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格
(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自从第一次社会分工以来,性别差异因素在男女从事不同工作中的影响就产生了,由此带来的就是性别歧视问题。性别歧视是指基于人的生理性别或者是社会性别产生的歧视与偏见。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中首次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就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性别歧视是泛指一切歧视女性的态度和做法。这种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女性受压抑的现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直接的描述,它对女性地位、阶级和被压迫的性别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人的全面解放,而全人类的解放以女性的解放为前提,占社会半数的女性得不到解放,全人类的解放将是天方夜谭。在我国虽然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代社会表面看来是男女平等,但是事实上仍然是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女性注定要受到歧视。更为堪忧的境况是,目前处于研究生阶段的女性在这方面也表现得相当明显,女性研究生在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给本就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处于研究生阶段的女性本身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无疑是给她们增加了更重的负担。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能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大学生已经属于佼佼者,尤其对女性而言。但是面对现实,竟然让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女性①怅然若失,因为她们经常在求职中因性别原因而碰壁。鉴于此,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向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主要是毕业生研究生)发放问卷500份②,收回问卷487份,有效问卷469份,其中有效率为96.3%。由于考虑到已毕业的学生难以发放问卷,笔者在6所高校里以电话访问、邮件联系以及QQ访问的方式对近3年来毕业工作的28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问卷采取匿名方式以保护被访问者的隐私。由于本问卷是针对性别歧视现象的,因此在收回的有效问卷469份③中按男女性别1∶1的比例随机抽取446份,以及在已毕业参加工作的286名学生中按同样的方式随机抽取254份作为分析数据。以期本次实际调研的数据还原女研究生在目前求职以及职场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根据访谈结果所示,求职前女生间接感受到的性别歧视为71.5%,而男生感受到的性别歧视几乎为零,据了解这种现象对女生来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由于形势所迫只能是屈服于现实。调查中得知约有34%的女研究生来自农村,读研的初衷是为了能有更好的出路,减轻家庭负担,如果研究生毕业遭遇这种不平等待遇的话,与其丢失很多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一部分女生表示不如本科毕业就工作,甚至会劝下届学生不要读研,女性接受更高教育甚至成为了一种压力。由此可见,女性研究生在求职前就已在无形中接触到了这种性别差异的压力,这种印象容易给一部分女性造成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在工作能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不如男生,某些方面丧失了自信,从而给自己的定位比男生显得相对狭隘。不仅如此,这也是对女研究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无形束缚,使她们无法客观评价自己的创造力、价值,然而这种隐性的束缚却很少为人所关注。
1.2.1 求职中直接感受到的性别差异
通过调查得知,在求职中有83.6%的女生感到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存在,因碍于监察部门的查处,这其中虽有很少单位在招聘简章中直接标示性别差异,但事实上是有一部分女性的简历直接就被跳过,或者给予面试的机会,但却有足够正当的理由不录取,或者录取女性但是却安排在薪酬较低、条件较差、晋升机会不大的部门。在本次访谈中得知,45%的女性认为其工作条件低于男性,而在访谈男性中,只有24%的男性认为在就业中有性别差异,或者认为性别差异不大。但是通过调查得知,这种性别差异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优势,因为他们很少感觉到性别歧视。
由此可见,在就业中女生所直接感受到的性别差异现象高于男生。女生感受到的性别差异源于就业中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在本来就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由于性别差异给她们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困境。与此相反,男生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1.2.2 求职中所需时间和金钱成本的性别差异
根据求职前女生预期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因此除了在专业技能、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努力,为了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女生更愿意在服装修饰方面投入较多的花费,她们在外貌修饰上平均花费基本上是男生的 倍。据调查可知,在时间成本上男生、女生相差无几,大约有一半的人数都是坚持5个月。这说明男生、女生在求职中都很积极,同时男生认为服装上倾向于得体、整洁,但是女生更在意自己的外貌修饰上投入较多的花费,甚至部分女性有整容的意愿。希望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想通过外貌修饰来赢得招聘似是误入歧途,然而引人深思的是这并不是出于女性最真实的想法,只是为了赢取别人的认可,用外貌来讨好对方而获取收益实际上是人性被扭曲的表现,最终也是社会评价标准的歪曲。
1.2.3 女研究生在求职中承受的隐性压力
据2009年北大法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招聘中性别歧视非常严重,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学历的女生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不得不签署一份协议,保证在工作期间不会生孩子,不会怀孕。其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份不错的工作很难得,许多女生面对现实压力会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现实是女性在读研之后年龄上明显偏高,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而屈服于现实。显然这已经违反了人权,更重要的是这给很多女性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压力,结果显示在其人格、价值、尊严等方面造成创伤,形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经常会出现抑郁、烦躁等心理疾病。在求职中女生承担着明显高于男生的心理压力,内心重重焦虑、抑郁无形中增加了女生求职中的心理负荷。据调查,求职中表现有严重焦虑的女生达56.4%,男生为26%,求职中表现有轻度忧虑的女生为33%,男生为12%。
1.2.4 求职之后对性别歧视认识的反馈
访谈得知,在求职之后女性存在较高的不满意度,想要换工作的比例较大④,原因有地域、环境、薪水、兴趣、个人发展前途等等。同样也有一部分男性感觉不理想,感觉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定距离。但是相比较而言,女性的工作满意度低于男生,因为根据数据显示,男性在升职、加薪等机会方面明显高于女性,在领导岗位上的男性也比女性多出48%以上。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女性在求职中有较多的顾虑,对工作的选择性空间不够广阔,同时为了尽快解决工作的问题,难以排除一部分女性会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或者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规划、意愿而签约。总之,女性在工作之后的满意度低于男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有一部分是源于求职中的性别歧视。
通过调查数据得知,在学习成绩上,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甚至女生更为领先,学习成绩在前10%的男生为9%,女生为17%,在前20%~40%的男生为52%,女生为49%。在排名前十的女生比男生高出7个百分点,虽然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个人能力较为片面,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并且可以得出在专业素质上女生也很努力,同时证明男生、女生在智力上并没有很大差别,这也排除了女生先天因素落后于男生的原因。
经调查可知,在自主培养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男生、女生在参加校内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担任班干部和有无兼职经历的人数上也相对持平。这表明女生在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提升自我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方面表现的很积极,在能力方面不输于男生。在证书技能方面,男生的数量略低于女生,这表明女生在证书方面更为在意,希望在求职中能增加砝码。可见女生在求职中的准备与男生持平甚至略高,在求学的过程中女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表现的很努力,甚至付出了比男生更多劳动,积极热情地为自己的求职路做铺垫。但是在求职中当面临性别歧视时,她们的劳动价值变得如此单薄,尤其是对于已进入研究生学习生涯的女生来说,仍然不能消除最基本的性别歧视问题,与其说是她们的无奈还不如说是社会的悲哀。
由此可见,在求职中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女生在各个方面弱于男生,并非女生的个人原因,而是社会的一种环境趋势,尤其是在这个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里,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男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潜规则。不能否认某些职位适合男生,然而众所周知,这只是极少数,不能由此推及到大部分岗位都以男生优先而排除女性。由此排除了是源于女性的个人原因造成求职中的性别歧视,相反是社会的原因导致女性受排挤、受歧视,这又如何与我们社会一贯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相匹配,社会判断人才的标准已降为性别标准,不得不说是对女研究生的嘲讽。
青年一代女研究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她们要考虑工作的质量、读研成本的回报率等问题,但是当社会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时,则内心必然充满忧虑和煎熬,必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作为女性,她们还要承担起结婚生子的责任,由于读研的女性大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只顾事业而忽视婚育的话,她们同时还会遭遇更多异样的目光,相比而言男生在这方面的忧虑要小的多。由此可见,女性在这个社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承受的压力,仅仅从外表是难以看得出来的,固然在很多方面女性地位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在男权主导的大趋势环境中,女性依然受到很大的性别歧视,甚至有些是隐性的性别歧视,由此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给女性造成的身心压迫使之能力、人格难以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女性在社会地位上与男性还有一段距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来看,人类最终要走向全面解放和发展阶段,到那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劳动,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1](P273),在这里每个人当然包括女性,甚至更重要的是女性的解放、女性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女性受歧视的现象消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有一定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宗旨是要全人类得到全面自由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处于核心地位的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同时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还是马克思作为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准,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构想,这一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中都有论述。
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观点需要注意以下3点:第一,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描述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是指人类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想要实现自我能力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只能是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到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2](P760)。第二,就单个个体而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3个层次:其一,个人能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个人能力这里包括人的智力、体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方面,个人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使每个人的发展不受束缚和阻碍,达到“每个人都无可争辩的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其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关系而存在,所以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60)。其三,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愿、自觉和自主性的发展。第三,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内在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在这里人的自由发展是指每个人的发展都是自由自觉的,不受其他因素而强加给他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互为基础,相互依存。要实现每个人都能自由自觉的劳动,不受其他强加因素的影响,在目前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男女不平等现状,使女性受歧视受压迫的形势得到缓解和消除,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类的解放以女性的解放为根本尺度”。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旗帜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解放发展是一切人的解放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而占社会半数的女性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根本尺度,尤其是在女性受到严重性别歧视的情况下,女性解放成为全人类解放首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从劳动入手讨论人的解放问题,人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消除异化劳动,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
从最基本也是最深层次上来说,女性在求职中的性别歧视是被剥夺了劳动权,限制了她们自由自觉的劳动权利。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4](P72),以使女子在经济上独立而不再是男子的附属物。然而现实是女子虽然有劳动权,可是她们却失去了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变成了被动的选择劳动。这种隐性的对女性的束缚不得到解脱,女性终将难以得到解放,她们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力量难以展现。马克思在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5](P514)。这是马克思在论述人的本质时讲到的一个命题“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是超出动物的高层次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研究生来说,她们的需要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更需重视她们的社会地位、个人能力的自信、尊重、信仰等等。一旦这样的需要不被满足,就打破了她们内心建立的平衡制度。她们只能违背自我意愿工作,而这种劳动对她们来说就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劳动,是被异化的劳动,这样的劳动是被外界的因素强加的。显然这与马克思所讲的“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不相符,她们也不能自由地驾驭个人的发展能力,无法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
在对南京6所高校的调查中得知,女性研究生遭遇了较严重的性别歧视,作为占社会半数的女性在选择自己劳动的对象上,受到了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是社会强加给她们的,或是为了生计而被迫接受的。不管怎样,她们的劳动已变成了异化劳动,劳动的越多,只会感到更痛苦,在工作中她们不会享受到劳动带给她们的乐趣,更难以展现她们自己的能力和力量。这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外在的束缚,这种束缚不得到解决,现代女性研究生所受歧视将难以消除。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就是强调人的自由、自觉、自主、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各方面包括体力、智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自由的展现,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机会,这种发展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然而当现代女研究生在把自己用各种知识和能力武装好之后,却因为性别而全盘否定她们的成果,又因为各种激烈的竞争、家庭、社会等原因,一些女性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这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相距甚远。虽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初阶阶段,我们势必要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在前进中逐渐消除这种性别歧视,实现女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使女性在个人能力、社会关系以及个性上都得到自由自觉的发展,只有女性在社会地位上与男性相近之后,那么每一个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整个社会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整个社会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向前发展。
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女性解放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对南京6所高校的调查数据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社会女性面对的性别歧视现象,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不能小觑当代女研究生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它甚至可能成为现今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9份简历才有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感到“女生就业机会少”;91.9%的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40%的女大学生认为就业比男生难,现代女性面临的歧视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她们通过提高个人整体能力和素质参与社会竞争,如果最后社会的评判标准是性别而不是能力,将使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因性别原因而不能受到平等待遇,那么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将不断下降。马克思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P530),所以如果性别歧视现象不消除,则会为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带来一定阻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要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重视消除性别歧视现象,使每一个人都有争取待遇、资源的公平机会,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整个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注释:
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女研究生都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不是指没有读研究生的女性不是精英人才,不可否认在研究生中有一小部分能力有待提高,这里是特指大部分非常出类拔萃的女研究生,笔者暂且称之为精英女性。
②问卷从发放、收回到整理共花费一个多月,其中非常感谢6所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帮助。
③既包括在6所高校里发放的问卷,也包括通过邮件联络、电话采访和QQ联系获得的问卷。
④据调查,有76%的女生想要换工作,而仅有23%的男生想要换工作,女生对自己工作满意的仅为13%,而男生为4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