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埃勒里·钱宁的和平观探析

2013-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3年15期
关键词:荣誉和平战争

许 静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威廉·埃勒里·钱宁 (William Ellery Channing,1780—1842年)(以下简称为钱宁)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思想家和牧师,他尊重人性、热爱自由。在他的思想中体现出醇厚的人道主义关怀,为世人所敬佩。他的和平观就是他丰富思想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始至终,他都坚定地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人类所有罪恶的集中,而战场就是一个用巨大代价搭建起来的戏院,用以大规模地展示罪恶,[1]P81因而战争是人类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在没有更好解决办法的前提下,奋起抗战是逐退非法入侵之外敌的唯一手段。而且,钱宁一直主张把理想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他不仅写了多篇反战文章,还经常关注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用实际行动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1815年,他参与领导和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和平协会。本文试图探讨钱宁的和平观。

钱宁出生于地位显赫的家族,但从小热爱自由,并且学生时期起就沉迷于思索,他习惯在田野和海边散步,大自然让他思考得更深刻,他认为这时“对自由的热爱”就在他体内“获得了能量而升腾”。[2]P22正因为热爱自由,所以对剥夺自由的战争深恶痛绝。从哈佛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了波士顿联邦大街教堂一名牧师,越来越深孚众望。钱宁一生当中,重视社会改革,关心弱势群体,还密切注视国际国内局势,并写下多篇反战文章。

在钱宁的所有有关战争的文章里,他都详尽地分析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首先,战争伤害了整个国家。钱宁认为战争是个悲剧的集合体,为了进行一次战争,整个民族国家的技艺、勇气、能量和资源都被集中起来一起接受痛苦和死亡的打击,……资源被穷尽,以此来增加人们毁灭他的同胞的力量。[1]P17因为战争是集举国之力去毁灭另一个国家,对交战国家的财富和最精壮的劳动力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搜刮。

其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难以言表的灾难。钱宁认为,由战争导致的悲痛是沉默的、寂静的、永久的,能在寡妇的表情里、在失怙的孤儿身上、在年老的父母那儿、在对死者的深切怀念当中看到,流泪远不能表达出他们的切肤之痛,[1]P18这种悲伤是痛彻心扉深入骨髓的。钱宁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臭名昭著的强盗被亚历山大大帝抓住了,当时强盗就反问亚历山大说他难道不是一个更大的强盗吗?因为他破坏了大片的城市和国家,屠杀了成千上万无辜的人类。[1]P98这段话说明战争行为无异于是掠夺人类的最大强盗。

另外,战争深深地影响到了人类的灵魂。钱宁认为战争除了造成最明显和最震撼人心的景象外,还有很多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触及到了人类的灵魂深处,使那些以战争为业的人的性格被重新塑造,因为他们耳闻目睹的都是残忍,取人性命对他们而言是轻而易举、很普通的事。而战争过程中的抢劫掳掠又导致了挥霍浪费、不知节俭。所以,人类的道德感情被崇尚军事剥削者滥用了。[1]P21然后,公正、慈祥、仁爱、宽恕等都荡然无存,人性越来越贬值,人类的生命就像一只昆虫或牲畜一样价值甚微。[1]P22每一次战争都留下了巨大的损失和难以言表的伤痛,但是,战胜国为胜利所鼓舞,而失败国被耻辱所激怒,新一轮灾难仍然不可避免,新的伤害仍会继续,这种影响是巨大而无形的。

正是因为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所以钱宁对战争的根源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和着力的分析,希望由此找到避免战争的途径。他认为战争最大的根源是来自于人性当中的欲望:一种欲望是人性当中最普遍而又最强大的倾向,即对一种强大的兴趣和激情的热爱。[1]P26也就是说,钱宁认为有些人天生热衷于冒险,而最吸引他们的冒险行动就是战争了,因为在战争当中他们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另一种欲望,钱宁认为是人性当中“对权力的渴望”,[1]P27即统治欲,这也是引发战争的源泉。这种统治欲是一种不仅不愿屈服于人,而且要高居他人之上的一种欲望,希望能为君为王,能让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之上。

除了人性当中的欲望之外,钱宁认为还有两个因素也会导致战争:一个因素是错误的荣誉观念。从远古时代开始,军事上的胜利就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荣耀,战争会带来荣誉,所以,许多人出于一种纯粹的荣誉的动机就准备开战。当然,战争当中也确实会涌现很多英雄,他们的英勇和顽强也的确令人由衷敬佩,但是同时这种对英雄的歌颂却掩盖了战争的罪恶和悲惨,人们为荣誉而欢呼,却忽视了为荣誉奠基的战争伤痛。另一个因素是对战争的麻木感也会让人们漠视战争。钱宁认为连年的征战让大家的心肠变硬,人们对战争的罪恶和带来的悲惨已经麻木,只要战争没打到自己家来,那就是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是别人的事,所以会任其发生发展而不会想到要加以制止,或者进行谴责。

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和悲伤,所以钱宁认为要全力倡导和平,避免战争。他认为,能够避免战争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能避免战争的途径是爱。钱宁特别提倡和宣扬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作为牧师,钱宁认为,所有基督教的道德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原则——爱。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相互依靠的,没有人是多余的,也没有人是孤零零的,大家应该和谐共处。1809年,他写了《论世界的和平》,他认为这种爱不是一种简单的感情,也不是一种被人类苦难唤起的温和,而是一种智力、道德、精神上的爱,是关于人性的神圣的一种观念和深深的感情,是对每个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认识和庄严的宣告。[1]P88因而,与其说它是一种普通的爱,不如说它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和对平等的渴望。这种爱不仅要求把其余人当做兄弟,而且应该对他们付出真正的兄弟感情,其实这就是一种道德力量(moral power)。[3]P113虽然有很多的措施都能促进和平,但是如果不秉着基督教的爱的精神,钱宁认为都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1]P89充其量只是短暂的喘息而已,只有秉着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才能保持恒远的和平,人类才能友好生存。

第二,宣扬正确的荣誉观念。钱宁认为国家的荣誉不可能通过压迫和欺凌得到,而是来自于三个主要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公正。[1]P60一个民族如要获得尊重,就必须制定规则作为与其他国家交流的基础,如果做不到公正,不能尊重别的国家的权利,那它就无从谈起是为自己的国家进行一场保卫荣誉的战争,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荣誉需要维护。”[1]P60所以一个民族如果为了某种私利而牺牲了公正,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无异于强盗。第二个要素是慈善精神。钱宁认为每个民族都必须把自己当成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与人类大家庭休戚与共。因而,对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责无旁贷,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第三个要素是要有一些能提高各阶层品质的制度存在。这些制度能让教育传播得更宽更广,也能启蒙愚者救助贫者,能产生更强大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单纯的财富无助于国家的荣誉,使它伟大的是民族的灵魂。”[1]P63在钱宁的眼中,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纯粹只有某一个阶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够的,那样不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因为国家是由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组成的。

虽然钱宁极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但他不是一个主张绝对不抵抗的和平主义者。他认为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的之分,所以他一面极力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另一面他认为确实要有正当的和必需的战争,[1]P112作为被侵略者,如果任何其他的方式都不能免除其被侵略的命运,这时他们的职责就是奋起反抗了。 “有时我们必须战斗”,[4]P300而且要全力以赴。这种战争是击退非法入侵之敌、保卫自由和权利的唯一途径。所以,如果面临这种形势,“我们绝对不能从战争中退缩,虽然我们将会为人类的流血而深深地悲痛。在这样的战争中,我们的国家要求并且也值得我们为之祈祷。我们欣然地付出我们的财富甚至是生命的牺牲。在这样的战争中,当我们的朋友们倒在战场上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安慰:我们知道他们是为着一个正义的事业而倒下的。 ”[1]P112因而,虽然钱宁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但他同时又坚定地主张进行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以各种实际行动来倡导和平。

对于如何进行正义的反侵略战争,钱宁认为首先是不能害怕,要不然,打击还没来,就已经先被自己的害怕给征服了。一个高尚的民族在为自己的国家进行正当的防御战争时,是可以从上帝那儿得到信心的,所以必须进行立即的和热情的祷告,钱宁认为这样上帝就不会把他们遗弃于黑暗和危险之下。其次,钱宁认为要想到正义必胜。不管所处的是怎样的困境,也不管进入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多么不公正,他认为,对入侵者固然不可轻视,但一定要想到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是抵御入侵之敌,这样一种英勇抗敌的行动也是证明热爱和平的最好方法,它表明热爱和平不是来自于软弱,[2]P117当然也就不能怕死。钱宁认为死亡本来就在等待着所有人,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所以如果有人能为履行职责而死、能为国献身都是道德高尚的表现,都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作为一个“内省”[5]P629式的人,钱宁默默地关注局势,仔细地思考。他的多篇文章都淋漓尽致地谴责战争,呼吁和平,但他绝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主张身体力行,不断实践。 他曾说:“敢于尝试是最高的智慧,”[2]P121“美德就意味着按照一个人的责任感来行动。”[6]P67所以必须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这也就是马克斯·韦伯认为钱宁的思想能作为一种道德力量的原因。[2]P104钱宁认为要倡导和平,除了写文章抵制和反对战争之外,还应该以实际行动推动和平事业,让更多的人支持和平,让他们了解和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所以他一直在想为推动和平做点实际的事。

1812年开始的美英战争,持续两年多时间,虽然民众的爱国热情高涨,但是战争绷紧了人们的神经,使得大家身心俱疲。因而,1814年12月,当《根特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波士顿时,满城狂欢庆祝,人们欢欣鼓舞,教堂的钟声响彻全城,甚至还有一场庆祝和平的剧目上演。这种现象使得钱宁深深感受到人们对和平的热切渴望,也使他认识到和平运动的进行代表了大家的心声和愿望。经过筹备之后,1815年12月28日,一群和平的支持者建立了马萨诸塞和平协会,钱宁就是协会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和平协会,协会最初的成员有二十二个,[2]P122包括了马萨诸塞的州长、哈佛学院的校长和几个教授。接下来的时间里,协会的成员迅速增长,1828年,与其余各州将近五十个协会一起组建了美国和平协会。钱宁的反战文章成了协会里最有影响的文件之一。

综上所述,虽然钱宁有一种很明显的国家公民意识,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他更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公民,他常常从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之下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但祖国在他眼中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更爱全人类。作为一个出身社会上层的人,能拥有这种胸怀天下的意识尤其难能可贵。

同时钱宁有一些观点过于理想化:首先,他过于强调道德层面,却忽略了人类所处现实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背景和环境,以及这些现实将对人的行动和思想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其次,作为一个牧师,钱宁的很多文章都是用于教堂讲道,所以他很注意情感的渲染和文采的辉煌。在他的讲道中,经常用到排比句增强气势,相比之下,他的理论深度在同代人当中就并不十分突出了,有时可能还缺少创新。另外,钱宁的布道范围比较狭窄,他的职业生涯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波士顿度过,受影响的人群有限。

我们不能就此否定钱宁观点的重大意义,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同龄人,又身处社会上层,钱宁的和平观是建立在爱、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之上,钱宁能有如此纵观天下的眼光和博大宽容的心胸实属难得。他期盼的是永久的和平,是全人类不断的共同发展,而这也是天下所有人的最大心愿。

[1]William Ellery Channing,Discourses on War.Ginn&Company,Boston,1903.

[2]Jack Mendelsohn,Channing,The reluctant Radical.Little,Brown and Company.Boston,1971.

[3]William Ellery Channing,Unitarian Christianity and Other Essays.The Bobbs-Merrill Company,inc,1957.

[4]John W.Chadwick,William Ellery Channing:Minister of Religion.Houghton Mifflin CO.,Boston.1903.

[5][美]沃浓·路易·帕灵顿著.美国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6]Arthur W.Brown,William Ellery Channing.Twayne Publishers,Inc.New York.1961.

猜你喜欢
荣誉和平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获得的荣誉
被风吹“偏”的战争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他们的战争
期盼和平
获奖荣誉统计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