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敏
(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南京 210013)
人口经济学(populationeics)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等。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70年代初诞生的。不过,由于人口经济问题的历史久远性,经济学家对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探讨,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下半叶。古典经济学派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AdamSmith)提出,经济发展的动因是人口绝对水准的增长,通过“分工的利益”影响劳动生产性。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曾明确地指出“一国的繁荣而言,最明确的标识是居民人数的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Davld-Rie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论说,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而言,以收益递减法则的作用为前提,随着投人一定土地的人口增加,由土地集约的耕作和优良地向劣等地的移转,因而增加资本并不能提高生产率,反而使报酬呈现减退的倾向。即使说生产超过人口的增长,也是不能永远持续稳定地增长。“是因为人口增长常常是持续的,而土地的数量有限,质量又有差民,在土地上按照比例关系投人资本的各种增加部分使生产率减退”,从而产生了人口压力。总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口问题,从而使人口论在经济学中开始获得一定地位。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则是最早正式开展人口经济研究的,他在1798年发表《人口论》,把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归结为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的两个级数的假说,把人口过剩的原因归结为食物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而食物增长落后于人口增长是由于收获递减规律的作用,主张对人口增殖加以抑制,在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影响下,1878年荷兰人豪顿提出“新马尔萨斯主义”一词。此后,新马尔萨斯主义一词广泛见诸于国际学术界和国际社会。一般认为,新马尔萨斯主义以1822年英国弗·普莱斯(Francis Place)发表《人口原理的说明和例证》为开端,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止。虽然马尔萨斯未直接使用“人口经济学”的学科名称,但他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已做出了系统的论述,并且影响深远。随后,比利时统计学家基亚尔(A.Guillard)1855年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Demography”(人口学)的学名;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雷德伟(W.B.Redway)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人口经济学)的学名。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斯彭格勒(J.SPengler)发表《人口增长经济学概论》一文,也正式使用人口经济学的命题。此后一批专门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学术论文和论著相继问世。
综合来说,人口经济学是从马尔萨斯的著作开始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名的。人口经济学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与成熟期。
人口经济学离不开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的发展很多时候都伴随着人口理论的发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大爆炸式的增长推动了人口经济学的发展,人口经济学出现分化趋势,宏观人口经济学和微观人口经济学的轮廓日益清晰。哈维·莱本斯坦(HarVeyLeibenstein)在1957年发表的《经济落后和经济增长》一书,首先提出了家庭规模的成本一效益理论,贝克尔(G.S.Becker)的《时间配置理论》《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和《家庭论》(1981)等奠定了微观人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以西蒙为代表的乐观人口经济增长理论以及以舒尔茨、卢卡斯、罗默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为代表的人口与制度变迁关系的理论等标志着宏观人口经济理论的诞生。人口经济学在此基础上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代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低收入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迫使这些国家陷入发展的滞后和贫穷的状态。但是各个国家面对这个问题都一筹莫展,一些政府感到恐慌,实施了强制性的人口控制政策。二战后最早一批人口经济学家包括斯彭格勒(J.J.Spengler)、柯尔(A.A.Coale)、莱宾斯坦(H.Leibenstein)、伊斯特林(R.Easterlin)、贝克尔(G.S.Beker)等,这段时期出现的一批人口经济学家以及他们的著作使得人口学又回归到经济学。
到了第二阶段的1986年,美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将之前这些人口经济学家理论否定了。该报告(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momic Devolopment Policy Questions)后来以图书的形式出版。报告虽然从资源环境、生产资本、规模经济、教育、健康、收入分配、城市化等各方面对人口增长快或慢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也认为人口增长有不利影响,但主导观点则认为人口增长在许多方面是有利的。对于某些不利影响,报告认为可以通过替代办法或其他政策来解决。有的学者对这份报告进行了评论。这份报告,除得出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甚至是非常有限的)修正性结论外,它还极大地改变了人口学界辩论的方向。该报告的主要结论是人口增长能够并且经常引起市场的启动,从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这种观点在当时的主流经济学派中非常盛行。
到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新的变化。最新一代经济学家利用新式的研究方法,考虑到过去人口与经济方面的争论,对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态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在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增长缓慢甚至经济情况糟糕;削减人口增长速度的政府,如泰国、突尼斯、墨西哥、巴西,还有中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通过有效的人口政策帮助和刺激了经济的增长,降低了贫穷和收入不等的程度。
人口经济学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后期,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从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新中国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陆续有一些人口经济研究专著问世,比较有影响的是张纯元等主编的《人口经济学》(1983年),系统地阐述了人口经济的基本理论,然后论述了人口与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考察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人口和环境与资源以及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等宏观人口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最优人口经济效益”的概念,以此来探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进人1990年代,又出现了一些有关人口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郑志晓在1994年撰写了《人口经济》一书,概括地阐释了人口与人口经济的涵义,论述了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分布的状况、人口转变以及人口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展望了将来的人口经济问题。此外,张世晴出版的《人口一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1994年)、田雪原发表的《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以及李竞能撰写的《人口经济理论研究》(2000年)等学术成果比较引人注目。总的来说,我国对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还处于初创阶段,与日益成熟的西方人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相比尚有差距。我国学者应大胆借鉴西方某些科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扩大人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使其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常,如果按照研究目的来区分的话,人口经济学同一般经济学一样也可以划分为实证人口经济学和规范人口经济学。在实际研究人口经济学的时候,两者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在人口经济学的数量分析中,又可以分为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微观和宏观并不是对立的,在研究当代人口经济问题时,两者往往互相结合、相得益彰。无论是微观分析,还是宏观分析,都要以人口经济理论为基础,并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人口经济学在微观领域的研究主要有家庭规模的经济效应和经济决策、人口投资以及人口经济效应等;宏观的研究包括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条件对人口变动的影响等。在笔者看来,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内容。
经济发展的人口问题可以简称为“经济人口问题”(Population Problem of the Economy)。经济人口问题包括: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传统经济时期的人口问题和现在经济朝着现代化迈进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在过去经济现代化时期的人口问题以及现在经济发达后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人口问题。这些也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人口问题包括:失业人口有增无减、贫富两极分化、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险支出增大、劳动年龄人口短缺、城市人口过于密集、职工流动率高、外籍工人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未婚先孕和青少年犯罪率等等。这些都是经济增长中必须面对并要妥善加以解决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人口问题更是复杂多样,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基数大、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农村人口比重大、失业问题、妇女地位问题、贫富差别扩大、粮食问题、城乡人口问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等。其实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贫困、文盲、性别歧视、犯罪率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居住、交通问题比较明显。
人口变动的经济效应可以简称为“人口经济效应”(The Effects of Economy of the Population)。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同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并不相同,即使是在一个国度内,由于人口多少、历史的原因等等变数的影响,人口变动的经济影响也有千差万别。
从发达国家来看,主要面临的是人口增长率下降或趋于零增长同经济增长出现停滞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发达国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货币资金等几个方面。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与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知识和健康等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渐重要。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主要面临的是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经济发展施加的压力。人口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出生率偏高,人口数量偏多,无疑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负担和包袱。如何减轻这种负担,减轻人口压力,协调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所要解决的重大人口经济问题。
在21世纪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问题依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经济发展要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中国的能源、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将面临重大的考验。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所以,作为人口学的分支学科——人口经济学在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应当大有作为。人口科学在21世纪将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科学,据此,笔者认为人口经济学必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进而推动人口学本身的发展。因为人口经济学的交叉性、复杂性、综合性更适合研究21世纪中国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错综复杂的问题和需要,一批批未来的人口经济学家也会在众多经济学家中成为一支生力军。
[1] 马尔萨斯.人口论[M].周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 Kaphlan D,Chez R A.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growth[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rics and gynecology,1969(1):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