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始末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8期
关键词:西宁分校中央

张 翔

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始末

张 翔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其实际控制力量仅覆盖南方部分省份,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军阀割据局面,地处边疆的蒙藏地区更是蒋政权控制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为加强对绥远省及其他蒙旗地区的控制,经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主任何玉书提议,蒋政权决定先从教育入手,培养“效忠党国,服从领袖”的少数民族人才,遂于1934年秋在康定、肃州、西宁、包头成立中央政治学校分校。本文着重对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的成立背景、建立过程、发展情况及最后关闭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以期能弥补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 ;中央政治学校 ;包头分校;边疆教育

张翔/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17)。

一、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的成立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寇所占领,西北边疆各省也处于动荡之中,内蒙、新疆和西藏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人士因受帝国主义的挑唆想趁机实现“自治”或“独立”,鉴于此种情况,国民党中央为笼络边疆少数民族巩固边疆统治,于南京晓庄增设中央政治学校蒙藏班,专门培养服从中央的少数民族干部。1933年中央政治学校蒙藏班扩建为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招生面进一步扩大为边疆各省的蒙、回、藏等少数民族青年。1934年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主任何玉书提议通过教育向边疆地区渗透力量,由于蒋介石是办黄埔军校起家的,对此建议非常欣赏,当即令何玉书负责筹建中央政治学校边疆分校,何玉书接受任务后于1934年夏委派教导主任张镇临作为包头分校筹建主任,并带“蒙藏班”第一期蒙族毕业生金自铭、乌维新、陶立宾和包毅等人去包头实施筹建工作。包头作为黄河的水旱码头、平绥铁路的终点,是通往外蒙和苏联的交通要道,这里不仅属于阎锡山的势力范围,还有德王(德穆楚克栋亲王)领导的反动势力从事着分裂祖国的活动,在包头设立中央政治学校分校,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建校过程及基本概况

筹建工作组到达归绥后和当地的党政机关进行接洽,因时间仓促没有适当的校址,遂租赁了包头东门大街的一处歇业粮店院落 (现包头东河区东门大街第二小学)进行改建。1934年10月1日,包头分校正式开学,由蒋介石亲任学校的名誉校长,张镇临任学校主任负责学校领导工作。分校设有简易师范部、中学部和小学部,简易师范部于1934至1935年各招生一届,每班50人,学制4年;中学部于1936年招收一个初中班,50人,学制三年;小学部自建校之日即招收一二年级各一班,翌年又招收一二三年级各一班,学制六年。分校所有学生均为公费,虽然主要面向蒙族招生,但因为蒙古王公贵族不愿让旗民接受新式教育,暗地里敷衍了事,托仕官贵族从汉族学生中选拔一些青年保送到分校应付入学考试,因此分校第一年招收学生除少数土默特旗的蒙生外,几乎全是汉族学生。

分校教职员大部分是中央政治学校本部及其附设蒙藏班毕业生,这些学生虽然算不上学识渊博,但初出校门热情很高涨,工作态度任劳任怨。包头分校设有国民党的区分部,分部要员每年改选一次,采取执行委员负责制,改选时所有学生列席,但由于不是国民党党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务、训育、总务财会等主任任免及教师聘用和工资发放均由分校主任全权负责,这种表面上有监督实则完全没有监管的制度为张镇临等人的腐败提供了土壤。学校才刚刚走上正轨,由于校长张镇临心胸狭窄喜欢媚上欺下,通过何玉书的关系捞得分校主任职务后贪污腐化严重引起师生不满,陶立宾、乌维新、金自铭等教师辞职愤然离去,导致学校教员严重不足,此种情况下第二年开学时南京中央政校又从蒙藏班第二期学生中选拔荣耀振(蒙族)、周文翰(蒙族)、袁应麟(汉族)、云英飞(蒙族)、邹国柱等8人来包头分校任教,又增雇厨夫门警6人,全部教职工合计36人。

分校日常生活中实行军事化管理,由分校军训队长负责,简易师范部和中学部入学之前都要接受孙中山《民权初步》之教育,之后强制填表申请入国民党,并宣布为预备党员,毕业后给予转正,小学生和其他地方小学生一样编为“童子军”。分校将蒙古语文作为主课,除了简易师范部之外都教授英语。为了练习口语,早晨升旗时教3句日常用语到晚上由教师抽检。建校初期学校简易师范部招收过几个女生,但因为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件,校方强令全体女生退学,以后也就不再招收女生。分校自视为直属中央之学校,以塞外“太学”自居,严禁学生参加任何地方政教系统的文娱活动,严禁学生同社会交往,再加上学校文体生活几乎没有,所以整个学校死气沉沉。唯独有过的两次大范围文娱活动是1937年召开全校三部运动会和参加了“新安旅行团”到包头进行的抗日宣传活动,“新安旅行团”编排的一个节目《坏老头》中影射了蒋介石,有同学对此节目感兴趣还遭到了严厉斥责。

中央政治学校本部经费来源于党费,学生生活非常优越,衣食住行均由校方供给,每个学生入学时都发放毛呢子大衣、制服和长筒皮靴等,每月还有12元的费用和四菜一汤的伙食标准,包头分校学生待遇和本部表面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地处偏远且生活标准较南京低不少,再加上中间各级官员的层层克扣,供给标准一降再降以至于完全走了样。1934到1935年建校初师范生每人每月有伙食费6元,每周还能吃莜面饸饹和大米白面,后来负责总务的职员为了讨好张镇临节省更多经费用于贪污,以“蒙人喜欢吃炒米,汉人最高级食品为莜面”为由逐步减少大米白面的供应,增加了很多莜面食品,吃饭时间也由20分钟降为12分钟,每人每月2元现金的书本费用也被学校克扣,到1936年伙食标准更差,饭菜只有靡米饭、莜面饸饹和清水煮白菜,稀饭更是清澈见底,吃饭时间进一步降低为7分钟,甚至到了吹哨开饭马上吹哨必须走人的地步,不少人因此得了胃病。有一次校方甚至把生的莜面饸饹直接给学生吃,这一恶劣事件引发了一次长时间的学潮,一些师范生因为家庭太穷,4年时间只有校方的几件衣服,甚至变成了“乞丐生”。当时包头物价非常便宜,莜面每斤2分钱,靡米饭每斤1分钱,这样的伙食一个人一个月也就两元钱就够了,可见张镇临等人贪污腐化到了何等地步。

三、抗战初期的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

包头分校是在国难之际诞生的,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华北形势日益紧张,分校学生虽处在安定的学习环境中但仍抱有一腔热血,为祖国的命运深怀忧虑。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宣扬“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抗战必亡”的投降主义路线,70师师长王靖国到分校演讲时甚至说:“不当亡国奴?连我王靖国也不敢吹这个牛皮。”张镇临在“七七事变”之后分校举办的纪念周上也叫喊着什么“日本军队每班都有一挺轻机枪,我们怎能打得过人家。”只有傅作义将军来分校时说的“过去读书是为了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今天读书是为了救国家,救民族,振兴中华”短短几句话,发人深省,让分校学生大为振奋。时过不久,傅作义将军就发动了百灵庙战役,取得震惊中外的胜利,分校学生为之深受鼓舞,纷纷捐款捐物,到前线慰问伤员。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沿平绥线西进,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包头马上就要失守,张镇临坐卧不安,暗定保全自己的方略,想让全校就地解散,逃回故乡嘉定,校本部派来的老师则主张分校迁到肃州或者西宁继续上课,两派相持不下,最后南京本部电复“暂迁西宁上课,教职工学生能走的尽量走”之后,张镇临才改变初衷,但又提出所谓的约法三章:第一,失学不管;第二,病死饿死冻死不管;第三,发生预料之外的问题不管。除此之外,学校停发教师薪金,不愿迁行的师生允许自由行动,很多学生教师见状留在了包头。1937年9月16日,全体师生108人由军训队长袁应麟带队踏上了去五原之路,开始了流亡的生活,经过几天跋涉,到达五原城。休息几天以后,传来消息称包头形势紧张,全体师生又直奔银川而去,步入阿拉善境内后,黄沙滚滚,荒野漫漫,师生们在沙丘荒路上艰难跋涉,前面的人摆好记号后后面的人顺着记号前行,路越来越难走,同学们往往深更半夜才能到达营地,有时候一天都在原地打转摸不到前行的方向,但同学心里一直秉持着学成报效国家的信念,不管多艰难都要去一个有书读的地方。到达银川后,马鸿逵指定宁夏中学作为分校临时复课的校址,但是张镇临不慎把分校印信遗失,马鸿逵对分校不予承认,再加上很多老师上课都有人旁听,出门有人监视形同软禁,分校请示本部后本部回电:“宁(夏)非不可,势或难能,遇必要时,兰(州)不如西(宁)为便。”分校遂继续向兰州西宁方向西行。离开宁夏后,路更加难走,行进沿途多是荒沙野岭险峰要冲,路上饮水奇缺,必须赶到沿途设置的站口才有水喝,沿途穿过很多破败的古城门洞,总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到达兰州以后,分校在兰州小西湖和兰州师范学院休整几天再次出发,终于于阴历十一月三十到达西宁,这时西宁已是深冬,学校在西宁分校安定了下来。为了补赶课程,1938年元旦正式开始上课,但是才刚上第一节课,一直和同学们同甘共苦的军训队长袁应麟却莫名其妙地对学生拳打脚踢引发一片混乱,学生到张镇临那里告状最终演化为又一次学潮,张镇临本就与袁应麟等人存有矛盾,以此事为契机将其免职,让蒙藏班毕业生魏国珍继续担任军训队长。此后,张镇临又害怕西宁分校主任周觉生借机吞并包头分校,又与其发生严重冲突,甚至闹到了马步芳那里,此事平息以后,很多留在包头的师生也前来和分校汇合,他们带来了延安出版的《解放周报》和学会的《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流亡三部曲》,学生们自此天天唱着“我的家,在绥远大青山下,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我衰老的爹娘……”,唱到情深处,很多学生留下了眼泪,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炮声。

四、包头分校在甘肃岷县办学的最后岁月

1938年刚放暑假,张镇临就开除了杜复、马成才等同学,很多同学直奔延安而去参加革命。很快张镇临也被叫去重庆述职从此再没回来,此前在国民党安徽党部任职的新任主任罗爱林于8月初到达分校,此人比张镇临稳健深沉,一来就着手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要求并严肃纪律。他来后分校又从银川招收了50名学生,这就是分校最后一届的初中班,由于西宁已经有自己的西宁分校,一个地方不能同时存在两所中央政治学校分校,再加上当时国民党要员普遍认为离日本侵略者越远越安全,于是包头分校遂决定搬迁至甘肃岷县。这次迁移比去西宁的时候条件好很多,年龄小的乘坐汽车,年龄大的跟随新任军训队长宋志光步行,到达兰州以后,罗爱林领着学生去参见了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朱绍良满脸烟容,满是黑牙,身着灰色长袍暮气沉沉,大家看着心里很不舒服,罗爱林却很是引以为荣。接着就从兰州前往岷县,沿途走过“董卓故里”和“黄忠斩夏侯渊处”等古迹,到达岷县关帝庙后,学校正式复课。到岷县之初,校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新来的语文老师陶有恒曾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北京大学毕业生石文吉教理化,这些老师讲的课让同学们感到听而不倦。

1939年9月,在简易师范部和中学部跟随学校来岷县的学生都将毕业之际,罗爱林前往重庆找陈果夫,想把分校改成专门训练特务的学校,代理主任李锦源以教务主任的身份和替学生负责的态度致电校本部:“分校招生来源断绝,从即日起包头分校正式关闭。”很多学生道别老师后,不屑于履行所谓的国民党转正手续,拿到毕业证后很快就各寻出路去了,罗爱林无可奈何之下返回岷县,将仅有的两班学生带到肃州分校与其合并,各位老师有的被肃州分校留用,有的也去自寻出路了,包头分校就此夭折,成为一个历史名词,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K26

A

1671-6531(2013)18-0010-02

责任编辑:贺春健

猜你喜欢
西宁分校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青海西宁兰州格尔木往来更畅通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