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磊
(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7)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1]这样,每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基本上都超过了200人,由于地域、风俗的不同,同学们之间性格各异,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得当。特别是面对90后大学生,更需在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学生工作的新情况。
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时代个性,无论是老资格的辅导员还是新来的辅导员,在带班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认真做好“辅”和“导”,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推动学生在校期间的良性发展。
所谓“辅”,《词海》中释义为:辅助[2]3819。所谓“导”,《词海》中的解释:一是引导、领导;二是疏通;三是开导、启发[2]3061。而“辅导”的意思是帮助和指导[3]。由上述解释可知,辅导员就是专门为学生做“辅”和“导”工作的专门人员,包括心理辅导员、健康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高校辅导员等,本文所讲的,是专指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
辅和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辅”字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帮助和扶持,“导”字则侧重于对学生心理、精神方面的引导和疏通;同时,辅和导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辅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导是学生工作的升华。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我们要想在新时期复杂多变的学生工作中忙而不乱、稳中求进,应该从“辅”和“导”两方面去着力。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同时还要做好他们的情感心理、思维行动等方面的疏导。
对大学生的辅助和帮助,涉及到对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安全等各方面事务性工作的管理。教育部对辅导员的要求是:“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1]因此,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学生日常的纪律管理就成了重中之重。
首先是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如落实好学生住宿的地点和床位,领取新生的花名册,安排好新生的接待等。此阶段虽未见到学生,但事关学生和家长报到时的第一印象,对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意义重大。实际操作中,哪怕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若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不如人意,还是会造成部分家长和学生的不满,有的新生甚至会因此而退学。
其次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工作。新生由于初离父母和家庭,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孤单和无助,这时辅导员的及时出现,就会使他们心中有了主心骨。辅导员是新生到校后接触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及时对新生进行校史、专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在食宿、学习等方面给予帮助,会极大地缓解学生初来乍到时的不适或疑惑,从而使新生能顺利转变角色进入学习状态。
再次是日常服务性工作。大学阶段,多数辅导员都会感到事务性的工作太多,事情虽小,但工作量很大,以至于有人说辅导员是“高级保姆”、“安全监管员”和“传话筒”。比如:贫困生的甄别、奖助学金的评选、宿舍安全检查、学生上课出勤、各种类型的班会、学生贷款及资助、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等,而且有些事几乎每天都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分清主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创新工作方法,大处着手,小处放手。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在辅导员的协助下做到自我管理和监督。这样,既锻炼了干部队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改变了辅导员“救火队员”的形象,还可以使辅导员从纯粹事务性的工作中走出来,“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1]。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更自豪、坦然地从事学生工作。
最后是学生的毕业阶段工作。应该说,学生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这也是社会、学校、老师的最大心愿。进入毕业阶段,辅导员要做好以下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毕业招聘会、解释就业政策、填写毕业表格、统计就业情况、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的离校,以及毕业后的档案户口迁移等。这些都是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作为辅导员,在做好“辅”的过程中,要坚持真诚、平等地和同学进行交往,对待同学一视同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凡是涉及学生的事情,都要用心去解决,不独断、不拖延、尽全力,有求必应、从谏如流,尽可能排解学生的困难,让新生在校期间能踏实、充实地学习和生活。
对大学生的指导、引导和疏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情感心理、观念思维、思想行为等精神方面。《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4]这是古代先贤对教育引导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深思熟虑和理论升华,对今天高校的学生工作依旧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今天大学的宗旨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要使学生弃旧图新,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导”,就是要通过走访学生课堂、宿舍,以及和学生一起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风貌,化解学生心中的死结[5]。并在帮扶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会做事、做人,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比如,有的学生遇到家庭困难,但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就需要辅导员热心地开导,打消其心中顾虑,并尽可能为其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经常打游戏不上课的同学,辅导员要亲自下到宿舍,和他们谈网瘾的危害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家长的辛劳与期盼,要让他们思想有所触动,从而走进课堂好好学习。而面对毕业班的同学,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发达的大城市、公务员、国家企事业单位往往是同学们的首选,而偏远的小地方、民办乡镇企业大家都不愿意去。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转变同学们的就业观念,使他们毕业时能顺利就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到了毕业还未就业,势必对个人、对家庭都会带来很大的困惑和危机。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4]这就表明了端正心态、转变观念的重要性。而要真正使同学们“正其心”,还是需要我们辅导员在“导”字上更多地付出。
曾有人说,辅导员工作是一种良心活,只要愿意付出,无论奉献多少心血和汗水都不过分。我们国家也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做了以下定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亦师亦友的角色,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更注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答疑、解惑和引导。因此,怎样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引导他们在轻松快乐、健康向上的氛围里学习成长,是辅导员所必须格外重视的问题。
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思想活泼、热情、开放、渴望独立、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同时又存在上网成瘾、依赖性强、心理脆弱、人际关系差等问题。因此,辅导员面临更多的挑战,这也对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辅”“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辅导员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当今世界政治交错复杂,各种政治思潮和主张交互影响,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辅导员要及时了解世界政治动向,对新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能做到深入研究、冷静分析、去伪存真、吸取精华、剔除糟泊,时刻注意和那些不正确的思想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要向学生积极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自觉抵制极端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身在中国,长在中国就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时政热点也可以开阔辅导员的眼界,增加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政治素养,锻炼辅导员处理突发学生事件的能力。教育部就要求辅导员“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1]。因此,辅导员要有敏锐的时代眼光,要善于捕捉时政中和学生工作相关的内容,借鉴其他高校的成熟经验,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政治辅导员,时刻要把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装在自己的心中,用心工作,积极为学生服务,要有所追求、有所舍弃、有所约束、有所用心[6]。要一生做好服务学生这件事,对得起学生家长的寄托,让每一个家庭放心。这样,多年后回想起来,我们就会感到很欣慰,就会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辅导员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但创新方法,不是彻底抛弃传统的工作方式,像面对面的沟通,建立和家长、班干部的联动等传统的工作模式,将来依旧会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辅”和“导”的重要作用。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06-08-01].http://www.edu.cn/20060801/3202145.shtml.
[2]词源[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3]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24.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
[5]张慧,汤洪棉,罗玉华.高校班导师制度的创新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9):119-122.
[6]邱林.试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