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联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选择

2013-08-15 07:06谭建伟
关键词:产学研企业教育

谭建伟,叶 丽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重庆 400054)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传统的被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落后,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节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产学研合作的出现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机会。产学研合作形式的教育是未来的主要教育形式,产、学、研有效结合是我国发展高校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的关键。

一、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及培养情况

(一)全国高校的扩招情况

近年来,全国高校都普遍实行扩招,招生人数每年都有大幅度的上升。笔者通过查寻《中国统计年鉴》得到了2004—2010年高等教育机构的具体招生人数,如表1所示。

由表1中数字可知,2005年比2004年多招了609 704人,2006年比2005年多招了44 9043人,2007年比2006年多招收219 351,2008年又在2007年的基础上多招收了445 228,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2 970 601猛涨到6 394 932,2009年总体招生人数增幅远远超过2008年,而2010年回到了正常的增幅。总体来看,各项招生人数都在增长,其中硕士和博士的增长较慢。我国近几年来招生人数的总体趋势如图1所示。

表1 2004—2010年高等学校招生情况 人

图1 招生人数增长趋势

近年来,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学生进入高校,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这导致高校的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的需求,这就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高校必须寻求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各种考试的压力下,重书本知识传授,轻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我国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忽视应用技术研究,这些都造成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足的局面。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正在从“知识传授型”过渡到“能力训练型”,最终发展成为“素质培养型”的教育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中国高等要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现实需要的办学之路。

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广受诟病,特别是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科技等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国传统教育面临到严峻考验。我国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有:

(1)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职业的需要,不能适应工作。

(2)缺乏创新思维,按部就班,不求甚解。

(3)被动式学习,缺乏解决实践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4)课程设置不灵活,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采用“楼层式”。所谓楼层式即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结构。这一课程设置使得学生专业口径窄、专业适应性差、学科知识独立,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少,而且常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5)教学方式单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本科生教育方式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讲课和考试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师也多是按部就班满堂填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误导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最后的考试,使学生不但未能真正掌握知识,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而产学研合作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基础和途径。为此,我们可以借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

(一)产学研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开始在全球出现。产学研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创新模式,它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重要作用已被主要发达国家接受和认同。虽然产学研合作从刚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不短的时间,而且也备受各国的重视。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产学研合作”还没有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Turbin和Garrett(1996)认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异质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实现各自的资源优势互补。冯庆斌(2006)把产学研合作定义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利益驱动下,运用各自资源相互协作所进行的优势互补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张万宽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是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1]。金芙蓉、罗守贵认为,产学研合作既包括了过程也涵盖了结果。广义的产学研合作包括技术转让、合建技术中心和校办企业等[2]。王浩、梁耀明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指具有异质性的产、学、研各方凭借自身优势资源,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等的支持和驱动下形成的合作,并在合同协议下通过共同参与生产研发活动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3]。

笔者认为产学研是政府牵头,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需要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而达到各自期许的目标。

(二)现有合作教育的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用人单位与高等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陶剑文通过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分析,提出一种“平台+岗位”、引入“双导师制”的“2+1”人才培养模式[4]。王秀敏通过对下沙杭州城的50多家企业的调研,提出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2+2”的人才培养模式[5]。谭伟平认为要深入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使“产学研”合作教育由“单向合作育人”进入“互动合作育人”的深层次阶段[6]。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基本上是移植国外的模式进行的[7-8]。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多种模式。

(1)三明治型。“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是从英国引进来的。它是一种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学、做三合一的培养模式。

(2)双元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合作教育主要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其中的“一元”是企业,“一元”是学校。学校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培训学生的实践技能。

(3)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高校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定向招生,并且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开办课程。学生毕业后就可直接进入到企业开始工作。不过此处的企业通常指制造类企业。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现实的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模式同时解决了招生和就业的问题,是一种“短平快”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下高校只作为企业劳动能力培养的流水线,不能突出其所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

(4)产业园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兴办产业园。高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而企业则对高校的科研进行物质上支持,保障院校在创新上的投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在于时间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

(5)三位一体模式。该模式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等为培养平台,以“实践与应用”为基本取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职业性的准备。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工作能力强,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职业中,很快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产学研合作也给企业带来效益,带来高端务实的人才,也使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产学研合作平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选择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即理论联系实际[9-11]。英国“三明治”培养模式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这是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职业教育。此种教育模式适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的高校都采用。当今世界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不应该培养成单一的人才。所谓的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好,具有高的学习能力,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获取新知识的人才。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双元制”核心是一样的,也不能普遍在中国高校中试行。产业园模式在产学研合作进入比较稳定成熟时采用比较合适。笔者认为“三位一体模式”比较符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是基础,实验实训是巩固、加强和应用,校园文化活动是补充。高校应该负责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实验实训由企业来提供。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业及高校都参与了产学研的合作,但目前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利因素。

企业对合作的动力不足。企业往往看中的是短期的经济效益,合作能否为企业直接带利润的增加是企业家首要考虑的事。但技术研发是很花费时间的,从技术的开发到技术应用于生产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

企业、高校对合作成果的认同不统一。企业认为一项技术研发是否成功的依据是能否直接增加产出效益,而高校的研究者们认为衡量合作成功的标准就是学术论文能在较高的刊物上发表。

在合作成果的归属权方面,因为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常导致双方产生争议。

四、政策建议

产学研合作教育不能等同于常规的生产实习,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突破。为深入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建议:

首先,先进技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获得先进技术,企业家们应该着眼于长远,积极与高校进行长期产学研合作。

其次,国家应该颁布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法案,以规范产学研的合作,清晰界定产学研成果的归属问题。

再次,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它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应将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及成果纳入评选优秀企业与高校的考核条件,在优秀企业与高校的评选中,应优先考虑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和企业。

此外,中介部门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产学研合作的中介部门可以给合作双方提供更多有效沟通的平台和机会,让双方都更加了解合作的进度及及时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1]张万宽.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学研技术联盟绩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6).

[2]金芙蓉,罗守贵.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3).

[3]王浩,梁耀明.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

[4]陶剑文.基于“平台+岗位”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5]王秀敏.基于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2).

[6]谭伟平.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

[7]何曼.国外典型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2011(1).

[8]岳贤平,李廉水.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评述[J].商业研究,2009(8).

[9]李运华.广东地方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

[10]吉杲,易忠.重庆市高等教育与两江新区协作体系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4).

[11]姜照辉.金融危机后的青年失业问题与就业政策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猜你喜欢
产学研企业教育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国外教育奇趣
企业
企业
企业
题解教育『三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