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宇
(山西大同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根据搜搜新闻发布的相关数据,腾讯的高校微博数量2011是2010年的15.4倍,2012年则剧增为2010年的134.8倍。到2012年12月为止,国内高校的新浪官方微博也增加到835所。随着媒体对高校微博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微博的社会地位也慢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人应该充分利用微博,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以大幅度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1]
微博用户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凭着微博,他们能够自由地猎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能够自由地发表独立言论,可以在瞬间内得到大量反馈。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具有传播主体平民化的特点。此外,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体、多种格式都可以应用在微博中,这样也就大幅度增加了微博传播的立体化、有效化。微博正是拥有了这些特点,才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我国为例,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与2010 年相比,增长了296%,达到了2.5亿人。[2]同时,微博的使用人数还在不断地呈爆发式增长。
在社会媒体当中,微博是最具有即时性的信息传播媒介。正因为微博在传播时间上的即时性,所以微博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困扰,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实时传递身边的信息,这种方式颠覆了以前由主流媒体主导传播的传统。由于微博这种强大的即时性迎合了青年人的需求,他们在微博当中展示自己的魅力与风格的同时,也有可能会接触到错误的思潮,并受其不良影响。[3]这时候,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尴尬就是,自己所讲授的东西或许青年人早就知道,而他们嘴里的新名词和新鲜事教育者可能却是闻所未闻。
微博的信息传播是一种裂变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被人们叫做病毒式传播,因此,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可能会以微博为平台,夸大捏造虚假消息,混淆视听,并快速传播。这些别有用心者散布的不健康不真实的消息,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规范以及监管微博信息,阻止网络谣言的散布,让它在满足真实性的前提下,更好地方便人们交流信息,这应该是当下高校管理者必须思考探索的现实课题。
基于单一性和140个字符的限制,微博所产生传递的信息,大多数是琐碎的生活细节,或者是新闻事态的进展。每条单独的微博内容,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传播的信息更显琐碎化。微博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信息的琐碎化,有可能导致网络信息内容与教育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不同甚至相反,这将有可能引起年青人思想上的疑惑、混乱甚至逆反。
青年大学生是微博最主要的用户和忠实粉丝。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在这样的情形下,利用微博的裂变传播方式,有助于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们容易被微博瞬间产生的海量信息所吸引,时刻关注事件的进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要充分认识到微博这一全新的裂变传播特性,并借助于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抵达学生之中。
微博具有很多优势和特点,如操作便捷,形式新颖,形象直观,能够调动多重感官立体感知等。借助微博的轻松娱乐氛围,可以实现潜移默化的导向教育功能。[4]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的这些特性,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轻松幽默、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那么枯燥无聊,而是让其成为一种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学习交流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双向互动、平等沟通、积极对话的主客体沟通基础之上才行。微博的出现,完全将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灌输的思想教育模式打破了,从而构建起一种开放性、随意性、交互性很强的交流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教师能够通过微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而学生则可以在微博上将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这样的交流方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进行零距离沟通。因此,充分利用好微博这个即时通讯,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对话。[3]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教育,对微博控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就需要认真研究微博控的特点与内容,充分利用好微博来开展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如今,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佳,理想模糊,政治淡漠,人际关系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对他们的教育和辅导,是令很多高校思政教育者头疼的事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微博,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培养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忍耐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心。
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以及提供帮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来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可以在学校论坛网站建立留言区和讨论区,使学生能够通过匿名形式或注册来使用,这样做,既能使其对当前的社会潮流问题、焦点问题进行自由探讨,并且能够自由地倾诉个人的一些想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快速地通过大学生在留言区和讨论区的发言以及交流,掌握其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心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便于思政工作者的疏导和教育。同时,思政工作者要在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时,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还要充分发挥起学生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在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将微博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中去。例如,高校在开展“雷锋月、精神文明活动月”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微博这种新兴媒体,搭建起思政工作者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可以新浪、腾讯等官方微博作为宣传交流平台,开展“新时期,我心目中的雷锋精神”、“今天,我们这样做雷锋”、“创建节约型校园——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等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微话题线上讨论,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将学院、身边生活中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感人感动瞬间,通过写微博、晒照片、分享视频等形式,在微博上彼此深入交流,以此弘扬雷锋精神,增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1]窦倩,苏倩倩,王雅然,等.微博对沟通模式的新拓展[J].文学界(理论版),2010(9).
[2]吴可佳.新时期大众传媒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挑战[J].学理论,2010(2).
[3]叶政.略论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4]胡继红.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