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契合

2013-08-15 00:44西安工程大学
电子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马克思

西安工程大学 高 黎 张 敏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各国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全面素质的卓越人才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流砥柱”。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国家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如何构建适合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计划是当下很多高校亟需探求的问题,笔者认为,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再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落实。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的要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二者在此基础上是高度统一的。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激发探索人的潜能,促进社会发展文明、健康、持续进步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美好愿望。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使人类的美好愿望变成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它的科学内涵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可参考价值,直至今日也被广泛研究和借鉴。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能力的不断提高,更是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检验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可能会被遗忘,有些能力可能会退化,但是自身所拥有的素质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对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是探究新时代如何提升人才素质,探究产业不断升级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模式、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并找出对策。目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为适应经济转型都将培养卓越工程师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时间不长,很多制度尚不完善,正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要积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关于工程师培养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探索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有效模式,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二、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再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十分丰富,而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也是在此基础上对每一项内容进行发展创新,其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而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更好地将需要与大学生成才结合起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讲的人的需要是指社会性需要,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因,具有多样性发展和多层次性发展的特点。具体体现在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个体需要和群体性需要、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几个方面。而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更加系统全面的概括了人的五个层面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需要属于缺失型需要,自我实现属于发展性需要,缺失型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发展的需要。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父母、老师的关爱以及经济条件的充裕使得前四种需要容易得到满足,出现问题的几率较小,但是比较容易在自我实现这一发展性需要方面出现问题,例如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就业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等的心理问题。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新时代问题,充分利用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平台,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力度关注人才发展性需要的实现,从根源上遏制问题的出现,为大学生成才奠定关键基础。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更加注重将人才能力塑造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人的能力包括体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有思想力、情感力、意志力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马克思创始人认为,只有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并兼具对精神产品的享受能力,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教育体制、教育制度等尚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仍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过程中,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眼高手低等问题。与过去相比,当代工程具有高科技化、大规模化的集成化以及更深刻的社会化的特征,因此,当代工程要求培养的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者,而应该是卓越的工程师,即不仅具备集成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素质,还应该具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素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提出克服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培养一批具备吸纳新知识、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及时同化“新鲜内容”,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的社会关系交往能力。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发展,需要人全面占有和控制社会关系。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进入大学校园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独自面对生活,加之高校学习方式、环境等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进入高年级,当面对就业、考研的压力时,更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沟通能力而无从选择。高校对卓越工程师的试点培训当中,借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理论,加强对试点学生社会关系交往能力的培训,使他们不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了解社会责任及职业道德的能力,对当今时代问题认知的能力,还应该具备有效的表达与交际能力。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鼓励人才个性协调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关于人的个性发展是指人的独特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自主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创造性的全面发展。这里所指的鼓励人的个性发展并不是对个性的纵容,而是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卓越的工程师,既要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这种产学研相脱节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缺乏实际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不曾与真正的工作人员接触,不了解这个群体在工作中的协作与开拓、艰辛与奉献、奋斗与成功,这不仅影响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他们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卓越工程师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使传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高校实现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为卓越工程师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完善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全面发展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国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发。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分析,探索出我国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科学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人才培养做好铺垫,实现人才全面发展。

(一)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对于卓越工程师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对教师和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能力,拓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每学期安排专业前沿知识讲座,相关课程中增加工程伦理、经济管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定时聘请企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引导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实践的相关环节,毕业设计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对教师和企业的要求主要是优先聘请在企业有过工作经历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和管理,选聘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给独立编班的学生进行授课,教师要定期深入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和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对于合作企业要择优选择,要保证入选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合作态度诚恳,要提供学生在企业进行一年专业实习和工程实践的平台,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方案。

(二)具备充沛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理论武器。俗话说“德不高,而行不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作用,德育教育也在不同的国度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示着国民的素质。在企业中,卓越工程师将处于工程项目的领导地位,他们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自身行为以及被领导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于进取、勇于创新,不仅实现自身价值,更要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而这些品质正是需要高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加大力度关注的问题。

(三)具备完备的身心健康素质是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关键条件。身心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同时具备良好的状态。身体的健康可以通过一个人有规律的锻炼达到,而心理健康问题却比较复杂。尼采说“懂得为什么生活着的人,无论什么样的生活他都能忍受”。对于当前中国高校的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某些因素影响,很多人对自己不能很好的定位和认知,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各高校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辍学的学生不计其数,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高度重视起来。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要尤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安排各种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团服活动等,使卓越工程师具有有意识的自我扩展能力、具有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具有自我接纳的能力和安全感、具有实际的现实知觉、具有自我的客观化(即能够真实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

(四)具备深厚的专业创新素质是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的核心。与古代、近代工程相比,当代工程具有高科技化、大规模的集成化以及更深刻的社会化等主要特征。因此,当代工程要求培养的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者,而应该是卓越工程师,创新就是卓越工程师的核心素质。学校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卓越工程师所注重培养的创新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比普通学生多了一年去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利用这个大的实践平台,更容易培养出他们创新的意识。在校学习期间,从一进入大学校园就鼓励他们参与到相关的大学生创业竞赛和知识竞赛当中,跟随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课题研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创新观点。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提高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强化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卓越工程师。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中国大学教育,2010(7):4-5.

[3]韩和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J].2008(4).

[4]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马克思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