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共享下不同角度的价值观

2013-08-15 00:42张璇
文教资料 2013年15期
关键词:书籍工具价值观

张璇

(徐州市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0)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 “知识—技术—生产”这样的内在逻辑过程,在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上升到首位,知识成为生产力提升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共享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知识共享的实践也逐步走向深入。

“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结果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结果却变成两种思想。”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在半个世纪前用朴素而有深刻的语言描述了他的知识共享价值观。然而,这仅是萧伯纳个人的知识共享价值观。知识共享价值观的形成,既取决于实践主体的知识价值观,又取决于实践主体对于共享过程的重要性的理解和把握。知识是什么?知识在共享的过程中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从不同角度考量萧伯纳的“思想交换”,我们不禁要问: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真的就变成两种思想了吗?交换后的思想价值是否还能保持呢?在交换中,我们到底是共享思想本身,还是共享交换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蕴含着不同的知识共享价值观基础。

另外,情报学的对象是由人和人造物极其复杂的交互作用构成,人与物的双重性是这一复杂性的根源。集注意力于双重性中的一面,有意无意忽视现象的另一面,将无法抽象出一种能有效解释其规律,指导情报学实践的范式理论。T.Sarocence曾指出,主流派实验情报检索代表的传统情报学范式通过引进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思想和方法,使研究传统发生垂直或纵向演变,从而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情报检索—专家系统”(IR-ES)研究范式。

图书馆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社会阅读,社会阅读指的就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鼓励国民借助各种阅读平台积极阅读。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并非简单的书本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理念的创新,是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图书馆阅读还有树立新的道德观的风向标的作用,在经济价值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多种价值观多元化作用于社会的同时,图书馆阅读始终以一种朴素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思想,树立着爱国爱家,简单朴素,礼貌待人,刻苦学习的良好风尚,以持久平和的良好形象树立于社会之中。在纷繁复杂的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这种优质氛围成为社会良好的综合剂,使人们不至于迷失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

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和这样那样的诱惑,而在图书馆阅读可以洗涤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如果说学校是科班学习的阵地的话,那么图书馆阅读就是“社会学习”的良好场所,是文明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必然的选择,是简单归于复杂,复杂走向简单的形式之一。

1.增值形的共享方式

萧伯纳的“思想交换”是这种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共享的结果是享有着与分享者都拥有了价值如初的知识,知识的价值总量随着共享主体的增加而成倍地增加。这是一种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工具论”的知识共享价值观,认为知识本身并不是价值,而是用来获取价值的工具;知识共享也被认为是获取知识这种工具的手段。就像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以功利为主导。

图书馆共同阅读是知识共享的表现之一,图书馆阅读不是以功利为主导,共同阅读只是分享知识的表现形式之一。同一本书,你也借阅,他也借阅,共同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价值,借阅只是获得这种阅读价值的手段之一。书籍放在图书馆里,本身不存在阅读价值,只有不同的人去借阅,才会在这本书上产生不同的借阅价值。借阅价值不断累积才会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也就是不断增值的共享价值。你借阅这本书和我借阅这本书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根本差别,但是当借阅量不断累积的时候,共享主体也在成倍增加,价值总量在不断攀升。书籍只是获得阅读价值的工具,只有不断借阅才能充分利用“书籍”这种工具。

2.知本的置换

尽管成为知识共享价值观的主流,但“知识共享就是知识的增值”却受到两个逻辑方面的拷问。

(1)知识的增值真的能由共享带来吗?在自然界所遵循的“物质—能量”守恒定律,其实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是一条铁律。巴塔耶在《普遍经济论》中提出:“经济取决于地球上的能量循环。”[1]面对知识共享过程中似乎是“平白无故”而来的价值增长,我们深究其背后的价值根源。仍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传统的知识资源共享是以馆际互借为主要方式,一个知识单元在被共享的过程中,要负担复制,传递所产生的新增成本,知识共享所带来的收益与新增成本相比甚至入不敷出,这也是在传统条件下图书情报领域的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不能落到实处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所谓“增值的价值”实际上是成本增加的结果。在新技术条件下同样如此:当我们沉浸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共享带来的价值增值喜悦之中时,我们可曾计算我们为这所谓的“知识增值”所投入的巨大的信息技术,信息设备成本?狂热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投资的效益评估问题。[2]而研究结论往往是,IT投资不足以带来预期的效益。那么基于IT投资的知识共享也必然无法带来预期的“增值”。

(2)知识共享真的能够带来知识的增值吗?“知识共享能够带来知识的增值”,该命题的逻辑基础是上述“知识不会随着消费、交换、转移或共享过程的进行而减少或消失”这一重要属性。既然在共享中不会减少,那么知识主体的增加就意味着知识总量的增加。在实践中,有时通过简单的复制或转换就实现了知识的共享,这似乎也说明知识增值并非都与共享过程中的新增成本有关。

综合上述两个问题,“知本置换”论的共享价值观认为,知识共享只会带来知识总量的增加,却不会带来知识价值的增加,如果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产生了新增价值,则其根源在于共享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成本,特别是增加了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共享本身不能使知识增值,只是“支付、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知识共享的本质是知识资本的一种转移与置换。

图书馆的阅读体系也受到知识的增值能有共享带来和知识共享真能带来知识的增值这两个逻辑方面的拷问。

其一,阅读需要书箱,书籍的多少能带来共享价值的大小,共享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书籍量的多少,书籍越多,共享价值量就会增加,书籍越少,共享价值量就会减少。阅读人次也是共享价值变量的一个因素,阅读人次越多,共享价值量越大,阅读人次越少,共享价值量越少。借阅时间越长,阅读的知识增值相对越大,共享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二,知识共享也能带来知识的增值,知识是不会随着阅读和借阅而减少或消失,知识只会随着共享价值的不断增大而增多。知识在共享过程中没有减少,知识价值在共享价值变大的情况下也在变多。资源共享价值的不断攀升可以导致知识价值总量的增大,它们是同一比例关系的两个物体。

3.价值共享就是知识共享

既然知识共享不会使知识增值,那为什么要大力倡导知识共享?其实,无论是知识增值论的共享价值观,还是知本置换论的共享价值观,其哲学基础都是工具知识观,都是将知识视为创造价值的工具而不是价值本身。

综上所述,无论哲学基础还是价值取向,三种知识共享价值观都不同。但三种价值观作用于行为主体,却映射出同一行为指向:对“知识共享”的推崇而不是抑制。

图书馆阅读的价值共享就是知识共享。

无论是价值共享还是知识共享的表现,无论是价值共享可以促进知识共享的增值还是知识共享,都可以促进价值共享的增值,其哲学基础都是“工具知识观”都表明价值共享就是知识共享。图书馆阅读就是价值阅读,知识阅读也就是价值阅读,也就是说价值阅读就是知识阅读,只有进行了价值阅读才能达到知识的共享和增值。

综上所述,知识的增值、置换、共享是知识作为工具的一般规律,图书馆因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实现了知识阅读的增值、置换和共享。

[1]汪鸣安.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乔治·巴塔耶文选——话语行动丛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美]麦迪·克斯罗鹏著.沙涌忠等译.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沿领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书籍工具价值观
鲁迅与“书籍代购”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巧用”工具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