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丽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046000)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各省、各地区都纷纷推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电视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晋题材电视剧也陆续登上荧屏,如《乔家大院》、《走西口》、《八路军》、《吕梁英雄传》、《喜耕田的故事》、《郭兰英》、《赵树理》、《大槐树》、《杏花魂》、《一代廉吏于成龙》、《黑金地的女人》、《幸福生活万年长》等,这些优秀的电视剧对山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教授曾庆瑞曾将电视剧划为11个类型,晋派就属于其中之一。晋题材电视剧特指以山西地区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电视剧流派。晋题材电视剧可大致分为五个类型,即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题材、历史题材。由于山西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这使创作者能够从三晋大地汲取厚重的历史营养来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艺术感染力使该题材电视剧带有强烈的历史内涵和忧患意识,因此,晋题材电视剧呈现出深沉凝重、朴实沉郁的地域风格。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晋题材电视剧在创作过程中着重突出了山西地区的地域文化,将其自然风光、人文建筑、风俗习惯、人物性格、晋商文化等融入电视剧中,使观众认识并逐渐了解了三晋文化,为山西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奠定了基础,晋题材电视剧的地域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层峦叠嶂,轮廓大致呈四边形,东有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部吕梁山纵贯南北,北边跨过长城,南边又以黄河为襟带,自古有“表里山河”之誉。“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哗啦啦啦的汾河水,流过我的小村旁。”郭兰英将山西的自然风光通过美妙的歌声唱响了全国,而晋题材的电视剧就又将山西的自然风光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记得2006年央视开年大戏《乔家大院》热播后,祁县乔家大院一时成为全国人民首选的旅游景点,电视剧《乔家大院》不仅带动了山西经济的发展,更打响了山西题材电视剧在全国的影响。
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将山西农村的自然风貌用镜头直观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山西土壤多呈现为褐色,以筑造梯田为主,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谷子。同时,黄土地、黄沙、黄绿色的高原在电视剧中成为山西的地标特征。电视剧《走西口》一开始呈现的就是以黄色为基本色调的自然风光,在故事的进展过程中,更将壶口瀑布的气势直观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五台山、恒山、绵山、太行山大峡谷、风陵渡等早已经成为山西境内著名的自然景观风景区,在晋题材的电视剧中屡屡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山西地区的建筑以具有儒商风格的“晋商大院”最为著名。山西祁县是目前山西保留民居数量最多的地区,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后,很多学者甚至旅游者对其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简单归纳为:一是外墙高。从院落向里看,用砖砌成的不开窗户的墙体非常高,这本身在当时就具有很强的防御性。二是院落多呈现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大多开在东南角。三是主房基本上单坡顶,无论楼房还是平房、厢房还是正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流向了院子里,正所谓“肥水不外流”。
山西地区的窑洞也成为当地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它是在古代人“穴居”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窑洞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从底部挖洞,洞内部用砖或石块砌起来,冬暖夏凉,既便宜又实惠,体现了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走西口》、《吕梁英雄传》等晋题材电视剧中,窑洞成为主要的地域性表征。
山西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与风土人情。晋题材电视剧除了在镜头下呈现山西自然风光、人文建筑外,更应该抓住最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风俗来增强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习俗。“陈醋、面食、汾酒”已经成为晋题材电视剧中展示山西地区饮食文化的主要符码。山西陈醋是我国四大名醋之首,而晋阳是我国食醋的发祥地,电视剧《晋阳老醋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山西人的饮食离不开醋,这几乎人人知晓。山西的面食也十分有名,《乔家大院》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客人进馆子后“不上茶水上面汤”。《走西口》中龚文佩和王南瓜开的面馆,就象征着其晋商的身份。电视连续剧《杏花魂》直接根据山西汾酒的故事改编而成,让观众体味到了浓浓的山西风情。
2.婚丧嫁娶。晋题材剧中表现婚丧嫁娶的民俗场面很多,例如《走西口》中田青的流寓婚礼、《阿霞》的山村婚、《乔家大院》中乔致广的风光大葬和乔致庸的大院婚礼等。其中乔致庸迎娶陆玉函一场戏是山西婚俗的集中展示:新娘脚粘红纸,由哥哥背出门,在到达男家之后,新郎会拿起弓箭向轿门虚射一剑,轿帘掀开,随后新娘将踩着红毡,迈过火盆,再迈向马鞍后方能进门。[1]在电视剧中再配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共同将一场民间婚礼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3.山西戏剧。山西被称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在元代就成为了戏曲重镇。现有四大梆子即雁剧、晋剧、蒲剧、上党梆子,以及从民歌发展起来的二人台。电视剧《走西口》第一集就呈现出天晴周岁看晋剧大戏的场景,《喜耕田的故事》更将晋剧和二人台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4、地方信仰。三晋地区尊称关公为武圣,与文圣孔子相对。关公以其“忠、义、信、仁、勇”的精神在民间得到认可,更将其作为保护神,希望关老爷庇护自己生意兴隆。关公的“义”成为了晋商的精神来源,关公的“信”则构成了晋商的经营之本,所以在表现晋商的电视剧中就出现了大量供奉关公的镜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物性格和行为往往与其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三晋地区独特的人物性格。《乔家大院》中的“山西第一抠”陆大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陆大可死的时候睡的是二两银子的薄棺材,穿的是一两银子的打折寿衣,他的台词总离不开钱,这个人物的设置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山西味十足,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1](P127)同样,封闭的环境养成了山西人节俭甚至吝啬的习性,俭啬也自然使得山西人有了喜聚藏的特点,而晋商乔致庸的聚藏正表现为囤积居奇,争做垄断霸盘。
正所谓“闻声知地域”,地方方言最能体现地方韵味,会将观众立刻带入编导所设置的场景中,让观众体会到特有的文化氛围。山西方言属于西北官言片,大体可分为晋南方言、晋中方言、晋西方言、晋东南方言、忻州方言、雁北方言六大语支。由于山西方言在全国的认识度低,山西题材的电视剧中人物的对白多采用“用山西方言修饰标准普通话形成的类山西方言”,如乔致庸每次出门前用山西调门喊出的一嗓“走嘞……”,就立刻让观众体会到山西商人浓浓的乡音,并由此引申到更具有深意的晋商精神中。
梁启超曾将晋商评论为“晋商明初至清末,五个世纪,经营项目最广,活动范围最大,资本最雄厚,利润最为巨大的集团,成为封建商业高度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足以夸世界商人之前。”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现代人们通常所指的晋商是指明清五百年间的山西商人,曾有人将晋商精神归纳为“勤奋进取、无谓险阻的艰苦创业精神;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的贸迁四方精神;严守承诺、利以义制的崇尚信誉精神;高屋建瓴、远见卓识的捕捉商机精神;组织严谨、选贤任能的严格管理精神;彼此连结、互相提携的商帮集团精神;刚毅务实、随遇而安的应变图存精神;结交权贵、攀附官府的汇通天下精神。”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主要人物乔致庸是晋商精神的代表。乔致庸这一人物将晋商文化以及山西人具有的勤劳、朴实、诚信、奉献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晋商精神又一次传遍了华夏大地。
以上从“自然风光、人文建筑、风俗习惯、人物性格、晋商文化”五个方面论及晋题材电视剧地域风格的特征,但并未涉及全貌,只能算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近年来,晋题材电视剧不论从创作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将三晋大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风俗习惯、人物性格、晋商文化等因素展现到了全国观众的面前,为全国观众了解山西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近年来,晋题材的电视剧产出不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队伍中,最重要的元素存在去山西化现象。具体表现如下:晋题材电视剧中,本土的影视公司缺席;晋题材电视剧的编剧并非山西本土人;晋题材电视剧的导演许多不是山西本土人;晋题材电视剧的主演许多不是山西本土人;晋题材电视剧的地名虚拟化。”[2]其实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吹毛求疵,电视剧创作作为一种高投入的产业,最先考虑的是资金回收的问题,不论从编剧、导演、演员、投资者等都要土生土长的山西本地人来承担,这些要求未免过于苛刻。晋题材电视剧以及三晋文化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让全国的观众熟知山西,因此利用演员、导演的明星效应将山西电视剧推向全国,这将为山西成为全国文化大省创造有利的条件。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由不同地区的主创人员来承担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这将会让三晋文化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晋题材电视剧在创作、传播过程中虽成就显著,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晋题材电视剧将过去的山西风貌、山西人、山西文化表现的比较全面,但是我们在电视剧这一领域中很少看到现代发展变化中的山西,因此,晋题材电视剧的拍摄不能只关注过去的山西,也应该将目光投向山西的现代以及未来,拓展晋题材电视剧的表现领域。
晋题材电视剧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山西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上,不断开拓、发展晋题材电视剧的表现领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晋题材电视剧,为山西成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陈清,黄媛媛.三座商家大院三种地域文化[J].理论学刊,2008,(3).
[2]韩惊鸣.浅析山西题材电视剧的“去山西化”现象[J].山西科技,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