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政治家汪鋐论略

2013-08-15 00:42龚寒冰
文教资料 2013年23期
关键词:刻本尚书

龚寒冰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汪鋐是明成化、嘉靖时期官场上的主要活动人物之一,一生历任十七职,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是明代唯一的同时任吏部和兵部尚书的人。明代中期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开始掠夺大量海外财富。面对佛郎机(即葡萄牙)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略,汪鋐率军奋力抵抗并成功地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赢得了战争。同时,他也是我国最早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官员。汪鋐驰骋官场三十余年,当时支持和反对他的人都很多,现代史学家对他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一、汪鋐生平家世考

汪鋐,字宣之,行荣四,号诚斋,晚号蓉东,别号石耳山人,系汪俨次子,世居婺源鳙溪里,今属江西婺源江湾镇大畈。生于成化二年(1466)九月十八日,卒于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七日。六岁入学,十岁随父在学宫读书。弘治二年(1489)己酉科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登壬戌科殿试二甲。汪鋐初为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正德三年(1508)进秩承德郎;正德五年(1510)任南京刑部员外郎;正德六年(1511)迁任广东提刑按察司佥事;正德九年(1514)升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正德十年(1515)九月二日,奉敕巡视广东海道,处理边疆戎务,立要策十二事;正德十六年(1521),汪鋐迁广东提刑按察使,此间亲自参与和指挥中国与西方殖民主义入侵者的首次战争;嘉靖元年(1522),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嘉靖七年(1528年)升右副都御使提督南赣军务;[1]嘉靖八年(1529)调入京城,历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掌管院事、刑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嘉靖十三年(1534),特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这也是汪鋐十七任中的最后一任;嘉靖十四年(1535)被劾引疾归;[2]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初七,卒于家中,享年七十一岁。讣闻,世宗皇帝震悼辍朝,命吏、礼、工等部议隆恤典,赠少保,谥“荣和”。子男二:长云端,贡士,出侧室胡氏;次云程,中书舍人,出侧室王氏。媳叶氏、程氏。孙男三:长尚周,中书舍人。次一麟;三尚同。孙女一,府圭。孙媳张氏。曾孙男一,鲁贤。曾孙女一,然凤。嘉靖十六年(1537)八月十四日,卜吉于婺源县三十四都双牌(今婺源县太白下岸)。[3]著有《诚斋奏稿诗文集》。汪鋐曾游览黄山,有《次程司马襄毅公旧游黄山韵》七律二首、《登炼丹台》七绝一首及《重修大圣山普佑禅院碑记》存世。

关于婺源汪氏的源流,《新安名族志》云:“汪始于颍川侯,鲁成公黑肱次子夫人姒氏,生侯有文在手曰‘汪’,遂以名之,后有功於鲁,食采颍川,号汪侯,子孙因以为氏,望鲁之平阳。”[4]汪氏世居婺源大畈,在邑东九十里,又名鱅溪。根据《新安名族志》记载,唐越国公汪华第七子爽公为汪鋐一支的先祖。汪鋐的祖父汪焕,因述民艰苦,被胥役迫害致死。父亲汪俨,字仲温,号北山翁,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弘治六年(1493)登乙榜,选江西德兴教谕,因县令贪暴,俨为民申冤,为令所忌,遂辞归。德兴民感之,将其祀于名宦祠。[5]汪鋐次子曰云程(约1506—约1576),号中山子、中山逋吏、栖闲居士,“以父鋐荫历官广平府通判”[6]。史书上关于汪云程的生卒年没有明确记载,汪鋐是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在正德年间才正式为官,这时的汪鋐已四十岁左右,云程出于侧室王氏,且是汪鋐次子,可推测汪云程大概生于正德元年(1506)左右。明汪道昆《太函集》记载:“汪舍人云程,年近七十,患胸胁痛,转侧滋甚,寒热交作,喘咳烦躁,再信不能伏枕。群医下之而病益深。桥诊之,六脉浮滑,大而抟指。……剂以清凉,一服而愈。”[7]由此我们得知汪云程至少活到了七十岁,那么汪云程大约卒于万历四年(1576)左右。汪云程在文学上颇有造诣,有小说集《逸史搜奇》十卷,同时他纂辑或者刊刻书目有:《汪氏统宗正脉》二十八卷首一卷、《犹贤集》四卷、《欣赏编续》一卷及《蹴鞠图谱》等。

二、师夷长技,抵御外侮

汪鋐一生之所以为人称道,与其抵御外侮的英勇壮举不无关系。16世纪初,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了海外侵略和扩张。正德六年(1511),佛朗机在攻占了满刺加 (今马来西亚)后开始侵犯中国东南沿海。志书记载:“佛郎机佯以修贡,掠船劫邑。”[8]佛郎机侵略者的行为严重骚扰了广东沿海居民的生活。正德十六年(1521),朝廷命汪鋐率军驱逐驻扎在屯门的佛朗机。汪鋐接到朝廷的命令,立即在南头设立海防前线指挥部,开始详细部署与佛朗机的作战计划。尽管汪鋐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报以和佛郎机决一死战的决心,但是在与其交战的第一回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史料记载:“汪鋐以兵逐之,不肯去,又用铳击败我兵。”[9]鉴于此,中国唯有改进技术,才能获胜。其实,早在正德十六年(1521)正月,东莞县白沙巡检司巡检何儒便告知汪鋐在佛郎机船上见到中国人杨三、戴明等人,且他们知道造船铸铳及置火药的方法。于是,汪鋐令何儒派人以卖酒为由,秘密与杨三等通话,晓以大义,以重赏许之。杨三等人均表示愿意为国效力。汪鋐在研审后,令其仿制,也达到了如期的效果。尽管如此,奈何当时明军的仿制武器并没有大规模造出,所以在与佛郎机第一回合作战失败后,汪鋐迫切地感觉到一定要尽快加强明军的武器装备,否则难以将其驱逐。

正德十六年(1521)秋,明军和佛郎机在屯门展开了第二回合的海战。明军进攻时用的都是仿佛朗机技术而制造的小“蜈蚣船”,这种船底尖而阔,两旁有40只桨,如蜈蚣之足,船速极高,船上架设火器,可以有效地躲避佛朗机炮火的轰炸。另外,杨三、戴明等人也仿制了大量的佛朗机铳,极大地增加了对敌军的杀伤力,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明军大获全胜,缴获佛郎机銃大小20余管。汪鋐率领明军取得了屯门海战的大捷,收复了被佛郎机殖民主义者霸占七年之久的屯门,解深圳人民于水火之中,深刻体现了汪鋐杰出的领导才能、卓越的远见及中国军民抗击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决心。

嘉靖元年(1522)十二月,汪鋐将缴获的佛郎机銃敬献给朝廷,应朝考,天下治行第一,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嘉靖八年(1529)三月,汪鋐回京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冬升刑部右侍郎掌管院事。汪鋐鉴于两次与佛郎机的作战经验和教训,为了改善明军的武器装备,加强北方边关的战略防御,分别于嘉靖八年、九年和十三年三次上疏嘉靖帝,号召学习佛郎机的铳。具体如下:

嘉靖八年(1529),汪鋐第一次上疏嘉靖帝,在奏稿《奏臣愚见以弭边患事》中汪鋐陈述:“臣窃惟佛郎机凶狠无状,惟恃此銃,銃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用之御敌,用之守城,最为便利。……臣又窃照南畿根本重地,防守不可不严,操江虽有船只,或未尽善,合无照依蜈蚣船式样创造数十艘,易今之船,使橹用銃一如其法,训练军士,久而惯熟,则防守益固。 ”[10]

嘉靖九年(1530),汪鋐为再次推广制造佛郎机銃第二次向皇帝奏陈《再陈愚见以弭边患事》:“为今之计,惟当用臣所进佛郎机銃。小如二十斤以下,远可六百步者,则用之墩台。大如七十斤以上,远可五六里者,则用之城堡。每墩置銃一把,以三人守之;每堡置銃三把,以十人守之。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堡不必大,纵横止各五丈,比墩大三之二,则工力省而易就。外墩内堡列为两层,或三四层,大小相依,远近相应,星罗棋布,无有空阙,东来东击,西来西击,则敌自无容足之地,可以不战坐收全胜之功矣。”[11]

嘉靖十一年(1532),在嘉靖帝特授汪鋐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时,汪鋐第三次奏章《遵奉钦依条陈时政疏》建议大规模使用佛郎机銃,具体如下:“近日尚书唐龙、侍郎张瓒、都御史杨志学皆寄书与臣,谓此銃实为万世无穷之利。盖皆尝试之,而见其的有成效矣。又各具疏请乞多给。臣欲候命,下移咨工部,专一委官督造,务令坚固如法,每遇各边请给,即照数与之。 ”[12]

汪鋐在这三本奏折中明确提出学习佛郎机的先进武器,并付之于实际的行动,这比魏源提出的“师夷人之长以制夷”整整早了有三百年之久。汪鋐不愧为两部尚书,的确能够任人唯贤。在自己“师夷制夷”的想法得到嘉靖帝的支持后,抗击佛郎机有功的人都一并得到了嘉奖。何儒被任命为上元县主簿,后迁任为宛平县丞。杨三、戴明等人跟随何儒专门制造佛郎机銃,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明史》记载:“至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鋐言,造佛郎机砲,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13]佛郎机銃的大规模应用,对于中国的西北边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有朝廷支持的、首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政治评价的两面性

在汪鋐三十余年的政治生涯中,由于其权倾朝野,不免有玩弄权术的嫌疑。在当朝就曾受到了杨名、冯恩、王廷、王谷祥、曾忭、孙应奎、冯汝碧等御史的参劾。《明史》记载:展书官杨名直接上疏嘉靖帝,说汪鋐乃小人也。“吏部诸曹之首,尚书百官之表,而汪鋐小人之尤也。”[14]恩论及汪鋐之奸则喻“若鋐,则如鬼如蜮,不可方物”[15]。 “王廷,授户部主事,改御史。疏劾吏部尚书汪鋐,谪亳州判官”[16]。“王谷祥,历官吏部员外郎。忤尚书汪鋐,左迁真定通判以归”[1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记载了几个关于弹劾汪鋐的例子,如:“嘉靖乙未,曾忭亦以劾汪鋐廷杖死。”[18]“应奎受业於王守仁,讲良知之学,初官礼科给事中,疏劾汪鋐,颇有直声。”[19]“冯汝碧其官工科给事中时,论劾汪鋐罪状,直声震动一时。”[20]尽管如此,嘉靖帝对汪鋐却是十分信任和重用的,那些弹劾汪鋐的人,或是被处死或是被贬官。其实身居高位遭人弹劾也是无可非议的,一方面说明汪鋐与这些人政见不一且皇帝又多采纳汪鋐的建议,另一方面说明汪鋐在朝廷中并没有真正的只手遮天。嘉靖十四年(1535)二月,汪鋐奉旨考察天下官员,世宗皇帝甚至赐汪鋐故乡郡治所建的府第为“昭恩楼”,足显皇恩浩荡。

汪鋐能够成为明代唯一的兼任吏部和兵部尚书的官员,除了受到皇帝的信任外,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汪鋐的为官才能。汪鋐一路官运亨通,是从嘉靖八年回京任职开始的。在此之前,汪鋐运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将葡萄牙侵略者赶出中国,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完整,有着别人所无法比拟的绝对战功。另外,汪鋐也能适时抓住时机,投靠“议礼派”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十年秋有诏召还。献夫疏辞,举梁材、汪鋐、王廷相自代”[21]。明朝文学家沈德符还曾记述了汪鋐谗附“议礼派”张璁的丑行,“汪无计,乃赁其邻空室,穴以入其庭,伺其将出,扶服叩首泣于阶下”[22]。笔者认为明成、嘉年间,谄媚之风盛行,汪鋐虽有谄媚之嫌,但沈德符所言未免太过,且他确实有过人的才能,为国为民,也是我国首次打败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佛郎机的关键人物,更是我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汪鋐为明代东南沿海和西北的边防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史料记载,汪鋐在南头做官时,恰逢大旱,遂为民祈雨,许是其心系民众的德行感动天地,天降甘霖,百姓念其恩。姑且不论其行为是否值得提倡,汪鋐确实是一位能为民做实事的官员,也难怪南头百姓十分地爱戴他并自发为其建造生祠。甚至在张璁遭殃的时候,他也能明哲保身。不过最终却因为功高盖主,受到嘉靖帝的猜疑,不得不引疾而归,走下曾经辉煌的政治舞台。嘉靖十四年(1535)九月,《吏部尚书汪鋐罢黜案》曾轰动朝野。“汪鋐简用本出朕心,不思委托之重,屡致人言,数强辩,念在大臣,令致仕去”[23]。次年,汪鋐去世的时候,世宗皇帝却给予他至高的荣誉,也是对汪鋐一生政绩的肯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汪鋐一生辉煌的政治生涯,抗击葡萄牙侵略者的英勇壮举,以及师夷长技的决心和成果。透过汪鋐,我们基本可以看到明朝中期的政治、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研究徽州地区的人文历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明]董天锡.(嘉靖)赣州府志(卷七).明嘉靖刻本:111.

[2]万正中编撰.徽州人物志.黄山书社,2009:45.

[3][明]孙校撰.明少保吏部尚书谥荣和汪公圹志.陈柏泉,编著.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338-339.

[4][明]戴廷明,程尚宽撰.朱万曙,胡益民主编.新安名族志.黄山书社,2004:182.

[5][民国]婺源县志(卷二十三).人物.四〈学林〉.

[6][道光]徽州府志(卷十之三).选举·封荫.

[7][明]汪道昆撰.太函集.黄山书社,2004:677.

[8][道光]婺源县志(卷十六).<人物>四<经济>.

[9][明]张夑.东西洋考(卷十二逸事考).清惜阴轩丛书本:146.

[10][明]黄训.名臣经济录(卷四十三兵部)·汪鋐奏稿《奏陈愚见以弥边患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43.

[11][明]黄训.名臣经济录.卷四十三兵部·汪鋐奏陈《再陈愚见以弭边患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44.

[12][明]黄训.名臣经济录.卷十二内阁·汪鋐奏章《遵奉钦依条陈时政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74.

[13][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1011.

[14][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2073.

[15][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2096.

[16][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2169.

[17][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3012.

[18][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十六)《吏部》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986.

[19][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七)《集部》三十.清乾隆武英殿刻本:3096.

[20][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七)《集部》三十.清乾隆武英殿刻本:3099.

[21][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清乾隆武英殿刻本:1934.

[2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一).清道光七年姚氏刻同治八年补修本:408.

[23]彭勃主编.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第二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360.

猜你喜欢
刻本尚书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尚书·禹贡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铁嘴尚书”的口疾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