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双燕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雄辩地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产力所在。“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全面地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自从产生以来就公开地宣称自己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在世界无产阶级一百五十多年的斗争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实践的深化,时代的变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与不同时期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关键时刻的情况下,先进的学习成果成为了我们面对挑战不动摇,抓住机遇促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有力思想武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决定,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所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对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建立学习型政党是实现我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胜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结历史经验,我党之所以一步步取得成功,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我们制定了明确科学的奋斗目标,找到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正确途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带领我们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引领我们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事实证明,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越科学明确,途径越正确越符合国情,我们就能取得事业的胜利。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虽然前景一片光明,但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很多。要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寻找一条可靠的途径。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建设关键在党,学习型政党的建立是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其次,建立学习型政党是解决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的有效途径。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就是三大法宝之一,党的领导的有力是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人民赋予了我们党的长期执政的崇高地位,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样,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伟大政党。长期执政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着发展的新课题。为此,党中央一再告诫全党,在新形势下要经得起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如果不能把党建设好,把国家治理好发展好,时刻会有垮台的危险。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他又说,思想的庸俗化是危险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要党不变,中国的大局就变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就变不了。新的形势和任务使我们必须在党的建设上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党的建设首要的是思想建设,因而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党员队伍的学习,真正构建学习型政党。毛泽东同志一直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不仅要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要从思想上入党。而要提高思想境界,全体共产党员加强学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老一辈的共产党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我们面临着思想的多元化,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庸俗的东西不断增多,共产党员加强学习,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才能杜绝生活中一些赏干部的腐败现象,保持党的纯洁笥和先进性。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头脑里,凝刻在自己的心目中,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堤,从而使我们的党永远保持与进俱进的优良品质。
最后,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富于创造性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当代共产党人应当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这种创造精神来源于勤奋学习和实践。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高举创造的大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胜利都来自于创造。毛泽东、邓小平是我党富有创造精神的典型代表。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实现了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几代甚至几十代的理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道路上的成功者,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创造使我国迅速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大胆而科学的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创新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它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创新来源于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我们的创造才有根基,才具有了科学性,才能变为现实。
加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我们党与时俱进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显然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历来具有重视学习的好传统,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发展。早在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列嘛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同年3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再次作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进一步对干部学习问题作了补充规定,其中的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日为学习节,以推动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在这个节日评选表彰先进,总结每年学习经验。当年5月5日举办第一届学习节,在延安中央机关评选出39个模范学习小组,朱德同志被评为学习模范。在总结大会上介绍张闻天和陈云同志领导的模范学习小组的学习经验主要是:认真精读,逐页质疑,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形式多种多样,注意独立思考和生动活泼的辩论,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相结合。从此,“五五学习节”活动在党内一浪接一浪地开展了起来。学习节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42年2月以毛泽东同志作的《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两篇讲演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学习运动。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毛泽东同志主持的总学习委员会,分为发动、学风学习、学风学习、文风学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五个阶段,在全党范围内按照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学习活动。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要关头,审时度势,及时地提出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在“三讲”中,始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澡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学和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
加强学习是我党保持与时俱进优良品质的重要前提条件。加强学习的同时,必须善于学习。一个学习型党组织,解决了勤于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还要解决增强学习效果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党内也有一些同志犯了错误,走了弯路。究其根本原因,除了一些同志不勤于学习外,也有一些党员不是不勤于学习,而是不善于学习。
加强学习必须坚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一般来说,作为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内容。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念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革命实践和现代化建设实战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重要特征之一正在于其时代性。现阶段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既要有完整性,即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又要有重点性,即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从而提高针对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服务。
加强学习必须要坚持学习的长期性。人类从必须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的。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只有长期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才能形成党的巨大凝聚力,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
加强学习,必须坚持学习的实践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倡用学习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学习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马克思是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十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同时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它要求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去认识。如果只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我们的学习就会陷入“迷魂阵”,很难真正学懂弄通。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是为指导我们的实践服务的。因而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地在学习理论中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学,在总结工作中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钟以通;《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在实处》;《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4期;
[2]程然、陈振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要解决三个问题》,《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三期;
[3]高云飞:《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认识》,《改革与开放》2012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