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李红娜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集团总医院电诊科 吉林 132022)
本组早期症状有乏力、易疲倦、胸闷气急12例,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心绞痛8例,均因左室流出道狭窄,左室有效搏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缺血,肥厚心肌的耗氧量增加,促使心绞痛样发作,但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无效。昏厥6例,均由于心排出量降低颅脑缺血、缺氧而出现晕厥。心力衰竭3例,多见于重症病例,均由于舒张末期压力极度升高,导致心力衰竭。有明确家族史5例。
由pillip公司生产的IU-22彩超诊断仪及日本Aloka公司生产的α-10彩超诊断仪。在左侧胸骨旁行常规的左室长轴、四腔切面、左室五腔及短轴切面扫查并记录。
2.1 二维超声心动图示:(1)16例均呈不对称的心室隔局限性肥厚,厚度在2cm~4.1cm间,心室间隔厚度与左室游离壁之比>1.3;(2)左室流出道狭窄12例,左室腔缩小但不闭塞,中上1/3室间隔肥厚12例;中下1/3室间隔肥厚3例,单纯心尖部肥厚1例。(3)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移动,二尖瓣关闭不全;(4)左房扩大。
2.2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显示:有左室流出道狭窄时,收缩期可见左室流出道血流束变窄,呈五彩镶嵌样,亮度增加,血流速度增快,连续多普勒测左室流出道收缩期流速均大于3.0m/s,PG:大于36mmHg。
2.3 心电图表现:为大部分病例在同一份心电图上出现多种异常,以异常Q波和ST-T改变最多见。异常Q波10例(62.5%),ST-T改变9例(56.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25%),一度、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18.8%),异常P波8例(50%),房颤6例(37.5%),房早7例(占34.8%),室早4例(25%)。
肥厚型心肌病起病缓慢、隐匿,早期易漏诊误诊。若出现乏力、易疲倦、气急、呼吸困难、胸前区心绞痛样症状,心律失常,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发现异常Q波者,又不能用风心、高心、冠心病等解释,应首先考虑本病。本组有一度、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本文来自织梦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本病有决定性的诊断价值[1]。诊断依据:(1)不对称心室间隔局限性肥厚。(2)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移动。(3)左房扩大,左室腔缩小。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对本病有进一步辅助诊断价值:(1)存在左室流出道狭窄时,收缩期在左室流出道可见血流束变窄,呈五彩镶嵌样,连续多普勒检测流速大于3.0m/s,PG36mmHg,可明确诊断伴有流出道狭窄。心电图检查结合家族史、遗传史[2],也可提供对本病的诊断线索。特别是本病异常Q波发生率高(62.5%),并有特异性。本组有Q波异常10例,这种异常Q波也可出现心肌梗死或肺心病等,但心肌梗死异常Q波可从以下几点鉴别。(1)部位:心肌病异常Q波常见于I、Ⅱ、Ⅲ、avL、avF及左胸导联,可成组或单独导联出现,而心肌梗死异常Q波常出现于反映梗死区域的一组或多组导联,如下壁Ⅱ、Ⅲ、avF、前间壁V1~V3、前侧壁Ⅰ、avL、V5、V6等。(2)形态:心肌病异常Q波常深而窄,时限多≤0.04s,而深度可达10~15mm,下降支多光滑无切迹,而心肌梗死异常Q波时限多明显增宽>0.04s,常表现切迹、挫折等可资鉴别。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上往往易误诊为冠心病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如能认真掌握心电图特点,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警惕性,及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脉造影以排除冠心病[3]。
[1]刘艳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69-673
[2]上海第一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写组.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33-1334
[3]罗岳登,游向东,吴祥.心尖肥厚型心肌病5例心电图误诊分析.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3(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