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元
中国和菲律宾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福建沿海一带人民来往于中菲之间进行贸易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时,有华人150人,至1588年即超过1万人,1603年更达3万人[1]2。 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从 1603年到1820年,西班牙殖民者就以种种借口制造了针对在菲华人的6次大屠杀,罹难的中国人近10万人[2]。在以往研究中,多以叙述史料来对6次屠杀进行分析,如李长傅的《菲律宾史》(商务印书馆,1936)、黄滋生与何思兵的《菲律宾华侨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金应熙的 《菲律宾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朱杰勤的《东南亚华侨史》(中华书局,2008)等,或者以6次屠杀中的个案为例来研究西班牙殖民者对在菲华侨进行屠杀的原因,通过对西班牙殖民者既定的血腥屠杀政策的研究,揭示其对在菲华侨进行多次大规模屠杀的根本原因。
虽然西班牙殖民者不得不承认华侨在菲律宾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马尼拉高等法院于17世纪末年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说:“菲律宾的经济存在完全依靠中国人,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个群岛的供应、贸易和工艺。”[3]历史学家康塞普逊在回顾17世纪初年菲律宾境况时也认为:“如果没有了中国人的商业和贸易,这块领地就无法生存下去。”[4]但是另一方面又认定中菲贸易和在菲华侨是他们最大的祸害。因此,西班牙殖民者长期采取限制中菲贸易,排斥和屠杀华侨的政策,这也同他们的殖民利益相吻合。
因明官员到卡维特“勘金”,西班牙殖民者蓄意煽起反华情绪,挑动华侨自卫起义,遂以此为借口,于1603年对华侨进行第一次大屠杀,致使“菲华侨死者凡二万四千人”[5],当时菲华人口总数约3万人,然而这次屠杀竟至总人口的4/5,可见其行为残忍至极。自1603年屠杀之后,在菲华侨人数大减,然利之所在,又有很多华商联袂来菲,至1639年斗争前夕有华侨3万多人。因“卡兰巴计划”实施,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华侨弃农从商,1639年殖民者催迫卡兰巴华侨交纳地租,引发起义,于是又借口进行第二次屠杀,致使“华侨为西人所杀者不下两万余人云,财产损失达七百万比沙。”[5]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后致书菲律宾总督要求纳贡和护侨,为防止华侨作为郑成功侵略菲律宾内应,西班牙殖民者对华侨进行第三次大屠杀,虽可见文献中未发现有明确记载,但从当时文献的叙述中可以推断,4000之数是比较可信的[1]156。经过3次大屠杀,一些寓居马尼拉的华侨纷纷离开此是非之地,辗转移向吕宋其他地方、中部群岛和南方岛屿。1686年,西班牙王命令菲律宾殖民当局在6个月内驱逐全菲华侨,在华侨中一度引起恐慌和愤怒,,丁哥等300名华侨进行抗议,后遭到西班牙殖民者进行的第四次屠杀,这次被屠杀的华侨有几百人[1]161。1762 年,英国对西班牙宣战,华侨在英国占领马尼拉期间进行反西斗争,最后遭到西班牙殖民总督安达对华侨进行的第五次大屠杀,他下令绞死群岛各地所有华人,这项命令道1765年仍继续执行。这期间,全菲被杀华侨当远逾6000之数[1]194。1820年,马尼拉同时流行霍乱和天花,西班牙殖民者趁机散布谣言,把疫症的流行说成是由于外侨在河中放毒所致,以制造排外骚乱。10月9日和10日两天内惨遭杀害的华侨共计85人,财产损失无法统计[1]225。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华侨来菲只是为了经商取得经济利润,绝无夺取政权的企图。可是,西班牙殖民当局去别有用心地硬把华侨看成是对殖民统治的最大祸患,平时已经百家防范,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加紧脚步实施其既定的血腥屠杀政策,铲除华人根基。1603年-1820年,西班牙殖民者对在菲华侨进行的6次大屠杀,使华侨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财产受到惨重损失,同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一样,这是中国历史上人们不能忘怀的惨痛教训。
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在菲华侨进行6次屠杀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讲法,主要以人口问题和经济问题为主。他们认为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多次大批屠杀华侨,是由于华侨在菲人数太多,亦或是其商业势力或经济力量扩张过甚而引起的,笔者认为这不是最根本的因素。
首先,在菲华侨人数虽然在1603年高达3万人,但是经过几次屠杀,到17世纪80年代,帕利安通常也只有5000-6000人[6],而且西班牙殖民当局也一再制定法令要求把华侨人数限制为6000人,再加上1596年和18世纪中期对华侨进行的几次大规模驱逐,所以,当时在菲华侨人数并不是一直处于高额状态。相反,在后期人数剧减的情况下,西班牙殖民者仍然对华侨采取屠杀政策,因此人数问题并不是引起殖民当局恐慌而进行屠杀的原因。
其次,说西班牙人对华人在经济上的发展而引起极度恐慌才造成多次屠杀不符合实际。在菲华侨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从事商业,有的也会充当手工业者、家仆、苦力等等,如在马尼拉帕利安(Perian)的华侨居住区就有“渔夫、园丁、猎人、织匠、木匠、铁匠等。”[7]这些华侨也有上层和下层之分,而处于上层的富商华侨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的华人还只是下层阶级。“在西班牙人眼中,他们是勤奋者、富有者亦是定时的叛乱者;在当地人眼中,他们是外来者和游民。他们希望安定,却每每遭到屠杀和驱逐。”西班牙殖民者到达菲律宾是有西班牙政府保护的,他们在菲采取的任何手段与措施,包括限制和屠杀华人,都有西班牙政府做为强大的后盾。相反,华人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甚至受到中国政府的驱逐与歧视。因此,那些少数富商华侨为了维护自己在外的利益也根本不会进行商业扩张去与西班牙殖民者进行斗争,他们知道那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仅凭这些少数富商华侨在商业上的发展根本不行,而且他们也不愿意去影响甚至是动摇到西班牙殖民者在菲经济统治的根基。
最后,西班牙殖民者在16世纪末到19世纪已经发布和实施了许多限制和打击华侨的法令。例如,在马尼拉城北与巴石河间一荒地建立居留地名叫帕利安(Perian),限制华人行动以及贸易。后又征收值百抽三的关税和每吨12比索的停泊税对华侨进行敲诈勒索[1]44。从1586年开始,又屡次禁止华侨经营零售业;此外,华侨还被迫从事苦役,弃农从商,甚至还被成批驱逐出境等等。所有的法令和政策都已经大大限制了华侨在菲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根本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实力去与西班牙殖民者相抗衡。
由此,谈不上因为人口和经济问题,西班牙殖民者对在菲华侨进行多次大规模的屠杀,这就值得对屠杀根本原因进行再一步的研究。
我们可以从西班牙殖民者对在菲华侨的多次屠杀中可以看出,这种屠杀具有反复性,每隔一段时间,少至20年左右就要进行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说明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不是偶然性的,他们之所以仇视华人,对华人进行多次屠杀,是与西班牙政府既定的殖民扩张的血腥政策:屠杀和掠夺有关,是殖民者有意排除华人的结果。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总督只是西班牙政府所决定的殖民政策命令的执行者,虽然他们采取了经济上的限制和掠夺、文化上的同化和隔离、政治上的迫害和驱逐等多种手法,但是在菲华侨毕竟是外来者,当他们有一定的行动刺激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认为会威胁到其统治利益,动摇其根基。因此为了迅速解决问题,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对华侨采取屠杀政策,防止后患。
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8]可见,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最主要的特点,是以最残酷的血腥暴力为基础的屠杀和劫掠。殖民主义者毁灭了殖民地的古老文明,殖民征服的历史,每一页都充满着血腥的味道。西班牙在西欧国家中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且是最先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国家之一,所以西班牙殖民者也不例外,他们“带着火和剑来到东方,留下的是用火和血的文字写出的记录。”[9]西班牙拓殖菲律宾时期,是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的顶点。他们在对外扩张中更多的试用超经济力量——殖民暴力,而血腥政策:屠杀和掠夺,也成为了他们扩张的重要手段。因此,一旦有人刺激他们,即使反对者只有抗议的初衷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那会严重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利益,如果不加以铲除就会使整个殖民社会陷入动乱。这时候,他们就会采取所谓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采取野蛮和残酷的暴行以至屠杀。历史记载,西班牙殖民地对其领地的居民施行过大规模的屠杀。美洲的土著居民毙于西班牙人之手的总数不下4000万人,西印度的居民原有600多万,也被他们消灭殆尽[10]。而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对华侨进行的六次屠杀也使得近10万人丧失生命。可见无论殖民地情况如何变化,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无法改变西班牙殖民当局所沿袭下来的既定血腥殖民传统,他们认为屠杀是镇压本地人以及外来居民面,维护殖民地社会安定的最有效而且是最直接、最彻底的方法。因此西班牙殖民者对在菲的华侨进行多次大规模屠杀也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在预料之中,是殖民者既定的血腥殖民政策的产物,在没有中国政府的保护下,一旦他们刺激到西班牙殖民者的痛处,就会被实施血腥屠杀。
另外,为了防止华侨在发生战斗行动是据守房屋抵抗,西班牙殖民当局硬性规定帕利安(Perian)的房屋必须用竹、木搭建,不得使用石头,这一情况及其有利于西班牙人用武力镇压华侨的任何反抗甚至放火进行屠杀[11]。屠杀之前,殖民当局还驱使土著居民,不分男女老幼,日夜轮番挖掘壕沟,垒建胸墙,修理城墙和构筑工事,并且拆毁教堂防止其成为敌人的观察哨、指挥所,还派出人员到吕宋各地搜刮大米和其他食物,以储备物资,可以说西班牙殖民者采取各种备战措施,而一切战备都准备好后,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挑动华人造反,以便为大屠杀寻找借口,当华侨被迫进行起义时,他们就下令屠杀全部华侨。在1639年第二次屠杀中,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科奎拉就悍然向各地发出命令,要求西班牙地方官员处死当地所有华侨[1]132。1662年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拉腊还没有下屠杀令时,一些西班牙人就要求杀死全体华侨,他们惟恐华侨生存下来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6月6日,拉腊向庞邦加士兵下令:向华侨逃亡者的营地进军,砍下在营地所看到的每一个华人的头颅[1]154。1762年,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安达面对华侨的起义进行骇人听闻的报复,他下令绞死群岛各地所有的华人。当英军撤离马尼拉时,帕利安全体华侨都被当做“上帝和(西班牙)国王的叛徒”,许多人被绞死,一些人由于“莫须有”的罪名而受到迫害[1]194。 可以看出,大屠杀是西班牙殖民者承袭其血腥殖民政策的结果,它显然不是偶然决定的,而是有计划、有准备的;不是针对起义者,而是针对所有华侨。华侨起义是属于“官逼民反”,正如菲律宾历史学家赛义德所说:“华人如所周知是一个温和的、容易相处的民族。他们历次起事,显而易见地只是武装抗议西班牙官员对他们的种族歧视和不公正政治待遇而已。”[12]但在西班牙殖民者看来,无论是否参加起义,只要是华侨就会触动他们的神经,就会一律遭到屠杀,他们认为这样做才能彻底摧毁华侨根基,从根本上维护统治。
综上所述,菲律宾华侨在西班牙统治期间遭受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不仅对华侨,而且对整个的菲律宾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西班牙殖民者对在菲华侨进行的6次大屠杀是具有反复性和必然性的,因为西班牙一开始进行对外扩张的时候就既定了这项“最有效、最直接”的血腥殖民屠杀政策,所以无论统治到哪里,无论奴役本地人还是外来者,他们都沿袭会这项政策,并且多次使用,以此来维护他们在殖民地的根本利益。
[1]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刘芝田.中菲关系史[M].台北:正中书局,1962:546.
[3]Lourdes Diaz-Trechuelo.The Role of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 Domestic Ecomony, (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1570-1770)[M].190.
[4]Juan de la Concepcion.Historia General de Filipinas,Tomo 4[M],53.
[5]李长傅.菲律宾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55.
[6]E.H.Blair,J.A.Robertson.ThePhilippineIsland,1493-1898,Cleveland,1903-1909:Vol.39[M],23.
[7]庄国土.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3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819.
[9]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10]朱杰勤.东南亚华侨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119.
[11]金应熙.菲律宾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180.
[12]G.F.Zaide.Philippine Political and Culture History:Vol.1[M],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