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生产性保护探讨

2013-08-15 00:49:10
关键词:十堰市遗产文化遗产

叶 鹏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一、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生产性保护的主要问题

(一)遗存濒临消失

自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社会各界对古代历史遗存呵护有加,但“工业遗产通常被人们厌恶并与污染或沉痛的回忆联系在一起”[1],人们常认为它们“看起来像自然灾害或历史失败的象征”,如今“正像我们曾经不文明地对待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一样,今天又正在迅速毁掉工业社会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2]

十堰市加速实施“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战略,不断对汽车工业旧址进行关停并转或全部拆除。由于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局限,导致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社会、科学、经济和审美等价值长期被忽略。这种不加区分地拆除,导致车城特色和工业遗产的快速消亡,也导致我国工业文明初期的见证和记忆永远消失。为了有限的商业利益而将优秀的工业遗产拆除和损毁,势必引发城市文化断层的加剧,进而对城市肌理和个性特征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

(二)保护制度缺位

尽管近年来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已逐步受到多方重视,但工业遗产法律法规仅见于上海、天津、长春、武汉等少数城市,大多数传统工业城市尚未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文化遗产制度化保护的范畴。

已颁布实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等内容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参照标准,但由于工业遗产的特殊性,这些法律难以对十堰市工业遗产进行清晰的界定、定位和规范。同时,也未对市内汽车工业遗产制定相应的地方性保护法规和保障政策,导致十堰汽车工业遗产保护既缺乏专门制度和规范方法,也缺乏唯一的保护主体、清晰的归属关系和明确的管理责权。

(三)公众意识淡薄

工业遗产清晰地记载各个历史时期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劳动群众的人生旅程,这一复杂认同构成了城市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十堰市汽车工业历史悠久、积淀丰富,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员就业等多方面已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已成为十堰市民心中的形象载体。仅有一所以东风“二汽”发展史为主要内容、归口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管理的小型汽车专题展馆已无法承载这一历史重任。大量富余的汽车工业人力资源,如离退休汽车工程师、退休汽车产业工人都未有效利用,也无法实现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进行免费宣传和广泛监督,拉大了城市居民与工业遗产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难度。

二、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推进重点

(一)开展抢救性保护

第一,对现状进行管控。对已作为文物和遗产登录的汽车工业遗产,有关部门应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公布为历史建筑或工业历史街区,按国家《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有关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规定予以保护。工业历史街区范围内构成整体风貌的重要建筑如需改造更新,不应采用拆除重建的简单方式。对历史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市文物主管部门应按程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保护。

第二,对企业进行引导。对于已搬迁原址,但设施尚未完全拆除的工业企业,要立即责令有关企业对尚未拆除的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对于正在搬迁的企业,应尽快对工业遗产进行评估登录,划定保护范围。在厂址厂房出让时,及时将汽车工业遗产纳入全市保护范畴;对确需动迁的汽车工业遗产,应尽快采取措施,或整体记录、或收归馆藏、或异地重建;对仍在使用老设备、老厂房的企业,应敦促其及时、全面地将汽车工业遗产登录到“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对已破产或停产的工业企业,要立即划定保护范围、纳入保护利用规划,并尽快组织实施。

(二)推动制度化进程

第一,制定遗产保护制度。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和国家各部委公布的近40 项文保规章,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登录制度》、《十堰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十堰市工业遗产管理制度》和《十堰市工业遗产利用制度》等地方性工业遗产保护法规。

第二,制定遗产保护规划。在“把保持城市原有的特色和展示城市发展前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城市规划在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指导下[3],尽快制定落实《十堰汽车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对接《十堰市“十二五”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全市范围统一领导和整体部署。

第三,制定遗产保护政策。按“谁拥有、谁保护、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明晰汽车工业遗产的归属关系、管理关系和监督关系。制定遗产占用土地补偿政策、遗产建筑空间利用政策、遗产改造投资免税政策、遗产利用收益税收减免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保护遗产的积极性。

三、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具体举措

(一)启动“五个一”遗产保护工程

为推动十堰市对域内汽车工业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和有效利用,提出启动“五个一”遗产保护工程作为全市工作重点,即随厂保护一批,申报文物一批,转型利用一批,馆藏保护一批,立碑公示一批。

(二)发展汽车工业遗产旅游

突破当前散点布局的利用模式,以“中国汽车工业史”为主题,打造“十堰——襄樊——武当山”的汽车工业遗产旅游线,重点开发特色汽车工业旅游和汽车体验活动,实现十堰汽车工业遗产同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对接。立足于充分保护和挖掘自身汽车文化遗产,以汽车产业文化为主题,从打造全域汽车主题景观体系的高度,推动十堰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工业遗产保护区”和“全域汽车文化体验区”,将遗产保护、产业发展、都市建设、文化体验和市民休闲有机结合,形成十堰独特的城市特征。

(三)实现遗产综合性应用

根据具体条件,可以将汽车工业遗产改造升级为商业设施、办公设施、高档公寓区等项目。其中,利用工业建筑的空间优势和集群优势实现特色片区的整体利用,吸引创意人才及产业聚集并构筑城市创意产业园,是国内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构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级汽车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4]发展目标,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可按照不同主题和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地重新包装成以文化演艺类、创意设计类、传播媒体类为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设计、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项目在内的创业产业,促进十堰市“退二进三”历史进程的发展。

[1]D.班巴鲁.生产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6-04-14(2).

[2]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4).

[3]靳小丁.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N].重庆日报,2007-03-09(1).

[4]十堰市人民政府.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十堰日报,2011-1-23(2).

猜你喜欢
十堰市遗产文化遗产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宝藏(2021年10期)2021-11-22 06:00:22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千万遗产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遗产之谜
遗产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