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芳,黄 睿,2
(1.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钱德勒于1962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上的篇章》。该书以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埃克森)和西尔斯四大企业为例,分析这些企业成功的原因,提出企业从直线职能结构向多部门结构转变这一成长过程中的焦点问题,而这一焦点问题也恰恰是20世纪初以来各大企业组织演变的主要特征。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生产炸药为主的杜邦公司进入了包括人造革、染料、化工品以及人造纤维等相关行业。这一多元化经营战略使公司总部和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协调及评估工作成倍地增长,导致杜邦公司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困难,而且也出现了较大的财务亏损,原有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杜邦公司在1921年制定了组织结构重组方案,成立了包括五个产品事业部和一个由专业人员及总经理人员组成的总部。从此,杜邦公司再也没有出现过亏损局面。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巨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也由于组织结构问题而面临股票价格剧跌和企业破产的危机。使通用汽车公司成功地脱离危机的是美国企业管理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斯隆。斯隆基于通用汽车始终存在分部而没有公司总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由公司总办事处控制财务的建议,按产品档次划分的事业部负责日常经营。斯隆这一组织结构重组方案使得通用企业公司稳居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作为石油巨头企业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为新泽西公司)也面临着与杜邦公司和通用企业公司相似的管理问题。1925年美国发生存贷危机,新泽西公司实施重组方案,成立了协调部、协调委员会和预算部、预算委员会,以加强财务控制,并把集中在总部的职能下放到运营企业。这一改革让新泽西公司渡过了危机。1948年之前,西尔斯邮寄零售公司一直按照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型划分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部门。为了把由于企业规模扩张而新增的零售单位纳入到组织结构当中,西尔斯公司最终在1948年完成了向多部门结构的转变。
无论是钱德勒著作中的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新泽西公司,还是西尔斯零售公司,它们成功的原因在于组织结构变革,即实行事业部制或M型组织结构。基于这一原因,钱德勒提出了一个战略决策导致组织结构变化的分析框架,即战略与结构互动的分析框架。框架的基本假设是结构跟随战略,即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的战略与其组织结构的相互匹配。在分析框架中,战略被定义为:“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制定,以及为贯彻这些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分配。”结构被定义为:“管理一个企业所采用的组织框架。”钱德勒提出的这一分析框架,对处于更为复杂、更为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的现代企业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战略与结构的匹配仍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钱德勒于1977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该书围绕美国现代企业出现和发展壮大的原因这一中心话题展开。钱德勒把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1790—1840年间的传统经济阶段,1840—1880年的现代工商企业的萌芽阶段,1880年以后的现代工业企业正式产生阶段。在美国早期的传统经济阶段,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和分配,没有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到了经济发展萌芽段,以市场协调和小企业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平衡被铁路、电报和无烟煤等行业的广泛发展所打破,尤其是铁路交通和通讯革命带来经济及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大提高了贸易和生产的速度。作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工商企业萌芽于铁路公司。在1880年左右,生产企业开始大量产生,由此形成了现代工业企业。该书中“看得见的手”这一核心构念也产生于这个时期。钱德勒在对这个时期的发展进行阐述时提出了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的概念,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大企业大量雇佣职业经理,从而促进管理层级的发展;另一方面,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导致领取薪水的职业经理逐渐控制了企业的管理。管理革命的结果就是现代企业的行政协调替代市场调节,即“看得见的手”替代“看不见的手”。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力资源这类特殊性资源早已成为企业争夺的核心,而具有较高资源禀赋的高级管理人员更是争夺的核心,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管这类特殊群体“看得见的手”作用。而作为现代企业主要特征的两权分离更使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看得见的手”替代“看不见的手”仍然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看得见的手”替代“看不见的手”也使得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如何吸引以及留住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管理人才,如何更好地发挥“看得见的手”的管理效能等。钱德勒在他的第三本经典著作《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中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和分析。
钱德勒于1990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该书通过对美国、英国和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对比研究发现,组织能力是企业经济持续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和经济扩张的动力,它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并且他再次表达了反对古典经济理论关于市场塑造企业组织的观念。相反他认为,不是市场塑造企业组织,而是企业组织塑造市场。钱德勒强调的是企业整体组织能力,包括企业的物质设施和人的技能,而其中最重要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技能,这些技能结合起来是决定企业组织能力的关键因素。而且他还强调是高、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对大规模生产设施、销售系统和管理组织进行投资,导致了现代企业的崛起。在书中,钱德勒更加肯定了人这一特殊要素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如他所言:“这种经济效益依赖于知识、技能、经验和团队合作——依赖于为利用技术过程潜力所必须组织起来的人的能力。”
钱德勒的《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在《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管理人才这一特殊要素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后来人力资本理论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本文中强调以中、高层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整体组织能力所表现出的协调、管理和控制等更是当今企业,尤其是大规模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1]路风.从结构到组织能力:钱德勒的历史性贡献[J].世界经济,2001(7).
[2]中译本.企业规模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中译本.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中译本.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