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玲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05)
“社区文化是文化在城市居民社区内的反映,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文化现象的总和,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1]。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机构,直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共同开展各种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找出一条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路径,是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作用和意义: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分析。
高职院校多处于城市社区之中,主要是为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学生也多来自本省,因此与社区存在天然的亲和力和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核心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有着相同的精神文化内涵。根据有效性原理,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
一是实现教学与社会零距离。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将会使高职院校牢固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乐于走出校园进入社区。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增长了教师的本领,促进了科研的发展,增强了专业的实力。校园与社会紧密对接,使校园文化充分吸收了社区文化的精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为社会服务。二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高职院校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整体要求,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这必将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三是密切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社区文化建设实践,彼此间进行了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促进了教学相长,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关系的发展,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
(二)有利于提升社区文化建设。
一是提升社区精神。所谓社区精神,是指社区在长期发展的实践中通过社区倡导而逐步形成的,并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居民认同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2]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深入社区,总结提炼社区精神,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或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直接参与社区精神的宣传推动工作,让社区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社区文化物质资源,如场地、设施、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制约着社区成员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而高职院校文体场馆相对较多,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文化体育设施面向社区成员开放,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三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文化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问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直接制约和影响社区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围绕社区居民完善自我的需求,通过讲座、论坛、成人教育等形式,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三)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迫使学生为了取得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虽是一种自觉意识,但需要激发培养。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直接为社区提供服务,对于责任意识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服务实践中,与社区成员合作、交流,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挫折的体验,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勇敢地肩负起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三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社区文化建设是学生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广泛接触,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树立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生动的现实生活,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学会负责、诚实和关心;通过岗位实践,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意义,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可以“体验社会角色,丰富人生阅历,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自觉性,积累生存经验,激发成才欲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互动,学生在服务中学习,通过听、看、想、感悟、体验来消化教学内容,内化道德理念,强化思想品质,培养实践能力,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3]
二、思路和步骤: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路径。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多方面的,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精心谋划,采取多种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繁荣。
(一)以改革为契机,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
以前高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定位不准,实行封闭的办学模式,只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对社区文化参与较少,对利用校园内的文化设施为社区服务不很积极。事实上,高职院校是社区的重要单位,校园文化也是社区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打破封闭模式,主动参与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活动,发挥高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功能,使校园文化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以创新为核心,打破常规,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社区文化建设中一些老的做法和旧的活动,已经无法激发居民的兴趣,长期下去,必将导致社区文化的衰落。高职院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成果引入社区文化建设中,与社区一道,跳出原有的框框,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开拓进取,注重思想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促进社区文化和谐发展为目的,做到思想活泼开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可以通过创建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或俱乐部,让每一位社区居民都参与其中,使其感到犹如在家里一样,充满着家的活力、家的生机和家的温馨。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三)以科技为动力,发挥优势,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高度。
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多样,师资队伍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形成社区科技文化氛围,探索推动科技、文化、教育结合的新途径。一方面,发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社区文化建设创新进行理论研究,为社区文化建设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聚集大量信息,拥有许多信息资源,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架起高职院校与社会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拓宽社区的信息渠道,把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四)以文化为纽带,加强服务,提高社区文化建设品位。
高职院校物质资源丰富,文化设施齐全,有比较充足的文体场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社区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为社区提供硬件设施。如图书馆在保证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对社区居民开放,允许他们借阅馆内的书籍、报刊、杂志,计算机房也在一定的时间内让社区居民前来上网漫游,体育场地也应当让社区居民使用,使他们能够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和社区还可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学校和社区生活,增进友谊。在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人文社科优势,深化社区文化内涵,对社区文体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有文艺演出应邀请社区居民参加和观看,还可以为社区提供和培养文艺骨干,让校园文艺团体进入社区,为居民演出精品节目,使社区居民在享受这些文化大餐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洗礼,文化品位得到提高。
(五)以活动为载体,多措并举,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社区的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社区活动开展的,正是通过社区丰富多样的活动,社区成员才能够团结在一起,形成共同的态度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在社区活动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社区服务方面,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义务家教、帮助孤寡老人活动,进行环保宣传,深入社区铲除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等;在社区文化活动方面,以校园文化带动社区文化、群众文化,通过演讲会、朗诵会、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社区治安方面,派出师生深入社区,加强社区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结对子的方法帮助失足青年和问题少年;在社区建设方面,支持社区的公益性事业,积极参加社区的种草、种花、种树活动,为城市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三、建议和对策: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性策略。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做好政策制定、设计规划、组织协调工作。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都是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发展的,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也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这是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两者共同进行文化建设对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一是通过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对高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职责予以明确。二是赋予文教管理部门一定的职能,负责高职院校与社区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架起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桥梁。三是组织制定高职院校和社区人员共同进行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对整个活动进行规划,并将之付诸实践,从宏观上引导高职院校与社区文化建设朝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发展。四是加大高职院校参与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帮助购置设备,开展活动。五是加强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考评,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二)构建合作机制,使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长期化、制度化。
就当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大部分是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尤其是在节假日开展临时性的活动较多,这些活动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总是随机的、不定期的,要真正做到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健康有效,将高职院校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社区的实践机会进行整合和共享,急需强化社区和高职院校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一个长期、合理、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是成立校区互动联络会。主要由高职院校负责,职责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周边社区的具体情况,了解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和交流,负责高职院校与社区的联系,对师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出面,组建一个由社区内多家单位参与的组织机构,领导和协调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员组成上,可以有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相关专业知名学者、社区管理工作者、学生代表、政府人士、民间团体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使其有足够的力量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要定期召开,通过经常性的磋商与协调,落实共建的长效机制。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
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则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文化站等)工作人员。[4]从现状分析,目前社区文化机构的队伍年龄偏大,整体较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对社区文化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在青年文化日趋活跃的今天,部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创新不够,方法不活,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而高职院校经常在校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文化建设队伍,他们不仅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人才资源,而且是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力量,可以直接加入社区文化建设队伍中。另外,针对部分社区从事文化建设的人员水平不高的实际,高职院校可以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合作,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特点,组建社区学院,按照社区要求,通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社区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从整体上提高社区文化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1]郑杭生,李强.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吴磊,梁敏辉.论高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
[3]张华.浅议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互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4]叶云明.高校校园文化如何促进城市社区文化的和谐发展[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