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芳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各个社会生产部门都加快了发展步伐,社会经济逐步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国民的生活水平也踏上了新的台阶。国家体育的发展是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举措,体育产业的繁荣是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对体育发展重要作用伴随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始终推动着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前进。随着国家体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科技的研发与实施推广。相关政府部门指出,“体育事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发挥先导作用,这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指导方针,也是保证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科技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体育强国之路离不开体育科技的发展,体育科技在我国体育产业、大众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体育科技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高科技因素的融入,大大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
1.1.1 经济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无形中加快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步伐,其通过参加健身运动可以缓解疲劳感和紧张的情绪。科学技术在体育健身行业的应用,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还是得健身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力量训练仪器的出现,可以在短时间、小空间内满足人们的不同的锻炼需求;高科技监督仪器的发明,让科学健身和训练评价变得更加精准。
1.1.2 科学技术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更高、更快、更强”运动精神,推动了体育运动场馆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场馆建筑者在场馆内运用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让运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建筑师将各种自然能源引入到奥运场馆的建设中,让运动员在节约能源的氛围中实现绿色比赛;新型建筑材料的采用,实现了场馆的防污技术的运用;高科技空气净化装置的安装,可以使场馆内空气得到彻底清洁。
1.2 体育科技改变了竞技体育单一突破生理极限的现状,为运动较量的真正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2.1 竞技运动员选材的恰当有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竞技运动员选材,采用科学的选择标准,并综合运动员科学测试、定期观察与运动项目特点,力求达到满足真正的运动需求的效果。教练员为竞技运动员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和合理的饮食计划,竞技运动员培养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通过高科技的跟踪技术,可以监督运动员的饮食、生理等方面的指标与变化,从而使经济运动员得到更好的训练。
1.2.2 现代化科技装备的体育科研实验室的建立,充分地调动了国家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先进的运动检测仪和恢复仪器的引进,有利于高效地提供我国国家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水平,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如,采用科学技术并不断创新的助跑装置在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中,可以减小自身体能消耗,提高运动速度不仅可以提高速度,进而提高比赛成绩。
1.3 体育科技大发展在我国大众体育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1.3.1 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是我国教育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将现金的高端技术运用到学生的体质监测中,能够保证所测数据的精确与完善,科学的检测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学生亚健康问题存在的根源并较好地缓解这一问题。科学的中小学体质监测的开展,可以督促学生较早地培养自身的体育意识。
1.3.2 科学的全民健身系统地完善,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适时开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民健身的《纲要》,不断地将近年来的全民性体育运动引入科学的健身行列。另外,将科学技术应用到体育健身器材设计、制造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加快体育器材的全新化设计步伐,使其更加符合群众的健身需求,是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2.1 相关资料显示,在体育科研所的成果中,能够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并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份额仅占到全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能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不足百分之五。发达国家体育科技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高达80%,而我国体育科技贡献率仅为20%左右。这说明科技在转化为体育产业生产力的过程中,其利用效率极低,使用性较差,投入与产出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原因可归结为:科研实施资金短缺、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措施、缺少体育科研推广平台等。
2.2 我国体育科技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且分配不均,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科研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资金补贴经费来源较为单一,使得科研资金容易出现短缺的现状。基于体育基础性研究而展开的科技研究数目较少其不受重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育产业出路等问题的研究,最终导致相当体育品牌企业问题重重,生产效率低下,规模不能保持而走向破产,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2.3 我国体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多呈零散状分布,其科研设备和成果没有得到共享。科研机构的重复性设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研管理系统的混乱现状,使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贡献值增长缓慢。科研管理机构,分工不明确,体制结构不完善,都造成管理机构人员不能完全有效地行使其职责。
2.4 建国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家都实行单一的体育政策,过分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大中体育的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其参与的人数应该为社会群众的大多数,过分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只能造成体育锻炼的两极分化,使得运动员素质较强,群众身体素质下滑,这一状况的最终结果即为整个国民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国家体育发展呈现不可持续状态。体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的增强,要求我们坚持“立足国内,面向未来,普及城乡,从小抓起”的原则,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在发展全民体育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不断地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走上体育强国之路。
2.5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体育科研人员的学历在本科及其以下的人员数量占到总人数的80%以上,具有综合性素质的高学历科研人员数量极少。我国体育科研人员总数较少,其科研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低且分布不均,都成为制约体育科技发展重要因素。
3.1 雄厚的资金是体育科研开展的有效保障,国家要加大体育科研资金投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投入差额,推动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还要引导科研机构,积极落实科研成果的体育产业生产力转化,鼓励其较高低创造经济效益,不断地为科研资金的投入拓宽渠道。
3.2 要加强体育科研基础性建设,为我国体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科技基础性研究是体育创新的原动力,还要加强体育科技基础性研究,不断增强国家自主体育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推动体育科技的发展。
3.3 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体育科技研究人员的培养,优化科研人员培养基地的环境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创设优越条件,努力将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纳入我国科研队伍之中。
3.4 国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体育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过程,为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其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高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袁伟民.加强创新深化改革把体育科技工作全面推向新世纪[J].改革与发展论坛,1999:4-7.
[2]程勇民.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0.
[3]李连生.关于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25(4):19-22.
[4]金赤.知识经济形势下的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18-21.
[5]杜利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J].中国体育科技,2009,38(7):829.
[6]张秀丽等.现代科技对体育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3-4.
[7]董杰.科技进步与当代体育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2,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