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遏制微博谣言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2013-08-15 00:54关丰富
传播与版权 2013年4期
关键词:谣言传统媒体信息

□ 闫 坤 关丰富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微博用户数3.09亿 ,65.6%用户用手机终端访问”。①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tech.hexun.com/2013-01-15/150183756.html /。微博的影响力呈现快速增长状态。

微博为个人提供给了强大的独立的个人平台,并给予个人最强大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个人在线活动自由和活动空间。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草根们的网络活动更加自由和独立。同时,微博传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由于微博的使用者和信息内容较为复杂,加之对其使用限制低,便刺激了人们展现自我的需求,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虚假信息的流传。这些不健康、不真实的虚假消息严重地破坏了互联网的环境。一时间,关于微博谣言的话题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人们不禁叹息,谣言满天何时休?

一、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

(一)微博用户年轻化及其科学知识的欠缺

我国现今社会微博用户年轻化,其中职场人员和学生为最主要的用户。他们的特点是年轻缺少社会阅历且心智还不成熟,因而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微博新闻大部分停滞在信息源上。”②曹文:《微博客的大商机》,《 互联网天地》,2010年第2期。大部分历史上的谣言源自于民众科学知识的匮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很多谣言早已不攻自破。在当下,很多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利用普通民众对科学的盲目崇拜来蛊惑人心。近几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谣言的传播更加快捷。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一些迷信信息将灾害的原因归因于非天气原因。这些言论经各种论坛等渠道进行传播且夸张,并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微博传播相关部门监管措施的缺失

公众的信任感因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下降而减弱。例如2011曾传言江苏某化工企业会发生爆炸,引发群众大规模逃亡以至于发生伤亡事件。曾有记者到现场采访问到:“假如谣言再来,还可能出现大逃亡的情况吗?”面对同一个问题,当地官员和群众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村民们基于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缺失,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念影响下,仍然会选择逃亡。近几年,因一些所谓的“专家”的言论使得大众普遍对于专家持有怀疑态度,其言论也逐渐丧失公信力,导致谣言因人们对信息的难辨真伪而散播开来。

(三)社会信息管理和管理技术的落后

谣言的传播因社会信息管理滞后而找到了可乘之机。

第一,信息监管的技术较落后。新型信息不断涌现和发展同时也为信息的监管技术带来更大挑战。由于现今部分信息监管技术不到位,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

第二,社会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对周围环境认知的需求,有对社会信息了解的意愿。但是,如果社会信息不够公开、不够透明,容易使民众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盲目揣测,暧昧信息在众多因素的催生下最终转变成了谣言。

第三,信息管理的法律和法规的滞后。新型传播行为性质难以界定,而法律法规的滞后便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最后使得谣言等的传播风险和成本大大降低,助推谣言的生长和扩展。

第四,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一是面对谣言时不能够有效及时地给予反击;二是打击谣言的手段和方式不够多变和推陈出新,所以效果不好。“国内微博是一个优先事项的机制和名人认证的机制,但是这还不够。实名认证,是要求用户承担其社会责任。”③吕文龙:《微博的商业模式“心结”?》,《互联网周刊》,2010年第2期。通过实施实名认证,可阻止更多不良信息的发布。

二、微博谣言的应对之策

互联网的虚拟和现实的巨大差异,增加了谣言分辨难度,难以追溯,防控难度很大。如果对微博实行像对传统媒体那样的严格管制,很可能会扼杀掉微博自由、共享的特质而使其丧失活力;但如果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难免会被居心不良者加以利用,所以对于微博谣言的预防和治理,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发挥“把关人”的作用

各大微博运营商对内容审核的重视增大,增加审核人员,善后处理人员,对微博谣言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辟谣。例如,新浪网就有自己的辟谣小组实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微博谣言一旦出现,审核人员和监管人员应注意对它进行识别和控制。人为地对信息进行监控仍是有效而必要的。倘若一条微博转发过多,在用户中引起广泛的讨论或争议,微博小秘书或者审核人员就有必要对微博内容的真假进行核实。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确认内容的真假,也应该用理性的视角跟进事态的发展并力求将负面效果降到最低。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出台惩戒制度,对造谣、传谣的人员和相关网络平台进行惩戒。我国目前关于网络事件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但并无系统的针对网络谣言的处理办法。因此,呼吁早日出台更完备的管理条例,以规范网络环境,杜绝微博谣言的产生。“军车进京,北京出事”事件里,6名涉案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被拘留,对于造谣、传谣的16家网站采取关闭的处置手段,以惩治传播不良信息、危害社会安定信息的行为。对于谣言主要集中出现的新浪和腾讯微博,电信管理部门也对其采取自3月31日至4月3日停止微博评论功能、进行系统清理的处罚。

(三)促进信息透明化

为了抑制微博谣言,推进信息透明化也是相当必要的。建立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非常有利于降低微博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谣言的产生往往与信息公开程度呈反比:社会信息越公开,谣言发生的频率越低;社会信息越不可知、越隐晦,往往引发窥探和误传心理,谣言便由此产生。传统媒体应该秉承多年来在社会上形成的权威性,主动出击,对信息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扩宽大众信息量,从外围推动微博谣言的消除工作,重塑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例如,“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之中,一时间饱受社会谴责。当红十字会借助新闻通气会和新媒体形式的微博进行公开信息后,这一事件才稍稍平息,人们的质疑才逐渐降低。轰动一时的薄熙来案件审理进行了全程公开的直播,结果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有关的谣言在公众层面传播。因此,加强信息的透明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四)及时更新政务微博

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改善政务微博运营不良状态,需要维护人员对新闻事件、有关政务的及时更新和答复。当前,各地许多部门在加强网站建设上与网站维护显得很不平衡。一方面,随着微博的发展兴盛,许多政务机关也赶大潮开设了微博,但是很多部门的微博维护却凸显各种问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管理为平台,整合政府职能资源,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履行职能解决问题、及时回复问题的机制很不成熟。有的职能部门甚至对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顺其自然,不处理不回复,漠视网民关怀,导致官方无声,谣言横流。①郭慧:《如何防控网络谣言》,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6537403.html。所以负责政务微博的人员要防控谣言就要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为网民答疑。

(五)实行微博实名制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真实身份不曾暴露,网民也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②朱鸥:《网络时代企业品牌危机新论》,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自古以来,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而在互联网中,这些约束力量减弱。我国虽有针对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但却不完善。加之网络是匿名的,很多人便钻了法律的空子,忽视道德约束,在网上堂而皇之散播谣言,或哗众取宠,或恶意诋毁,甚至出现在微博中收取钱财而攻击别人的水军团。微博账号的易注册性和匿名性,使得传播不良信息的大量人员轻易获得账号。加之缺少针对性的处理准则,谣言传播此消彼长。由此,呼吁实行必要的微博实名,减少微博谣言产生的频率。

(六)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当前,随着微博使用者的大幅度增长,微博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消息权威性与真实性上仍胜于微博。因而加强两者的合作,也可扩大其影响力。“与此同时主流媒体也可通过微博,延伸和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最终达到双赢。对于我国来说传媒来说舆论导向的第一步是‘议程设置’。”③刘昱璇:《微型博客盈利分析》,《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但由当前新媒介看来,与新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相比较下,传统媒体慢慢减弱,传统媒体跟随网络媒体后才跟进采访,由此看来网络成为传统媒体报道事件选择事件的第一线索。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合作产生的影响,对舆论作用力和影响力会更大。因此传统媒体要做的是快速跟随形式变化,亲近互联网,创出独特的属于自己的微博。与此同时更要发挥自身的可靠性优势,更好完成舆论引导的工作。”④晏臻恺,彭娜:《微博盈利模式刍议》,《企业导报》,2010年第10期。

三、结语

微博无疑是互联网的一个伟大的创新,它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正改变着当今的社会。虽然微博在发展的过程中糅杂了一些泥沙,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在有效机制的监督规范下,微博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必然大大提高,有利于更健康、诚信的网络环境的形成。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2]邱军宁等.由“杞县钴60泄露”事件看谣言的传播与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2010(1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谭超.微博谣言分析及新浪辟谣机制[J].新闻实践,2011(9).

[5]朱鸥.网络时代企业品牌危机新论[D].苏州大学,2008.

[6]全会,方彦蘅.微博谣言现象的成因和对策[J].青年记者,2012(1).

猜你喜欢
谣言传统媒体信息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谣言π=4!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谣言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