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建强,唐斌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重庆市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为4个月。“六个一”实践活动重点开展6项实践活动,分别是:倡导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种100棵树,每所高校建一片“大学林”;组织大学生们参加为期1个月带薪实习;到农村“三进三同”,即进村社、进农户、进田间,与当地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做工;学军1个月。要求大学生撰写1篇具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开展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解决高校大学生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有助于大学生增进与当地工农的感情、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塑造复合型人才、综合性人才。
2011年9月,本课题组对重庆市1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参与“六个一”社会实践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共2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9份,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至大三之间,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9%,二年级占45%,三年级占34%,未填写年级的学生占2%。调查发现,76.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在调查学生对本次社会实践的了解情况时,有4.6%的学生表示十分了解,87.3%的学生表示了解但不全面,8.1%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课题组发现有78%的教学性社会实践都是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来实施组织,或由高校团委负责组织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由高校的大学生学生处、勤工俭学中心等组织有偿性社会实践等。一般来说,教学性社会实践是要求在校大学生都必须参加的教学实践,包括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实习等。53%的大学生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寒暑假及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参与这类活动的学生相对于参加教学部门主管的教学性社会实践就要少一些;只有15%的大学生参加由学生处、勤工俭学中心等组织的有偿性社会实践。这些实践活动机会和针对性存在局限性。因此,高校开展“六个一”社会实践很有意义。
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六个一”社会实践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或为获得奖励,参与行为带有功利思想,一旦无法满足个人预期就会消极应对或者选择退出。特别是90后大学生性格养成和生活圈子较为封闭,对社会实践缺乏理性的认识,对“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不够深入。
受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一般大学生习惯于将大学生活与学习的重点放在校园内部,一些大学生对面对社会和认识充满畏惧,心理准备不足,因此在社会实践中往往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参加“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也不明确。
大学生在学校一般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对社会实践的重视,不理解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个人能力素质,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此外,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社会实践成绩考核方式或者社会实践测评方式,导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都是抱着一种游戏态度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组织和实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校经费短缺,社会关注和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完善,大学生不够重视等,这些问题是制约着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的障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不愿意花费和投入过多的教学经费,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过程中,合作企业和单位怕花钱、嫌麻烦,不愿接待学生社会实践。由于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态度的引导有利于高校迅速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有利于大学生个体完善,有利于高校与企业和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产、学、研”有效结合,有利于为企业和单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各高校应积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使学生正确并深入认识到开展社会实践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社会实践不仅是是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更是完善专业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务处、学工部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加强指导,加强宣传,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全方位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规划,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要加强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加强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落实,收到成效。教务处和学工部应制定与大学生学习阶段相适应的教学实践,设计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加强指导教师培训,综合考评大学生素质,与大学生评优挂钩,激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与合作单位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要加强与重庆市主城区或者乡村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的联系,从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多种灵活的合作形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平台,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建立社会实践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有利于调动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完善社会实践活动考评机制,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校要鼓励专业教师根据其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奖励基金,提高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劳酬奖励,聘请校外指导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保护和提高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完善社会实践活动考评机制,改进激励方式,引导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活动。此外,师生共同探究制定实践方案,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可结合社会实践完成。还可尝试学分制并与学生的各项评优挂钩。
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吸引社会关注,加强社会协同能力。高校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提高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从依赖政府的行政拨款转向综合筹资或通过加强校企项目合作,寻求社会单位赞助,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另外,可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训及指导,采用法律制度制定紧急行动预案,保障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各管理部门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供合法合理的权益保障。要坚持校企合作,本着双方受益的原则,各展所长,互补所需,互惠互利,优先发挥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绝对优势,并想方设法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为推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1]段志坚,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温皓,袁中树.论高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刘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7(7).
[4]练琪,李延.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