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从古自今,人们对马的喜爱非同一般。故而,文学史上流传下来了许多咏马的脍炙人口之名篇佳作,如曹植、李白的《白马篇》,韩愈的《马说》等。中唐诗人李贺的组诗《马诗二十三首》尤具特色,诗中他以骏马良驹自喻,寄寓了他的人生理想与抱负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其一)《尔雅·释畜》言“马八尺为龙”,此马背上有连钱状的斑纹,四蹄之上有雪般的毛,奔驰起来如同踏白烟而行。诗的前两句道出了马的矫健,简直就是神骏。“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四)第一句就点出马的与众不同。骏马大都精瘦不肥,此马也是“瘦骨”,“铜声”谓马的骨骼坚劲,犹如铜铁,更似道出马的骨气,铮铮铁骨。“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其十二)《齐民要术》卷六“养牛马驴马骡”条:“马耳欲得相近而前竖,小而厚,一寸三百里,三寸千里。耳欲得小而促,状如斩竹筒,耳方者千里,如斩筒者七百,如鸡距者五百里。”这是一匹锐耳刚刚耸立,毛色尚未齐的良驹,假以时日必将有一番作为。从以上诗句可以看出,诗人所写之马有着非凡的才能、傲人的骨气和一展雄风的渴望,体现出诗人对马的认可、期盼与怜惜之情。这也正是诗人自身的真实写照,有着过人才华的诗人充满了自信,韩愈、皇浦湜等人的赏识更让他对自我有了进一步的肯定,诗人对马的欣赏与认可恰恰是对自我才识认同的体现。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五)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七)
竹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十二)
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十四)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十五)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十八)
第一首诗明曾益在《昌谷集》中曾言:“龙脊、银蹄言良马,无人、谁为,惜无知者。”沈炯诗:“长安美少年,骢马铁连钱。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铸金鞭。”一样的骏马,前者如此寂寞,无人理睬,后者如此风光,受人珍视。“谁为铸金鞭?”是马的呼声,抑或是诗人痛彻心扉的呐喊?第五首、第十八首与第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妙,“何当金络脑”、“何日蓦青山”与“谁为铸金鞭”三个反问句,道出诗人内心最迫切的渴望,渴望早日驰骋沙场,施展拳脚,建功立业。李贺从小体弱,再加上内心敏感,年纪轻轻就有很多白发。《春归昌谷》中有“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言自己还未像终军那样受到重用,却像颜渊那样已是满头斑白。《长歌续短歌》中有“长歌破长襟,短歌断白发”,言流年易逝,生命有限。纵然时光飞逝然而功业未就,对于一位急于建功立业而又身体羸弱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内心无比焦灼。同时作为“皇孙”,李贺引以为荣并以振兴日益没落的唐王朝为已任,他想要放展自己的卓越的才华,建立不朽的功名,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远大的理想抱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然而李贺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藩镇割、宦官专权、江河日下时代,没有人铸金鞭,也没有人给套上金络脑,有的却是克扣草料、食不饱、气力不足,难以驰骋山岗而展其骥足。
第七首“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第十二首“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第十三首“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第十四首“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从这几句看来,这匹马好像遇到了贤明的君主、英武的将军,离开溪涧山岗致身青云之上,迎来了人生的中的春天。诗人在苦闷中交织着些许希望,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一切只是他美好的愿望罢了。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街。(二)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三)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六)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八)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九)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十)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十一)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十三)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沙。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十七)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二十一)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二十二)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二十三)
第二首,清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二)中评注“此首盖为困饿而不能择食悲欤,奇情苦思。”第六首,言此马骨立毛残、鬣焦发断,衰疲至极。第九首,“飂叔”指古代传说中的豢龙能手,这里喻为养骏马的能手,也可以说是识马知马的伯乐。如今,飂叔已不在,风霜压马棚,骏马之骨似乎也要被凛冽的西风折断。这三首从马的饥不择食,居无良所,衰疲至极写出了千里马生存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为“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没有当权者的赏识。如果千里马遇到了当权者会怎样?其一,如第二十一至二十二首中,皆言马遇到了仅仅热衷于神仙方术的当权者时会被“暂系”,只能“随鸾撼玉珂”,也许会变成“肉马”,无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二,如果马能遇到明君以会是另一种情况,让我们看一下第三首与第十首。前者是说周穆王巡游天下,“八骏日行三万里”。八骏才力齐等,而赤骥居八骏之首,是赤骥成就了穆王的业绩,也是穆王成就了赤骥的价值。后者是项羽与乌骓的故事,西楚霸王项羽在自刎前,最牵挂的除了他深爱的女子外便是他的乌骓。这匹神骓痛失知音后在风中泣啼,再也寻不到时珍视他的英雄了,可谓知音难忘、难寻。这是诗人对当权者与人才之间关系的的审视,对遇与不遇的反思。
第八、十一、十七首,“赤兔—果下马”,“内马—千里马”,“小颈—长牙”皆为驽马、骏马不同际遇的对比。第八首,吕布为汉未将军,常骑一匹赤色的骏马,每出战,所向披靡,此马名曰“赤兔”。果下马,身高三尺,矮小易羁策。赤兔伴英雄,果儿马任人驱遣。第十一首,内马赐给了宫人,鞍饰华美,千里马负重远行,在风尘中困顿失意。第十七首,小颈为一种浅黑钯细颈的小型骏马,为贵族所喜爱、圈养。长牙是一种长着锯牙的性情暴躁的马,生人近之,往往踢咬。小颈细马,竞加怜爱。其长牙善啮音,虽有权奇倜傥之才,亦畏而不取。彼豪杰之士,以材大而不为人所用,小材者悉心委使而得厚资焉,亦何以异于此马欤?”第八首和第十七首又可谓对比中的对比,诗人希望像赤兔那样遇到明主,随明主一起施展才华,然而现实又是怎样呢?世人所喜爱的只是那当作宠物的小颈,“长牙”这种桀骜不驯的马却不为人所用,备受冷落。这是当时社会以诗人为代表的一批有才能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诗人一方面有着济世的抱负,另一方面又认清了社会现实。
正如王琦所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者,而意初不在马矣!”诗人首首言马,却又道出了自我才识的认同、对建功立业的迫切渴望、对无人赏识的苦闷、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与反思,整组诗交织着诗人的希望、抱负和忧愤。
[1]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诗歌[M].王琦,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王友胜,李德辉校注.李贺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张宗富.李贺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