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研究

2013-08-15 00:49:10刘林山
关键词:校园

刘林山

(西北民族大学 校报编辑部,甘肃 兰州 730030)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高校新闻传媒是在高校校园内,面向师生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开展服务的有力工具。校园广播、高校校报、校园电视和校园网络等,组成了高校新闻传媒系统。传统的高校新闻传媒包括高校校报和校园广播,而新兴的电子媒体则有校园网和校园电视台。它们构成了视、听、读兼备的立体的高校新闻传媒系统。校报和校园广播在高校新闻传媒中占有主导地位。校报是高校党政部门的传声筒,广播则是传播校园信息的重要工具。校报和校园广播有两个重要功能: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此外,校园广播还具有娱乐功能。校园电视则具有立体的舆论引导和激励鼓舞作用。高校新闻传媒可以利用电视和网络,宣传我国的政策方针,报道政治新闻,以提高师生的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此外,高校新闻传媒对高校的教育工作还兼具一定的辅助功用。[2]高校新闻传媒一般会报道各种学术研究、科研成果等。这些报道,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其所学专业的前沿知识,敦促教师不断努力攻克学业难题,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其许多知识都是在课外获得的,而高校新闻传媒可以适时灵活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同时,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而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形下,学生可以通过高校新闻传媒,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高校则可以借此改变教育策略,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高校新闻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汲取各种知识,获取多种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一、高校新闻传媒的生态环境

传媒生态环境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条件之和,主要可分为传媒产业外部环境和传媒产业内部环境。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构成了传媒产业的外部生态环境。具体而言,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法规和相关传媒产业政策,组成了传媒的政治环境;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GDP 和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组成了传媒的经济环境;国家的科技扶持政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传播技术的发展,构成了传媒的科技环境。传媒产业内的合作与竞争环境则构成了传媒产业的内部生态环境。传媒业发展的主旋律始终就是竞争与合作。一方面,现代传媒在内容、渠道、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现代媒体之间又在横向和纵向(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展开了多方合作。传媒业的发展,与传媒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传媒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传媒外部和内部的生态环境,并与其不断发生着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若没有传媒生态环境,传媒就失去了根基;反过来,传媒又给其生态环境提供了动力和支持。[3]

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既具有一般传媒生态环境的所有特点,同时,又有其特殊性。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新闻传媒深受高校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传媒形态风格,不同的媒体风格和媒体形态体现着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换句话说,人文地理因素对高校新闻传媒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人文因素自然还应包括高校的校园文化在内。这就意味着,高校新闻传媒的外部生态环境具有不同于一般新闻传媒的特殊性。与此相应,置身于高校校园中的高校新闻传媒,受高校师生活跃的思维、超前的思想和迫切的求真愿望的影响,其新闻报道方式与社会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式也必然有所不同;加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办学模式的改革,高校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因而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观点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校园新闻报道中,所有这一切,在改变高校新闻报道方式,扩大校园新闻来源的同时,使得高校新闻传媒的内部生态环境也具有了不同于一般新闻传媒的特殊性。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研究高校新闻传媒,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微观生态和宏观生态。微观生态包括高校新闻传媒的各个构成要素以及不同传媒间的相互作用;宏观生态包括政治、文化、经济以及其与传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这样说,高校新闻传媒既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也是其所置身的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4]

二、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失衡

所有媒体最终追求的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便要求其拥有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和信息传播模式,并以此使媒介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良性循环。媒介的产品形态、频率频道、受众支持和信息系统等要素必须与传播者、受众、社会经济之间形成动态的平衡循环,不论哪一个要素的畸变或者消失,都将导致整个传媒生态环境的失衡,并影响到传媒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传媒生态环境平衡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传媒间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环境的生态化,其目的为确保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平衡,并以此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意义上,新闻传媒的生态环境平衡指向两个方面:编辑和市场。高校媒体承担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责任,是连接学校和师生的桥梁,不仅要满足校方的具体要求,还要能够满足师生的不同口味。由于其自身定位的特殊,因此,高校新闻传媒的生态环境平衡便指向两个层面:学校和师生。这是高校新闻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具体而言,高校媒体应该在为学校服务的前提下,以师生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考虑需要报道和关注的内容,并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现在的高校新闻传媒往往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而其信息传播仅仅只注重教育与灌输,而忽略了信息传播所针对的特定对象,使得其所传播的信息与其依存的环境相脱节。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造成了高校新闻传媒与受众之间生态环境的失衡,亦且动摇了高校新闻传媒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信息是媒体生存之本,哪家媒体能够第一手掌握独家的新闻事件,并能深入挖掘其新闻背后的故事,后续跟踪报道,就能在媒体之战中获得绝对的优势。由于高校新闻传媒面对的环境的特殊性,使其无法像一般媒体一样,在更为广泛的社会空间里,灵动地捕捉各类新闻事件,而只能在有限的校园中,尽量筛选一些可能的新闻事件,加之大部分高校校园生活的趋同化,致使高校新闻传媒在信息的选择上,大多缺乏必要的特色,同质化倾向严重,不论从选题还是策划来看,几乎都是千篇一律。这不仅造成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也破环了新闻出版报道的生态平衡。

信息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获取这些信息资源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对于高校新闻传媒而言,这种浪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由于大部分高校的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等媒体都是相对独立的,各有其独立的运行机制,受此影响,其采编、播发新闻信息时,大抵都是独自进行,各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整合,致使其采编、播发的新闻信息大量重合或雷同,从而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其二,校园电视、校园网等新媒体的加入,在给高校新闻传媒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给高校新闻传媒带来了新的困扰,这既缘于校园电视、校园网等新媒体与高校已有的媒体如校园广播等功能的部分重叠,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定位的困难,也缘于高校既有媒体已存在的相互独立的运行机制,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自为政,这无疑更加剧了高校新闻媒体资源间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现象。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配置高校新闻媒体资源,使各媒体之间能够优势互补,以有效利用高校现有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促进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使高校新闻传媒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引导舆论,传播新闻,教化人心的功用,对于高校新闻传媒而言,已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迫切。

除了信息资源的浪费,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失衡,还表现在其新闻传导与高校其他相关部门的失谐,致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新闻传导本该具有的宣传抚慰功能。新闻传媒理应通过传播党政方针,以正确引领民众的思想和认识,因此,高校新闻传媒应通过高校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和校园网,与高校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协同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但遗憾的是,受制于现有的运行机制,高校新闻传媒仅仅只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出单一的声音,并未与高校其他相关部门(教学、行政、新闻院系等)一体互动,紧密协作,致使其未能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的协同延伸作用。

此外,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失衡,还体现在高校新闻传媒数字化程度的偏低。有研究指出,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情形下,高校新闻传媒应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快传媒的数字化进程。然而,在这一点上,现有高校新闻传媒现状远不如人意。有调查表明,大约有60%的高校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一致认为,单以传媒的数字化而言,现有高校新闻传媒就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5]如果高校新闻传媒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不仅会加剧其生态环境的失衡,其发展前途亦且令人担忧。

三、平衡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措施

生态环境的失衡,既是现阶段高校新闻传媒应该正视的问题;同时,也给未来高校新闻传媒的发展,指明了努力改进的方向。高校新闻传媒应在认真分析其生态环境失衡原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平衡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的相关策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传媒队伍。一支高水平的新闻传媒队伍,在高校新闻传媒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要想平衡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一定要高度重视高校新闻传媒队伍的建设。除了让新闻传媒从业人员定期参加一些新闻知识讲座、相关交流活动,以提高其写作能力和新闻素质外,还应该多方提倡并鼓励其与学生打成一片,以使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闻诉求,以达成新闻传导者与新闻受众的平衡。

挖掘新闻的思想深度。高校新闻传媒对报道的内容要做到有轻有重,不能本末倒置,在体现新闻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同时,还应该对所报道新闻进行深入的挖掘,尽可能地后续跟踪报道,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虎头蛇尾。新闻报道应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生活。高校新闻传媒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时俱进,从信息的源头抓起,报道社会上和校园中最新发生的新闻,尤其是那些离学生最近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新闻信息,以使学生在了解新闻的同时,受到一定的教育,从而达成新闻传导内容与传导目的的平衡。

加强媒体技术和新闻内容的创新。高校新闻传媒不仅要紧跟媒体技术前进的步伐,使用最先进的媒体传播技术,还要在报道内容和创作形式上大力创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开放,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新闻传媒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的更新,传播内容的创新,在充分满足学生各种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地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传和教育作用,达成新闻传导手段和传导对象的平衡。

科学管理高校新闻传媒。高校新闻传媒由各个不同的部门构成,系统繁杂,要想使其有机配合,协同发挥效能,就必须管理部门的合理协调,因此,高校应该有一个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使其能够高效运行,以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及宣传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为全体师生服务,从而达成新闻传导系统内外部的平衡。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高校新闻传媒应该与时俱进,紧跟商业媒体步伐,充分发挥其党政喉舌的作用,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1]张中伟.高校新闻传媒的教育功能探讨[J].中国报业,2012(12).

[2]李秀芹.论高校新闻传媒的育人功能[J].新闻爱好者,2010(6).

[3]赵长春.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的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8.

[4]侯纯玉.论高校传媒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6).

[5]纪明.论高校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新闻知识,2009(8).

猜你喜欢
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南方周末(2018-06-28)2018-06-28 08:11:04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