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章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以及与国际接轨,各高校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校管理者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高校学生管理者除要承担教师应尽的责任之外,还因其管理者的身份,承担更多特殊责任,这就要求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所高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高校领导者的水平,高校管理者的能力素质对高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在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的这个群体中,却有些管理者存在着责任感不强的现象,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体体现在: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大学生的管理缺乏科学性,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不注重大学生的成才规律和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在工作中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工作不得法,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为了使高校学生管理者对所处的时代和所肩负的责任有一个具体深入的认知,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培养良好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过去的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用过去的知识和能力应对现在和未来,要用发展的眼光培养自我的责任意识。要注重高校学生管理方法的研究,增强自身科研素质,明确管理的目的,为管理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高校学生管理者如将科研作为管理过程的先导,管理就能深入下去,就能在学生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方法,不断探索新问题的发生过程,使高校学生管理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行研究实践。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素质的提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高校学生管理者责任体现必须围绕着高校建设发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要。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者基本上都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高校发展中一支朝气蓬勃、出类拔萃的队伍,应该努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高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这是历史赋予高校学生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民族科技正面临着一种咄咄逼人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者接受了正规而严格的治学熏陶,领略着各门学科的无限风光,探求着自然与社会的最新宝藏,因此有能力更有责任和义务,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在高校竞争的舞台上一显身手,推动高校的进步。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对祖国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有着高度的关注和思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能积极投身于高校的建设,为不断推进高校的发展而努力。
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至今仍存在科学思想缺乏、故步自封等“国民的弱点”。对高校学生管理者而言,不仅要注重自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挑起高校教书育人的重担。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勇于冲破旧势力的束缚,清除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陈腐观念,在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道路上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并以此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才。[1]责任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责任感的培养和增强既需要高校学生管理者本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外界条件的帮助来共同完成。引导高校学生管理者通过实践来体现责任,积极拓宽高校学生管理者与社会沟通的渠道,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使其能够真正接触社会,以成熟的观点认识社会现象,宣传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坚决批判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从而培养自身判别是非、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要发展必须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高校学生管理队伍。高校学生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提升高校学生管理者的执行力,才能使高校管理决策层的科学决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高等学校作为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聚集地,必须紧紧抓住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理清学校科学发展思路,完善学科发展规划,明确科学发展战略,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实施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管理者的素质。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在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欠缺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成为智慧型的管理者。目前,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组织能力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学习不够系统、扎实,熟悉法律且有丰富经验的高校学生管理者较少。高校学生管理者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得某些学生管理工作处于应付的状态,难以主动深入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有些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待学生思想教育往往停留在下发文件和空洞的说教上,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造成学历与能力很难划上等号。少数高校学生管理者不能踏踏实实安下心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学校抓得紧就搞假学习,说一套做一套,不讲政治讲条件,不干事业想仕途。
有些高校学生管理者甘于平庸,满足于工作上的一般化,创先争优意识不强,理解上级指示精神不全面,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不坚决。究其原因,是其对上级政策精神把握得不深入,理解得不透彻,执行办法不多,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习惯用“老套路”或简单的行政手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习惯于靠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导致校党委的有些决策部署只是落实在纸上、停留在会上;在学生管理中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者是晚执行、少执行;缺乏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执行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对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缺乏工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预见性等。这些不足可以归纳的原因很多,既有责任心不强、思想不重视、执行力不足,全局观念淡薄、作风不过硬、方式方法不佳、相互不沟通、能力素质不高等表层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因素。[2]因此,面对今天的新形势、新要求,就需要我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去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提高工作能力、执行能力,善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全局的能力,进而发挥好高校学生管理者的作用,以适应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除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之外,还应具备管理、规划、发展、远景展望的能力,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必须有计划,有总结,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执行过程中绝不能随遇而安,要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大胆创新的观念,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完成高等学校的目标,这就必须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在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把高校学生管理者所具备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等作为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与培训,保证获得工作急需的工作技能和方法,促使高校学生管理者运用自己的理论优势帮助大学生成才,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者作为教书育人的责任主体,具有公民的权利和意识,也必须具有办人民满意大学的责任意识,从而引导高校学生管理者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清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和强化构建和谐学院的思想基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共生共存、辩证统一的。发挥好高校学生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善于运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管理者自身的优势,鼓励自我,勇于创新。[3]青年高校学生管理者接受新鲜事物快,上手能力强,勇于创新,可以通过以老带新、亲历亲为拓展渠道,根据“求新”、“求异”的特点,加强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引导,帮助青年高校学生管理者用理性的思维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与矛盾,在实践中提高青年高校学生管理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服务社会的人才,自身价值也才会得到充分体现。
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培养健康心理素质,锻炼坚强的品质并增强抗挫折能力。高校学生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感到委屈、郁闷,这种心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甚至使得面临的情况愈加困窘,所以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有坚定的职业精神,只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付出热情和心血,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在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者只有选择耐心与认真,才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如果每一个高校学生管理者都能经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不断克服自己身上的惰性和私心,那么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就能日益提高。高校学生管理者面对学生工作中“繁、急、难、重”的工作,要创新载体,注重能力管理,要不断去探索新方法,找出新程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大胆创新的观念,注重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高校学生管理者最终的目的是为学院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高校学生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对高校学生管理者能力管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二者良性互动,是高校学生管理者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必要途径。
[1]余秀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及其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2).
[2]黄剑青.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7,(6):24-26.
[3]王光明,李兆辉.高效行政管理建设及发展探究[J].高教研究,2010,(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