系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交流和往来的纽带。

从整体看,陇东道情皮影戏这一艺术形式,道情是灵魂,即道情音乐是主导,皮影只是道情音乐的一种物化形式的体现,把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具象化了,把道情这种说唱艺术的唱词具体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道情音乐的表现形式。随着中国进入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山大沟深的地理格局被打破,外边高科技的东西涌进来,新兴娱乐方式的传入,人们对自然也不像过去那般畏惧和那般功利的讨好,对大自然有了科学的认知,对娱神的娱乐方式开始不那么热衷了,他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娱人,而道情皮影戏比起新兴的娱乐方式来,显然有些单调了,所以,道情皮影戏开始衰落,相比较起来,作为灵魂的“道情”衰落得更快,而皮影造型因其瑰丽的色彩和灵巧的外形,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一种非常时尚的民间工艺品。

[1]格罗塞(德).艺术地起源[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234

[2]钱茸.古国乐魂—中国音乐文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07

猜你喜欢
道情环县陇东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法学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以陕北道情为例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